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跨境ETF市场,溢价之风劲吹。
沙特ETF也不甘示弱,1月9日溢价率突破20%,同样在1月10日宣布停牌。
德国ETF紧随其后,1月9日溢价率高达14.5%,而后也加入了停牌行列。
在宣布停牌之前,这些基金公司曾多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但收效甚微,因此直接在1月10日“按下暂停键”。
业界人士认为,停牌的目的是避免投资者因市场非理性波动而遭受损失。
但是,跨境ETF的溢价热潮并没有因为其中一些产品的停牌而有所消减,1月10日,亚太精选ETF溢价率接近13%,纳指100ETF1月10日溢价率为8.62%,市场热情被彻底点燃。
然而,市场的热情并非一帆风顺。
跨境ETF的溢价,不仅关乎着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也映射出市场情绪、资金流向以及宏观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微妙变化。
因此本篇文章,老李将带大家深入剖析本轮跨境ETF的溢价情况,一同揭开溢价背后的神秘面纱,洞察市场的本质与走向。
一、跨境ETF的交易机制
众所周知,ETF的投资者既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ETF份额,又可以在场外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ETF份额。
不过,申购赎回ETF份额并非像普通开放式基金那样以现金进行,而是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
由于同时存在两种交易机制,投资者就可以在场内交易价格与基金单位净值之间存在差价时进行套利交易。
(小编说一下,这完全就是CFA二级组合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哈)
跨境ETF作为ETF的一种类型,其投资标的是境外资产,可以是境外的股票、债券、商品等。
与传统ETF相同,跨境ETF也存在场内场外两重交易方式。
场外申购赎回是由基金公司代理,根据买卖股票的实际价格加权形成净值,投资者按此净值进行申购或赎回。
然而,散户由于很难在场外复制一篮子的境外股票,只能在二级市场购买ETF,因此几乎无法实现套利。
事实上,由于目前的跨境ETF均属于QDII产品。
尽管跨境ETF的一级市场主要以现金申赎为主,但由于场外直接申购面临着外汇额度的严格管控,还是会导致跨境ETF的产品规模严重受限。
因此,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其直接的申赎渠道也十分有限。
而跨境ETF的场内产品有效解决了额度受限的问题。
跨境ETF在交易所交易时,除了基于每日公布的基金净值外,还会实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交易价格。
但这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前面提到,传统的ETF通过场内场外的套利机制,使得场内的价格不会偏离净值过多。
二、跨境ETF溢价的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跨境ETF溢价的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外汇额度的限制。
在市场交易火热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外汇投资额度的严格限制,一级市场申购产生的供给有限,难以满足二级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高溢价现象。
与此同时,这使得套利机制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尽管存在套利机会,但由于外汇额度有限,套利资金难以大规模进入一级市场,导致高溢价难以平抑。
进一步分析,场外额度的限制是一个长期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本轮会出现了如此高的溢价呢?
近期,A股市场表现平淡,而跨境ETF市场却异常活跃。
许多投资者利用T+0交易机制,进行日内交易,推高了跨境ETF的换手率和溢价率。
1月9日,嘉实德国DAXETF换手率高达1813.5%,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换手率达到1156.63%,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换手率为902.09%。
这种高频交易行为,使得市场情绪更加亢奋,进一步推高了溢价率。
三、高溢价跨境ETF的投资风险
首当其冲,高溢价率意味着投资者以高于实际净值的价格买入ETF,存在溢价回落的风险。
投资者若在高溢价时买入,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亏损。
一旦市场情绪逆转,溢价率迅速回落,投资者将遭受双重打击:
一方面,ETF价格下跌;
另一方面,溢价部分的损失也会进一步放大投资亏损。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
在市场剧烈波动或大额赎回时,可能会出现买卖盘口不匹配的情况,影响成交速度和价格。
投资者在需要快速买卖时,可能会发现难以以理想的价格成交,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及时止损或获利了结。
此外,海外市场当前的估值处于较高位置,由于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以及地缘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市场波动显著加大。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海外市场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如利率变动、汇率波动、政策调整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跨境ETF的投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本轮跨境ETF出现高溢价的过程中,多家基金公司多次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关注高溢价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投资;
并建议投资者在参与跨境ETF投资时,应充分了解市场动态,谨慎评估风险,避免因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投资需理性,风险需防范。
果然,1月10日的尾盘跳水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历史上许多高溢价更多地都是由于投资者被前期的赚钱效应吸引,盲目跟风所造成的。
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应重视产品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和真实表现,避免被短期不可持续的高收益蒙蔽双眼,陷入盲目跟风的陷阱。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老李趣说金融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