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瓦家择校】:
领取《新传主流院校考查题风总结》
后台回复:“25公益群”“25考研”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加入25考研群
如果你还没想好11月怎么开始,那第一步先参考我的安排:把论述开头/结尾用的“技术是把双刃剑”替!换!掉!
本篇文章简单但超实用,给你提供一些优秀精彩且特别容易上手模仿的高分开头结尾模板!来看看什么样的开头结尾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并3s内给高分吧!
论述题开头结尾怎么写?
写题开头难,很多同学在写题的过程中就卡在了开头这一部分,那么如何快速写出一个好的简答/论述开头,学姐有两招方法,一招是摘要式,一招是引入式,下面请看详细讲解:
开头:摘要式/引入式
1. 摘要式开头:
摘要式开头简单来说类似论文摘要,用200-300字左右的最核心的语言概括整道论述,适用于综合类题目,即题目本身没有明显的态度和偏向。例如:谈谈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风险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的特征与发展/试论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路径。
(1)勒庞曾说:“在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无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引入网络舆论治理相关名言)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和移动客户端加速融合,推动了微博客、微信等新兴应用的发展。自媒体的迅速崛起消解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为草根化社会的表达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潜藏着难以预知的风险。(引入自媒体时代的背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压力和负面情绪在虚拟空间无序释放,通过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迅即演化成危机舆情事件,造成破坏性后果。(自媒体时代网路舆论风险的成因)有效应对网络舆论风险,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创新互联网治理模式,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网络社区自治,形成一整套刚柔并济的多元治理结构。(网络舆论风险的治理)(2)根据CNNIC第54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最新的数据支撑)网络舆论的个性化、言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交流传播直接性的特点,给网络新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引导的艰巨性,加大了网上引导的难度。(引入网络舆论复杂的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观,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做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及引导自发型舆论的工作,是网络媒体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入自己要论述的角度,从媒体从业人员出发探讨网络舆论的治理)。通过以上的两个开头案例,大家也能发现摘要式开头的特点,就是概括性很强,语言非常凝练,开门见山,开头的最后一句话直接切入下文论述的正题,这样的开头非常适合用来回答综合性的论述问题,大家如果能把开头写成这样就相当不错了,以上两个开头出彩的地方还在于加入了非常贴切的金句和数据用做支撑。很加分!大家也可以积累下来。什么是引入式开头,就是先引入一个理论背景或现实背景,再代入论述题中设问的核心问题,适用于变化类/态度类/关系类题目,比如:论xx与xx的关系/xx理论在xx时代下的变迁/xx对xx的影响等。(1)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引入相关金句)三百多年后,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出版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他在冥冥中回应着莎士比亚的名言(引入理论背景),将缘起于乔治·米德等人的符号互动论纳入日常生活自我呈现的微观分析中,抽丝剥茧地梳理人们的披露与表演(理论含义)。自此,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前台与后台、给予与流露、个人与剧班等一组组崭新概念。(小总结)(2)“恐慌”是人工智能带给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传媒业的一个关键词。(引入时代背景)李开复认为“未来十年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埃隆·马斯克直言“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将是AI”(引入业界名人的态度鲜明的观点),传媒学界对人工智能的影响也表达了忧虑,张志安老师曾指出人工智能无法逼近事实背后的复杂真相、无法提供针对现实的深度解释;陈昌凤老师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传播中,智能算法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备受诟病,忽略了价值理性(引入新传界学者的不同观点,主打一个一碗水端平,面面俱到);下面将从技术逻辑探讨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切入设问的核心问题)。可能有同学会问,以上的两个开头是不是太过于“炫技”了?不是,你在哪里低调不行,你在考场上低调?这是论述题开头,那就是相当于一个家的门帘!