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产业和经济、汇率与资本流动、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ESG发展与气候投融资等维度,深入剖析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未来金融领域的影响。
对产业和经济的影响
贸易政策与出口产业
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出口竞争力
海外产能布局加速
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加速
特朗普的政策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美国技术和市场的依赖。
例如,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将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中国可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宏观经济与政策调整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压力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导致自由贸易体系的衰退。中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GDP增速可能下滑1.6至2个百分点。这种外部冲击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更高要求。
积极财政政策应对
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可能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刺激内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
2024年,中国已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对汇率与资本流动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
相比之下,拜登时期虽然维持了部分关税政策,但整体上采取了更温和的策略,没有像特朗普那样频繁地威胁大幅提高关税,因此人民币汇率在拜登时期相对稳定。
资本外流风险
● 外资流出与投资环境不稳定
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中美关系的紧张可能促使部分外资流出中国市场,寻找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同时,美国可能通过财政刺激和减税政策吸引资本回流,这也会对中国资本流动形成压力。
当美元走强时,外国投资者可能会把资金从中国撤出,转而投向美国的国债、股票等资产。这是因为美元资产的收益看起来更有吸引力,而且美元升值也会让投资者的资产增值。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影响
一方面,为对冲外部冲击,中国可能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支持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元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精准和灵活,避免过度宽松导致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加剧。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能缓解短期经济压力,但可能导致人民币过度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加剧。
债券市场波动
01|国际市场波动传导至债市
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进而波及中国债券市场。外部压力可能迫使中国债券利率下行。
例如,为对冲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负面影响,中国可能会持续大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将直接吸引大量市场资金,导致信用债市场资金供给相对减少,推高信用债融资成本。
如果其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将引发债市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债市剧烈波动。比如,2024 年全球债市经历了显著抛售,债券收益率的飙升一度冲击美股,这种波动也可能传导至中国债市。
02|对信用债的“挤出”影响
特朗普政策引发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金流向更安全的资产,如国债。
这将进一步加剧信用债市场的资金紧张局面,推高信用债的融资成本。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可能导致债券市场供给增加,带来短期波动。
例如,为对冲外部冲击,中国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内需,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支持经济发展。这不仅会增加债券市场的供给,还可能对市场利率产生下行压力。
同时,特朗普的政策可能通过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加剧债市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引发债市剧烈波动。
03|行业风险敞口的影响
此外,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导致中国部分行业的风险敞口提升。
例如,外贸类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影响企业盈利和信用状况,对信用债定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这种行业层面的风险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债券市场,导致信用债市场的波动加剧。
股票市场影响
短期影响
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将拖累经济增长,影响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对A股影响偏负面。特朗普此次的执政主张将对大类资产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元偏强、黄金中性、利率上行”等。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与盈利。贸易政策通过影响中国商品的出口规模及利润,进而影响相关的出口行业及产业链。
此外,特朗普可能会继续采取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这可能会加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压力。
中长期影响
由于特朗普当选后可能会压制出口,中国很可能加大内需政策的力度,以平衡外需的减弱。这一举措可能会对内需相关板块,如消费、基建等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会通过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等政策对冲外部压力,利好消费、基建等内需板块。
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可能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享受美债等资产收益。这将对中国资本流动形成压力,导致外资流出中国市场的风险上升。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可能需要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管理和预期引导,包括推出股市支持政策、优化资本市场机制等。
ESG发展、绿色经济与气候投融资
对ESG发展的整体影响
美国政策倒退与全球趋势
全球ESG发展的不可逆性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ESG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尽管美国政策可能出现倒退,但欧盟、中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仍在积极推动ESG议程。
例如,中国在“双碳目标”下明确提出了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领域持续发力。
此外,全球资本市场也逐渐将ESG作为实现长期回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消费者对企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ESG的全球发展不会因美国政策的变化而轻易动摇。
对绿色经济的影响
气候政策的放松
对化石燃料产业的扶持
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支持传统化石燃料产业,可能进一步放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相关监管,延续“能源独立”,《美国优先能源计划》政策。这可能导致美国国内碳排放量上升,并推迟清洁能源转型步伐。
全球范围内,若美国减少对绿色技术的支持,其他国家的绿色创新步伐也可能受到影响。
国际可持续合作困难加剧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意味着美国可能减少对全球气候项目的资金支持。
不难想到,美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的作用将极大弱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和技术援助可能减少,而欧盟和中国等国家则可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对气候投融资的影响
气候资金减少与绿色项目融资难度增加
特朗普的政策倾向于减少美国对国际气候融资的投入,这可能影响全球绿色项目的资金流动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绿色项目。
中国企业需要探索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比如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吸引私人资本和多边机构的投入,减少对美国气候资金的依赖。
同时,加强国内绿色金融的使用,例如利用绿色债券和碳市场机制来推动ESG项目的发展。
市场和金融投资不确定性增加
特朗普的政策主张涵盖经济、贸易、能源、税收等关键领域,其对ESG和气候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绿色项目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气候投融资的规模和效率。
对ESG披露标准的不确定性加大
特朗普政府如果放松ESG监管,可能在短期内让美国市场的ESG合规要求降低,从而减弱跨国企业跟随美国标准的动力。
在欧美市场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自我选择压力,是保持较高的ESG标准迎合欧洲投资者,还是仅满足最低标准。
在“美国优先”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将更需要在ESG方面展示透明度,以消除国际投资者的担忧。
短期内,贸易摩擦升级、美元走强以及资本外流风险将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以及加强ESG实践,有望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也需要保持政策灵活性,加强国际合作,稳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老李趣说金融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