歐陽哲生:胡適在北京的日常社交活動

文摘   2024-11-30 23:55   中国香港  

今天(12月17日)是胡適先生誕辰131周年,《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是三聯人文書系之最新一種,是北京大學歐陽哲生教授胡適研究成果的全新結集,意在“着眼其小”,發掘胡適日常的生活細節,以展現胡適作為一個新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內容上,涵蓋胡適在北京的日常生活史,胡適與五四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胡適與司徒雷登兩個跨文化人的命運,胡適及其著作在日本的迴響,《胡適留學日記》版本及其文獻價值的參考,以及作者胡適研究之路的回顧,史料扎實、論述精當,多有探及前人未及之處,是一部從不同維度研究胡適這一重要人物的力作。今次,摘選<胡適在北京的日常社交活動>,以饗讀者。



胡適不是純然書齋裡的學者,他有自己關懷社會的一面,今之所謂公共知識分子。作為「公知」的胡適,除了在公共論壇的媒體,諸如報紙、雜誌發表言論外,還以其廣泛的社交活動涉足於世,發揮其對社會影響的作用。

敘鄉情、攀宗親、講祖籍,這是宗法社會的傳統規則,也是闖盪異鄉的首要可靠社會關係。佈滿京城的大小各地會館,是來京各地人士的聚會場所,也是構織社會關係的重要網絡。胡適的社交圈首先是安徽同鄉。在他來北京的前幾年日記中,多處出現其出入績溪會館的記錄。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會館」。
一九二〇年二月十九日,在預算欄「算會館賬」。
二月二十一日,在預算欄「算會館賬」。
三月二十三日,「出城至會館」。
五月二十四日,「出城到績溪會館,胡開文、金仍珠(還)先生家」。
七月六日,「在明湖春請績溪同鄉吃飯。到者十六人。天忽大風暴雨,為今年最大的雨。」

績溪會館位於原宣武區椿樹上頭條一號院,由徽商出資籌建。據傳,胡適父親胡傳一八八一年赴京趕考時曾寄宿於此處,並為會館捐過款。胡適常在此處設宴招待同鄉,其日記中出現的「算會館賬」應是他償還飯局欠款的記錄。胡適與江冬秀結婚後,一九一八年三月九日胡適「在會館中請北京的同鄉吃喜酒,大約有兩桌人」,隨後被推任會館董事(館長),同時兼任績溪旅平同鄉會會長,任職達二十年之久。

顯然,胡適之被推為董事,無非是他作為京城績溪同鄉會人中「豪傑」,擁有廣泛的人脈,具有吸納、號召、凝聚績溪同鄉的領導能力,同時還須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六日,胡適與胡煦卿、章洛聲「同去看新修的績溪會館義園。地點在崇文門外,乃乾隆時所置辦」。「此次費去二百四十元左右」。

一九二六年三月四日江冬秀《致胡適》信中提及績溪會館的事項表露出厭煩的情緒:「你徽州會館快到交的日期了。你究竟怎樣辦,你要決定辦法。績溪會館,又要到請客日期了,你究竟交不交?秀之走了,到天津去了,成之不敢到會館去,我是不去。閆海母親時時來說,這個要修房子,他個要做門,這個要裱糊。你這個會館到底怎樣辦,我實在替你着急。我想我進你家的門,只故(顧)自己快樂,弄到人人忌狠(恨),自己又不明白,還要愛管不相干的事。」顯然,應對會館的各種事宜和費用並不簡單。

據一九三六年四月十八日章希呂日記載:「適之兄管績溪會館管了二十年,今年辭去,所有賬目及賬簿擬為他順序理一清單,以備移交。」四月二十六日又載:「費了十餘天工夫,把適之兄所管績溪會館賬目從六年十二月到十五年六月理出一個頭緒。他是無工夫管這種事的,賬中不免有用去而忘記登記的,所以他管會館不免要賠錢。」會館賠錢大概需要胡適自掏腰包來解決,這是他作為「董事」的職責。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在安徽會館舉行了紀念戴震誕辰兩百週年演講會,胡適主席、梁啟超等六人出席並演講,這是一次震動京城學界的文化活動。