只要贴切,只要字数合适,多引用点金句怎么了?不这么卷怎么显示出日常的积累?同学们只需注意一点,所用的金句一定要和论述的问题相关,不能把你想到的一切都堆砌上去。那么,结尾咋写呢?有同学说考场上写不出结尾了把开头再抄一遍行不行?当!然!不!行!以下这三种结尾法大家请抱走!保管你一用一个不吱声!总结式结尾是最速成的一种结尾方法了,几乎一学就会!这种结尾方法其实就是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总结整道论述的核心问题,给出答案,把论述中你概述的不同方面看法、不同观点再总结一遍,适用于综述类/看法类题目。(1)数字媒体时代的身体传播形成了流动的身体,也为人们突破人体中心主义束缚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要克服技术夹裹追求身体的解放,在利用数字平台和智能穿戴设备缩短传播距离的同时,理性对待其工具属性和交往属性,优化媒介与身体的路径与传输,消解其对身体的异化和工具化;另一方面,要回归身体本源的意义,关注身体传播中身体的价值和作用,在提升归属感和价值认同的同时,提升身体传播的内容生产质量,体现身体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创新价值和把关作用,实现其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升华。这个结尾方法就是用了并列式的总结方法,用一方面/另一方面总结了全文的核心论点。(2)深度伪造技术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对于社会的影响可谓争议不断(提示整体态度)。根本而言,我们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其孕育的深度伪造技术带来了数字化、虚拟化生存的新技术逻辑,既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超真实体验,也会颠覆新闻业已有的生产模式,重塑公众对于信息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概述技术特性影响)由于深度伪造具有较强的逼真性和迷惑性,在传播过程中呈现明显的网络效应和传染性,进一步加剧了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的泛滥。在中国语境下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我认为可以从加强对“自媒体”深度伪造内容创作和发布的管理、增强人机协同下的事实核查机制、促进网民的事实核查参与,以及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化解和应对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引导技术向善。(万金油思路:根据风险给出具体方向建议,落点积极,提供更多可能。)这个结尾是一个总结式万能结尾,开头先简单概括某种技术/工具/政策/(肯定是会对传媒业有影响的事物),然后概括其在媒体界的发展态势,再说万金油话1:有机会,也有风险,最后总结一句:把握机会,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实现更多可能。展望式结尾就是肯定要谈到未来如何做的方向了,一般适用于回答未来发展方向类/措施类问题,比如:谈谈网络治理的错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实际结合。(1)信息是诺伯特·维纳口中“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非实体存在,亦是凯文·凯利等笔下作为“人类生存基本环境与人类历史演进基本要素”的基础性存在。(用两个学者的金句引入信息这一概念)在今天,信息是信息战中的基本要素,以社交媒体为传播介质、承载着思想与观念的信息成为战争的一种“武器”,虽然没有传统战争中的兵刃相接,但却威力巨大(谈谈自己对于现在信息含义的理解)。现有的全球信息传播秩序的西方中心逻辑延伸至互联网语境,网络空间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牢固(当前国际传播格局形式)。因此,研究与剖析西方语境下提出的观念政治概念、应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战、从国家安全与战略布局的全局层面进行部署,无疑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未来要做出的一系列措施)。(2)实践证明,凡是获得成功的事业背后必有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作支撑。(划重点!马新观专题夸夸金句收录)坚持理论创新,必须崇尚思想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史进程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新闻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都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从时间逻辑回顾理论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党的新闻工作仍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未来要做出的一系列措施)(3)喻国明老师曾说:“在新发展阶段,主流媒体应转向为一线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背后作为价值逻辑与专业规则的支持者、创新创造的开拓者和话语场域的平衡者”,(知名新传学者对于主流媒体转型的建议)主流媒体应当认识到,内容生产并不是简单的文本生产,而是生产与受众建立关系的产品,生产盘活所有内部资源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具备受众联结思维、数据思维和信息服务思维。只有跳出资讯生产和信息内容传播组织的固有定位,以全要素连接下的智能时代中的价值引领主体为角色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谈自己的措施直接谈谈自己对于喻国明老师那段话的理解即可)措施类结尾也是有技巧的,像第一种结尾就是先提出危机感,然后再提出措施,第二种结尾则是我们的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很好,但是未来仍然要继续发扬,那么如何发扬?