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老李趣说金融资讯设置星标
每天为你推送精彩资讯
近日野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美国对外负债大幅增加,美元资产的安全性被质疑,由于投资者要求更高回报率,美债收益率可能被推高。
报告指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让美国享有过度特权。
全球对安全资产的大量需求让美国可以低成本借款并收益。但这一特权也有挑战,即“特里芬困境”。
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是由比利时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实现国内经济政策目标和维持全球货币稳定之间的矛盾。
这一困境随着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而变得尤为突出,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里芬困境的本质
特里芬困境的核心矛盾在于全球流动性需求和货币稳定性需求。
国际贸易和投资需要稳定且充足的储备货币供应,以促进跨国结算和提供流动性。
这意味着储备货币发行国需要保持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从而向全球输出货币。
作为储备货币,货币的价值必须保持稳定,才能维持市场的信任。
特里芬指出当外国想持有该国货币(全球储备货币)时,该国必须愿意提供额外货币供应,以满足世界对于这个“储备”货币的需求(外汇储备),从而导致贸易赤字。
这种矛盾使得储备货币发行国难以同时满足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经济的稳定需求。
2
特里芬困境的历史背景:
美元的霸主地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1944年-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形成了“美元-黄金”体系。
美国需要维持足够的美元输出,支持全球经济发展。
然而,这也导致美国必须保持国际收支赤字,为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储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赤字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美元贬值的风险。
此外,黄金储备不足。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特里芬开始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被视为特里芬困境的直接体现。
特里芬的理论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中得到验证,当时美国因贸易和财政赤字严重而不得不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
3
现代特里芬困境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结束,但特里芬困境在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存在。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未变,这带来了类似的问题。
第一,美元过度依赖。
第二, 美国的双赤字问题。
这种状况加剧了美国的债务负担,同时可能损害美元的长期稳定性。
第三,去美元化趋势
4
特里芬困境的潜在解决方案
特里芬困境的长期存在表明,国际货币体系需要结构性改革。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路径。
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增强欧元、人民币等非美元货币的国际地位,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降低美元相关风险。 全球储备货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种方案可以分散风险,但需要各国协调一致。 区域货币联盟:通过建立区域货币(如欧元区的实践),缓解全球流动性需求对单一国家的压力。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更加平衡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推动货币政策的协调,降低溢出效应。
5
关于特里芬
他对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对20世纪中后期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未变,其所带来的“过度特权”和风险并存。
全球去美元化的努力和探索(如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提款权的应用)正是应对特里芬困境的尝试。
特里芬的研究开辟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研究的重要领域,为后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批评和改革建议直接影响了国际货币政策讨论。
特里芬困境至今仍是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的理论和思想在今天的国际金融政策、美元地位和去美元化趋势中具有持续的重要性。
特里芬的经典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详细阐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和他的理论。
无论是美元主导地位的继续还是新的货币架构的出现,这一困境都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创新,以确保国际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