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提5分|快速记1段答题金句(06 智能媒体与深度合成)

文摘   教育   2024-11-12 18:28   英国  

后台回复【瓦家择校】:

领取《新传主流院校考查题风总结》

后台回复:“25公益群”“25考研”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加入25考研群







我们的口号是:

决战考试极限

享受抢分乐趣

践行拿来主义

上岸天经地义

!!!


06
关键词

 智能媒体

 深度合成

人工智能



金句原文:


“深度合成”(deepsynthesis)是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生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技术,其核心特征为具有高度真实性。截至目前已有多款具有类似功能的应用程序上线,包括FakeApp、Faceswap、RealTalk、Melnet、ZAO等。


由于Deepfake技术可以在未经涉及图像和声音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生成某人发表任何言论(幽默、色情或政治)的视频,并具有使用门槛低、生成内容高度真实的特性,其一出现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恐慌。人们担心由该技术生成的伪造视频在色情、法庭、勒索、恐怖主义宣传上的滥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社会、政治、金融、新闻信任等的伤害。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有很大的正向应用价值,并已经广泛应用在新闻传播、影视娱乐、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等方面,如由新华社推出的,于2018年11月正式上岗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就是通过对真人原型主播邱浩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的提取,运用人脸识别、人脸建模、语音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建模训练而成。该虚拟主播可一天工作24个小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AI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解放。

《智能时代“深度合成”的技术逻辑与传播生态变革》赵国宁




提分亮点解析:

想看就看,不看也行


我们在整理和作答与智能媒体相关的题目时,要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运用。比如,深度合成就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有关。第一段主要阐述深度合成的定义和特点;第二段,从批判性的角度谈深度合成的潜在弊端;第三段,从正向意义讲深度合成的现实运用和现实正面意义。



答案仿写:


由于“深度合成”技术可以在未经涉及图像和声音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生成某人发表与政治、安全、风险相关言论的视频,并具有使用门槛低、生成内容高度真实的特性。这种伪造视频在色情、法庭、勒索、恐怖主义宣传上的滥用,会对社会、政治、金融、新闻信任等造成伤害。



重点拓展:
(优先记红色加粗,黑字部分主要为培养答题语感的提示,无需有记忆压力,可看可不看)这部分主要记红色字部分的答题框架!!!!!!

▣ 关于技术 


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社会现实,并逐渐成为左右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


2 从某种程度而言,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工具史,是一部利用、制造工具的历史。对技术工具的使用将产生多样化的结果,然而无论是善恶,抑或是中性,都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深度合成”的技术逻辑带给我们的是数字虚拟化生存。这是一个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的生存场景,它既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超真实体验,同时也会由于新技术作用方式、新尺度的产生而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带来或正向、或负向的影响。这对于未来传播生态的发展变革而言,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 深度合成的传播生态变革与机遇:


1  “深度合成”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媒介的可供性,人们被媒介技术束缚的越来越少,它增强了人们在媒介生存中的临场感体验,数字虚拟化生存越来越突破空间距离的限制,让更加真实、立体的面对面体验成为可能。


2  新闻从业者进一步被解放出来,新闻生产流程中的重复性劳动被分派给机器或者算法,比如文字修订与校对、图像的剪裁、视频的剪辑、新闻的编译等,他们开始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创意和社会深层问题的考察,借助于“深度合成”技术,让新闻作品主题立意更有深度、形式更具吸引力


3  在更为广泛的传播领域,“深度合成”带来的是公众的深度数字化虚拟生存,智能化、视觉化、场景化、虚拟化传播成为新的传播常态,人们进一步沉浸在媒介虚拟环境当中,包括部分虚拟(有真人互动的虚拟)和完全虚拟,传播主体和传播场景将被重构。人们传播沟通与艺术创作的可能性被无限拓展。


 ▣ “深度合成”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的伦理挑战:


首先,它深刻影响了新闻对真相的记录,对虚假内容高难度的甄别影响了事实核查的有效性。


其次,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或政治事件节点上,深度合成技术如若被恶意扰乱社会秩序的人使用,结合学者已经探索出来的信息传播路径规律,将会使虚假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的病毒式传播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


第三,在日常事件的新闻报道与追踪中,深度伪造信息的发布还会造成舆论场上,舆论意见的不断翻转,用刺激性的信息来牵引公众注意力,冲击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激化社会不同意见群体的矛盾,削弱主流意见对社会的弥合作用


第四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对个人图像、声音的滥用和恶意剪辑、组合,还带来对个人隐私、肖像以及名誉等的侵害,增添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引发传播场域中用户间的冲突,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潜在危害

 ▣  如何应对:

首先,关键是推进文化价值领域伦理道德的建设、教育,还有伦理实践审查中行业内部技术开发规范的确立。其次,还要推进法律方面强制监管。最后,则是在个人层面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国宁.智能时代“深度合成”的技术逻辑与传播生态变革[J].新闻界,
2021,(06):65-76.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0419.003.





编辑:瓦叔 团子  
撰文:瓦洛佳团队
排版:李子         

传播学考研必读
公众号专为传播学、新闻传播考研同学设计,提供一切传播学和新闻学相关的考研咨询,热点讲评,考研交流和辅导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