胡適的第二層重要社會關係是他留學歐美的同學,在這個圈子裡,他是活躍的一員。北京是聚集歐美留學歸來學人最多的城市,來京的「海歸」將在異域養成的生活方式帶回國內,成立具有各種不同功能的社團組織或機構。如歐美同學會、科學社、文友會、中美協進社、孔德學校等,胡適是活躍在這些社團的積極分子。

文友會是一個主要由在京西方人士和留學歐美的中國學人組成的社團,胡適是這個組織的會員。

一九二〇年一月十七日晚上「文友會講演。文友會餐」。


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文友會在來今雨軒開會,到者二十七人,鋼男爵(Baron Stäel-Holstein)演說『什麼是佛陀傳說中的歷史部分』(What is historical in the Buddha legend?)。鋼先生是俄國第一流學者,專治印度史與佛教史。」六月十四日,「八點,文友會會餐」。


九月二十四日「晚七時半,文友會開會,羅氏基金團的主任Vincent博士講演『Social Groups (Classes) and Their Effects』。此君為演講大家,莊諧雜出,真不易得。講畢,略有討論。」


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夜赴文友會,會員Philip de Vargas讀一文論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我也加入討論。」這是一次對胡適頗有啟發的討論。


六月二十八日,「七時,到公園,赴文友會。是夜的講演為德國漢學者尉禮賢(Richard Wihlelm),講《易經》的哲學,大旨用我的解釋,沒有什麼發明」。


十一月十七日「晚上文友會在中央公園開本年第二次會,我演說『中國小說發達史』」。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文友會聚餐,講演者為Prof.Janes B.Pratt,他說『暹羅的佛教』,頗有趣味」。

文友會稱得上是五四時期在京城最為活躍、定期開展活動較多的中外人士學會組織。

康南耳同學會是康奈爾大學在京的同學組織。

一九二〇年一月十八日胡適日記載:「Cornell Dinner(桃李園)。」這是他有關康奈爾同學聚會的最早記錄。

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日記:「午間赴康南耳大學同學會的聚餐。我們的同學在京的很不少,今天到的約有三十人。」

九月二十八日日記:「康耐爾同學會在銀行公會公宴新任美國公使許滿先生,他是康耐爾大學的前校長。我演說二十分鐘。」

科學社是胡適和一群致力於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的留美學生一九一五年在美成立的一個組織,隨着大批同學的歸國,他們的活動由美國轉向國內。胡適日記載: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二日「下午二時,科學社開會,杜威先生演說『科學的教授』。」

一九二三年四月一日「下午,北京中國科學社社友會開會,袁復禮先生講演河南、奉天兩處發現的石器時代文化,到者止六人,可見北京講學之風之不振。」

歐美同學會是一九一三年由留學歐美歸國的學生在京成立的一個組織,也是京城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留學生組織。胡適常常參加該會的活動,其日記載:

一九二〇年九月二十五日「到歐美同學會看『中國畫學研究會』的展覽會」。

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到歐美同學會會餐」。

六月一日「上午,到歐美同學會開職員會」。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晚上顏駿人請吃飯,有一班政客。席設歐美同學會。同學會的建築已完功。此次建築由周季梅、貝季眉、顏駿人等主其事,成績極好。此會在北京要算一個最華麗的會所了」。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到歐美同學會的大會,主席」。「主席」二字足以顯示胡適這時已是歐美同學會的頭面人物。

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會在京成員很多,似不太經常開展活動。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會在來今雨軒為杜威一家餞行,沒想到席間「竟鬧出爭主席的笑話來!」結果是不歡而散。一九二二年六月七日「七時,到銀行公會,赴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歡迎顧少川的會餐」。 

扶輪國際分社是一個國際商人俱樂部。胡適日記載,一九二二年一月十日「午刻與在君、顯光同到Rotary Club吃飯。這是一個商人俱樂部,每職業只許有一人。各大城皆有這種會,互相聯絡,總部設在芝加哥。此地的分會中,中國人甚少。會期每星期四午會餐一次,不到者有罰。會餐時大家唱歌,時雜以笑謔。有時亦請人演說」。

孔德學校是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蔡元培、李石曾與北大教授李大釗、沈尹默、馬幼漁、馬叔平等在北京東城方巾巷的華法教育會的會址創辦的一所學校,胡適是該校董事。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孔德學校常務董事會,沒有什麼事」。

