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由这个概念的内涵非常广泛,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王觉仁在《没有烦恼的世界,金刚经智慧课》中,抛开其他定义,仅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他认为所谓自由,就是在无害于他人、社会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你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但你的行为却不能妨害别人的自由。换言之,他人的自由就是你的自由的边界。因此,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有着一定程度的外部限制。这种限制通常表现为“他律”,亦即由法律、伦理、公序良俗等,来防止社会个体之间的彼此冲突和侵害,从而保障每个个体的自由。更简单地说,有来自外界的约束,是“他人”在让你守规则,以保持整体社会的和谐。你不能没钱花,就去偷、去抢,法律会让你这种行为付出代价。这种“他律”的自由,属于外在自由,与之对应的是“内在自由。”内在自由着眼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它也有限制, 它的限制表现为自律。王觉仁认为,“跟外部自由需要他律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他律,你就会侵害到别人的自由;而如果没有自律,你便会伤害到你自己的自由。”黑格尔说,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而康德则认为自由即自律。在康德看来,只有当我的意志是由我自主决定的时候,即依照我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的时候,一个人才是自由的。康德进而道出一句非常伟大的名言:“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比如,这个国庆长假,自由不是想熬夜到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是自由。比如,有个职业是自由职业者,这就是与正常情况下的上班族相对而言的。自由职业者,可以不用每天到公司,可以不用事事遵从老板的意愿行事,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等。对有自律的人来说,那不是苦,那是获得自由的必经之路。我忘记是哪位哲学家了,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散步,走到一座桥边时,不远处教堂的时钟声响起。旁边的邻居,根据这个断定,那个钟慢了。后来去核对时间,果然是钟慢了,这位哲学家是准时经过的。这就是极度自律的典型例子,我们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分秒不差,我们可以学习这种精神,给自己找几条自律的事做,比如每天整理房间,与父母通个电话,每周健身一次之类的,这都可以做到。因为,从实际上来说,一个不懂得自律的人,或许能享有表面的、暂时的自由,但他伤害的却是自己实质的、长远的自由。
延伸阅读:
自律处在天分与能力之前
参考资料:
《没有烦恼的世界,金刚经智慧课》
— END —
如果对您有启发或帮助,点个转发、
在看、分享朋友圈让文章对更多人有帮助。
关于我:我是大何,分享健康、人文等领域的内容,深耕健康外在体魄与丰盈内心世界两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