再谈措施,第三种结尾则是有的时候你不知道要提出什么措施以及建议,你可以借知名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开一个结尾的头,然后再详细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建议和理解,这样的措施也会比较具体和细节。反思式的结尾一般适用于影响类/原因类等有争议性的话题,即我们提出是或不是的结论都没有对错之分,需要辩证看待,这样的结尾你提不出什么建议,也无法进行一个很有概括性的总结,因为这些问题会一直发展下去,所以可以针对现状进行一个反思。(1)基特勒认为"媒介决定着我们的处境",而人仅是媒介递归演替中如影随形的客体或参照物,并内化为媒介技术结构中的他者,媒介的自主演替伴随着人的主体性走向消逝,这映照着基特勒"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基特勒的媒介决定论观点)。媒介不只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化工具,而是人与媒介共在的关系(自我提出的辩证性观点:人与媒介共在)。人或许应该放下人类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以谦虚、平等的态度处于"人-媒介"的关系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被凸显出来,人类才能正确对待赖以生存的世界,在人的主体性递归中达到人与媒介、自然和谐共在的理想状态(进一步解释)。
(2)人的命运已经紧紧地和技术绑在一起,技术嵌入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人的身体本身。无论是“作者之死”还是“AI 著作权主体之争”(引入案例),其本质都是技术变革带来关于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困惑与思考(回归探讨问题的本质)。技术对人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文本能力的学习、模拟和超越,触发了人对自我规定性与价值的疑惑和不自信。从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人渴望在技术中追寻不朽;但技术终将衰亡,不朽的只是人类文化。面对技术的失控,面对技术主义的挑战,人类唯一的武器就是坚守人的价值与人的主体性(提出反思,结尾引人思考)。反思式结尾的特点就是总会夹带一些技术学派或者媒介环境学派学者的观点,且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给出确定的问题的答案,但是提出反思也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未来也能伴随着问题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想法。大家不要看过就过去了,一定要参考本期内容,在本周的习题训练里自己上手尝试应用。有时候苦于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答案,还是因为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不如一点一点去提高,比如本周就着重解决【开头/结尾】,其实掌握了上述几个技巧,靠开头结尾帮你的一道题提升3-5分不成问题![1]蒋明敏.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风险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03):173-177.
[2]汪蓉.网络媒体人与网络舆论导向[J].新闻战线,2005(01):69-71.
[3]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4]郭小安,赵海明.媒介的演替与人的“主体性”递归: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及审思[J].国际新闻界,2021,43(06):38-54.DOI:10.13495/j.cnki.cjjc.2021.06.003.
[5]张洪忠,石韦颖,刘力铭.如何从技术逻辑认识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J].新闻界,2018(02):17-22.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8.02.003.
[6]赵永华,窦书棋,赵家琦.观念政治下的网络战: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战的观念更迭与范式转换[J].当代传播,2023(05):23-27+34.
[7]郑保卫,郑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基本特点及思想启示[J].当代传播,2023(04):4-11.
[8]吕尚彬,李雅岚.新型主流媒体智能内容生产模式:基于封面新闻的观察[J].当代传播,2023(04):71-78+84.
[9]喻国明、苏健威:《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传播革命与媒介生态——从 ChatGPT 到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未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10]曾白凌.没有作者的著作权:ChatGPT对人的反问[J].新闻与写作,2023(09):69-79.
[11]李潼,侯玉娟,崔健.元宇宙在媒体行业的应用进展、问题与应对[J].广播电视网络,2023,30(09):68-70.DOI:10.16045/j.cnki.catvtec.2023.09.005.
[12]张多.深度伪造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及其治理[J].青年记者,2023,(23):41-45.DOI:10.15997/j.cnki.qnjz.2023.23.007.
时间来不及了没关系,许多难点直给答案,背就完事儿! 撰文:上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