協和醫學校是一九一七年九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建立的一所醫學校,胡適擔任該校董事。

一九二一年九月十九日「三時,到協和醫學校,代表北大,參與正式開幕典禮。是日典禮極嚴肅,頗似歐美大學行畢業式時。是日着學位制服參加列隊者,約有一百餘人,大多數皆博士服,歐洲各大學之博士服更濃麗壯觀。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以後,胡適常常出席協和醫學校董事會會議,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協和醫學校董事會年會,凡三點鐘開完」。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七日「下午協和醫學校校董事會開會,從兩點半到七點」,會後胡適與林斐成、方石珊合宴協和的董事、教授與副教授,「到客五十人」。

中美協進社是一個致力於中美友好的民間組織。胡適日記載,

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八時,赴中美協進社的年宴,有熊秉三先生(希齡)演說『中國整理財政與新銀行團』,頗有可取之論」。

十月二十九日「到香山。今天中美協進社開會歡迎美公使,熊秉三先生為主人,請他一家吃飯」。

美國大學同學會是一個留美同學會組織,胡適是這個組織的會長。胡適日記載,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美國大學同學會(American College Club)在頤和園開年會,我是會長,不能不去。邀了陳受頤、陳受康兄弟兩對夫婦同去」。應與會者的要求,胡適演說了頤和園的歷史。

在胡適結交的西人中有一位特別值得一提,這就是瑞典著名漢學家喜龍仁(Osvald Sirén),此人以研究中國考古藝術史見長。一九二二年喜龍仁訪問北京時,多次與胡適會晤,雙方互動頻繁,就中西美術展開過深入的討論。胡適日記載,

三月十八日,「到六國飯店訪斯託洪(Stockholm)大學教授西倫(Osvald Sirén)。此君專治美術史,很注意中國的美術;他說中國的美術品所代表的精神的意境,比西洋美術品更多,因為中國美術不拘守物質上的限制,技術更自由,故能表現抽象的觀念更深刻。我們談的很暢快,他把他的書Essentials in Art送給我。」

三月二十二日,「到六國飯店Professor Sirén處吃飯。他談及蚌埠瑞典人某君及教士Morris與他曾議組織一個古物學會,擬在塗州發掘古物。近年此地出土古物甚多,故引起人的注意。此事尚未成,因官廳方面尚遲疑,以土匪為推託。」

三月二十六日,「至鋼(和泰)先生家吃飯,Prof.O. Sirén, Mon.Kristian Schijelderup (Christiania), Mon.Robert des Rotours皆在座」。

四月十三日,「讀Sirén’s Essentials in Art。此君很推崇中國畫,所言亦有獨到處。書中引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的『六法』,第一條『氣韻生動』便不好譯。在美術史上,中文的『氣韻』、『神韻』無法譯西文;西文的tone, rhythm, form也無法譯中文。晚間為Sirén譯述他的講演:『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ainting』」。

喜龍仁此次北京之行,詳細考察了北京的城門、城牆、故宮,離京後將其研究所得撰成《北京的城門與城牆》(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一九二四)、《北京帝宮》(Les Palais Imperiaux de Peking,一九二六)。胡適是他在京接觸的最重要的中國學者,對他的研究應有一定助益。一九三五年六、 七月間喜龍仁訪問北平時, 六月十一日、 七月二十二日兩度請胡適吃飯敘談。胡適顯然是喜龍仁看重的一位中國學者,只要來北京,他都不會放過與胡適會談的機會。

在京城的歐美文化圈裡,因留學國別背景差異,常常出現各種矛盾,胡適似與「法國文化派」心存芥蒂。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七日日記載:「通伯又談北大所謂『法國文化派』結黨把持,傾軋夢麟的情形,聞之一嘆。夢麟方倚此輩為心腹朋友呢!我雖早窺破此輩的趨勢,但我終不料他們會陰險下流到這步田地!此輩者,李石曾、顧孟餘、沈尹默一班人也」。


