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七单元是写景单元,比起写人写事的文章,感受自然之美显得尤为困难,特别是这单元还得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悟静态美与动态美。
听完“老干备课”(干国祥老师的文本解读),对文章的感知无形之中上升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老干说:是静是动取决于观赏者。有中国式禅学的感觉了,不是树叶在动,是我们的心动了。
在开课之前,和孩子们聊了“叙述与描写”、“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在聊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对此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于是,我选择以现代文《鸟的天堂》作为本单元学习的起点,相比古诗凝练的文字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更好理解。
02
学习本课,没有预习,以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入手,给学生五分钟自由朗读的时间,直需达成朗读标准一——读准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检测朗读情况,分别指名读,一人读一段,请听的同学来评价,扫清字词障碍。
读准确之后,我提了一个主问题:你认为“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祝雨晨:我认为“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榕树,因为许多鸟栖息在上面,生活得很快乐。
姚雨荨:我也认同祝雨晨说的,不过我还认为,那棵榕树不仅大,适合鸟生存,还因为那里的人都不打扰这些鸟,不伤害他们,所以鸟儿们感觉到很安全,真像是鸟的天堂。
说实话,这一点我读的时候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视角是如此敏锐,除了本身的生存环境好之外,还注意到了他们不受外界威胁,心里也是安定的。所以说,教课文,其实不是我们老师教学生,而是在“聊课”的过程中,我们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紧接着,我追问:“那“鸟的天堂”出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吗?
我们一起找,一起讨论,还真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小巧思。
第一次“鸟的天堂”是“我”的朋友说的,那是“我”耳闻的,却没有亲眼瞧见;第二次“鸟的天堂”是我去到那之后,发现看不见一只鸟,心里非常失望,觉得名不副实,对此产生怀疑并且带着遗憾;第三次“鸟的天堂”是我们又去到此处,接着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面;最后第四次出现“鸟的天堂”在文章的结尾,发自内心地认可这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最后一个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与前面几个完全不同,此时此刻,作者的感受与心境也大不一样了。
这一趟审美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希望能记录下我与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