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
文末参见更多【罗家伦汉学讲座】等【全球学术】信息,以及【全球研究论坛】与北大高研院合办的罗志田教授五四新书讲座,及罗教授其他论著、文章、讲座。
相关阅读
罗家伦汉学讲座录像汇总|王汎森 包弼德:中国近世思潮 & 思想与经世
五四讲座系列|复调的五四:罗志田 黄克武 许纪霖 刘文楠 瞿骏 郦菁 陈丹丹
重訪傳統:郡縣空虛之後士人的因應
2024年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邀請到四川大學的羅志田傑出教授擔任客座教授,延續2021年王汎森院士的主題──「中國近世思潮及其政治意涵」,舉辦三場精彩講座及一場工作坊,相信將帶給本校師生更多元的觀看與思考方式。
「專制」而又自治如何可能:認識近世小政府治大國家的政治取向
時間:11/25(一) 14:10-16:00
地點:達賢圖書館八樓達賢講堂
就基本概念言,專制和自治永遠是對立和衝突的,但兩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相得益彰的妥協。在大一統的近世中國,其治理結構並非簡單的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而是通過朝廷與民間的持續互動、協商(negotiations)達成動態平衡。朝廷踐行小政府的節能治理觀念,在保持天威的前提下,採取與民「相忘」的放任態度,形成上面是專制的小政府、下面是自治的大社會這樣一種模式。政府並不事無巨細地干涉百姓生活,而是通過保持與民間的距離,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維持社會的自我治理。通過這樣的動態平衡,維繫長久的社會活力和政治延續,而朝廷的放任也達到了維持自身集權的效果。
-
演講(二)
放任的基礎:富於流動的近世鄉土社會
時間:11/27(三) 14:10-16:00
地點: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
從西潮東漸以來,受「城市眼光」的影響,對中國鄉土社會的一般認知,多以呆板停滯為表徵。魯迅所說的「不輕舊鄉」的確是中國農村社會的典型特徵,也是被「誤讀」最甚的一個現象,需要重新認識。以男耕女織為基礎的鄉土中國,確實以農為主,卻也兼含工商,有較為發達的物品流通體系。禮尚往來,物產的交換意味著文化的溝通,促成了類似「行同倫」的精神統一。由於普通人很早就獲得了佔有土地的權力,農民當然安土重遷,但也不無遷移住址和改變生活方式的可能及實際的嘗試。歷代對流動的禁止,昔人所說對鄉土的眷戀,以及眾皆分享的落葉歸根之說,都以流動為前提,揭示出流動的存在。上下「相忘」立意的產生,正以日常生活空間中的流動為基礎,是傳統「體制」能夠長存的一個主要原因。
演講(三)
道在民間:近世「禮下庶人」的努力與「士社會」的演變
時間:11/28(四) 14:10-16:00
地點: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
在宋以後的近世中國,始終有一個在世界範圍裡獨具特色的「士社會」。這種以士為中心、庶人為主體的社會,形成于宋儒因應「郡縣空虛」的大勢從政治轉向社會的「禮下庶人」努力。士人以「鄉」為場域,不以百姓為潛在的管制物件,而以鄉民為可提升的自主力量。通過助百姓治生而化民成俗,達到因民生在而文化存的效果。這種行道於民間的嘗試,是對傳統看重人倫日用思想的進一步提升,意味著原本針對全天下的「道」可以落到地方,而民間秩序可具有合乎「道」的自足性。以道義為基礎的大眾公認,乃成為秩序形成的基礎。這樣一種自下而上的「同意支持」機制看似「無形」,卻長期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造就一個具有合道性的自治民間,既制約了君主專制的限度,又保持具有主體性的地方活力,使地方秩序可以「獨立」於政治的變化而存續。
✪工作坊
從近代如何把傳統「講錯」說傳統需要重訪
時間:12/02(一) 14:10-16:00
地點: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
近代中國在西潮衝擊下發生巨變,形成一些負面的固化認知,導致傳統常被「講錯」。傳統被誤讀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在的是漢代確立的經典多系為「封建」時代所設計和書寫,卻承擔著指引郡縣時代政治和民生的重大責任。封建與郡縣理念的持續緊張,妨礙了對大一統中國的理解。外在因素更為顯豁,近代中國士人受西方思想方式影響,接受戰不能勝即是野蠻無法對抗文明的觀念,遂將外爭的不力歸咎于傳統。五四後包括「保守」的梁漱溟在內的一些讀書人,進而把傳統當作非我的客體來冷靜看待。這些內外因素使傳統常被「講壞」或「講錯」,亟需重訪。
转载编辑:蒋滨远
(亦参看【历史人类学】等公众号)
END
五四系列|罗志田新书谈:罗志田 黄克武 许纪霖 刘文楠 瞿骏 郦菁 陈丹丹
全球二十世纪·五四专题|罗志田新著《复调的五四》详细目录-港中大出版社授权发布
全球二十世纪·五四专题 | 罗志田:被写了一百多年的五四,依然朦胧
全球二十世纪·五四专题|罗志田:重访胡适的「中国文艺复兴」-港中大讲座
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线上:哥大高彦颐教授再论儒家转型、近世商业伦理与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