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米哈里的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时,知道了“心流”。
所谓心流,就是指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被所做的事情或所在的状态深深吸引,做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到了饭点也不觉得饿,很有点废寝忘食的感受,这种状态,就是心流。
今天看《自愈的本能》,这是美国神经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爱荷华大学神经科的主任)写的一本书,看到了情感脑和理性脑的解释,于是,我理解了心流状态的原理。
负责思考的皮层脑(前额后面,又称前额页皮层)和边缘叶脑——不断合作时,情感智力能最好地表现出来。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自然地沉浸在我们的思绪、决定和行动中,而无需特意注意它们。
每一刻我们都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决定。我们毫不费力地追求目标,自然而然地聚精会神,因为我们的行动和价值观和谐一致。这种幸福的状态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心流”状态,《自愈的本能》书中翻译为“福流”,也即Flow的音译,我感觉“心流”更贴切。
在心流状态下,情感脑和认知脑完美和谐,情感脑提供能量和指引,认知脑贯彻并实现它。
边缘叶脑区域位于在大脑深处的最中心,这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古老、原始的大脑,其中心区域还和爬行动物相同。
边缘叶脑是最先进化的大脑,19世纪著名的法国神经学家保尔·布罗卡(Paul Broca)首先把它称作“边缘叶脑”(limbic brain)。
如何判断,有没有达到情感脑与认知脑的和谐呢?
看一个人如何微笑。
一个真正的微笑,除了嘴角肌肉运动外,还会牵动眼部周围的肌肉。我们不能凭意志听从认知脑的命令牵动这种肌肉。
只有大脑深处的、原始的边缘叶脑区域才能下令让我们真正地微笑。这就是为什么眼睛从不撒谎,因为眼部的褶皱告诉我们这是真诚的微笑。
— END —
延伸阅读:
转发、在看就是莫大的支持。
关于我:我是大何,一名终身成长者。不确定的时代,再大的浓雾也遮不住独立思考的光。听到并遵循内心声音,持续成长至遇见更好的自己。
欢迎链接,一起终身成长。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大何读者群”知识星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