胡適的第三層重要社會關係是他編輯刊物的同仁,胡適在北京參與編輯的刊物主要有《新青年》、《努力》、《現代評論》、《獨立評論》、《大公報.文史》等,為編輯這些刊物,同人常有聚餐和會談活動。因相關評介較多,在此不再贅述。

胡適還有一個特殊的交友圈——女友。留美時期,胡適喜歡結交女性,與韋蓮司等多位女性交往密切。來京的最初一段時期,胡適孤身一人,倍感寂寞,尋找異性朋友自然成為他排解孤獨感的心理需要。

一九一八年四月六日他致信母親提到自己新近結交的幾位異性朋友:
「今天有一位丁先生夫婦請我吃夜飯。丁先生是英國留學生,現在高等師範教書,他的夫人也是英國留學生(無錫人,他的母舅和我是朋友),現在女子師範教書。同席的有一位陶孟和先生是我的好友,還有一位嘉興的沈女士,是陶先生的朋友,現在差不多要和他訂婚了。此外還有一位上海的沈女士,是女子師範的教員,是我的同學顧君(尚在美國)的聘妻,大家都是熟人,很可談談。我在外國慣了,回國後沒有女朋友可談,覺得好像社會上缺了一種重要的分子。在北京幾個月,只認得章行嚴先生的夫人吳弱男女士。吳夫人是安徽大詩人吳君遂(北詩樓主人)先生的女兒,曾在英國住了六年,很有學問,故我常去和他談談。近來才認得上面說的幾個女朋友。可見中國男女交際還不曾十分發達。」

信中的「丁先生」是丁巽甫,「沈女士」是沈性仁,章士釗夫人吳弱男,都是出身名門。胡適嚮往的是一種西方中產階級羅曼蒂克似的沙龍生活,他對待男女交際的這種開放態度,對當時追求個性解放的一代新青年具有相當的影響。

頻繁的社交活動對胡適是一大消耗。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我近來做了許多很無謂的社交生活,真沒有道理。我的時間,以後若不經濟,都要糟蹋在社交上了!」他甚至私下抱怨,「來客甚多,甚可厭」。事實上,以後他的社交活動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平時他在家常常接待知名或不知名的來客,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一九三年代在北平胡適自定每週日上午在家接待來客,一九三四年一月七日日記稱:「今天來客甚少。我五年來,每星期日上午九點到十二點,為公開見客時期,無論什麼客來都見。冬秀戲稱為『胡適之做禮拜!』有時候一個早晨見二三十個客,今天只有三位。」如此誠摯地對待各方來客,難怪坊間流行「我的朋友胡適之」一語,大家都引胡適為自己的知心朋友。

☆本文段落有所調整,圖片均源於網絡。

三聯人文書系

《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

點擊書封直接購買

叢書系列:人文書系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歐陽哲生

ISBN:9789620449154

版次:初版

出版地:中国香港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開度:大32開(141*210mm)

裝幀:平裝

頁數:360面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曾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學,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處訪學。


在《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文化》、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復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古代北京與西方文明》、《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二卷,合著)等。編有:《胡適文集》(十二冊)、《傅斯年文集》(七卷)、《丁文江文集》(七卷)等。主編《海外名家名作叢書》、《人文中國書系》、《京華往事叢書》(Memories of Peking)。近獲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二〇一九年五月)、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
毛邊本
點擊書封直接購買

延伸閱讀



書單 | 三聯人文書系

「三聯人文書系」——讀書人陳平原勾勒出的「當代中國人文學」側影



還可以在這裡追蹤我們


今日頭條:@香港三聯

小紅書:@三聯Joint Publishing

微博:@三聯書店香港 

豆瓣:@三聯書店香港 

B站:@香港三聯書店 

Facebook:@三聯書店 Joint Publishing

Instagram:@jpbooks.plus


三聯出版物購買渠道


香港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門市

各大書店

.「一本」文化閱讀購物平台

www.mybookone.com.hk


內地

.又日新圖書專營店

中華商務圖書專營店

.聯合圖書音像專營店

.廣州聯合書店

.上海香港三聯書店

.深圳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台灣

.博客來

.誠品書店

.三民網絡書店

.各大書店


“在看”我吗?


全球研究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forum.com; 跨学科和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全球政经与社会;中外文学、世界文学;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文化与媒介研究;中外哲学、世界哲学;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