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学校•水滴能量】新教材新课堂 落地核心素养——小学部“致远杯”教学研讨课堂风采展示(一)

教育   2024-09-26 17:50   吉林  
倾力打造学生们理想的校园幸福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新教材新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骨干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学校举行了”新教材新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致远杯”教学研讨课活动,为“小水滴”打造优质课堂。

——“致远杯”骨干教师研讨课活动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成长,9月—11月,长春北湖学校小学部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致远杯”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正式开启。9月18日语文学科的示范课由五年级的王娜老师与五年一班同学一同呈现。9月19日语文学科的示范课由五年级的梁聪老师与五年二班同学共同呈现。长春北湖学校督学、监事长马廷芳,长春北湖学校副校长梁海伟,长春北湖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黄婷婷老师,与各位教师一同走进课堂。


授课教师简介

王娜

教学风格

眼里有光,点拨成金;心中有爱,润物无声,“腹有诗书气自华”,真实的课堂源自于灵动的学生。积极的课堂气氛,个性,自主,发展;幽默,自然,情感。真教书,教真书,是教育本真的灵魂。


个人荣誉

1.吉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课

2.吉林省信息技术融合二等奖


课堂纪实

王老师执教的内容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古诗三首《示儿》。《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1127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

课堂伊始,王老师借助多媒体资源,视频导入课程并出示课题《示儿》。课堂脉络围绕单元导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通过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品诗情的学习方法由浅即深徐徐展开。

教学中将九一八事变93周年纪念日的融于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示儿》为点,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诗词积累,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节课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反复诵读诗文,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将课程带入情景,在情景中反复读文,感悟诗情,同时将陆游的诗词进行拓展,将一节语文课铺展开成为一节行走的爱国课堂,轻叩诗词积累与运用的门窗。


授课教师简介

梁聪

教学风格

“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一如清水,全无雕琢之痕,无造作之相,立足于学生实际,忠实于教材本身,循教学之道,求教学之真,如清莲荡漾的滟滟池塘,于无声处滋润学生心智的成长。


个人荣誉

1.全国中教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微课一等奖

2.全国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优质课组一等奖


课堂纪实

梁老师所执教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写于“百日维新”失败的 1900 年。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都是保守守旧、愚顽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增强作为中国少年的爱国之志和强国梦想。

课堂伊始,梁老师借助多媒体资源,在追溯历史的情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学习。课堂脉络围绕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联系,通过梳理课文段落,朗读,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由浅即深徐徐展开。

本节课,让学生重温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多读多悟,让学生很全面地体会到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

《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带来了很大影响。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教师议课

两节语文课结束后,长春北湖学校副校长梁海伟、全体语文教师在学部五楼党建中心议课。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对所执教课时进行反思,随后五年级年级主任张海洋老师,三年级、四年级备课组长樊圆圆,武晶莹老师、青年教师袁语歌、语文教研组组长高鑫老师分享议课观点。


评课稿

张海洋

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王娜梁聪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课程,评课如下:

首先,两位老师对于本次讲课,在申报结束后即刻开始准备,经过了自己的备课并且试讲、修改,有了这样的精彩呈现。

那么,授课的具体内容,我有以下想法:

1. 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呈现,以及同年级对教学内容的备课了解,二人选取的课文出自于同一个单元,我们也能感受得到,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爱国。王老师和梁老师均能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布置明确,学生参与度高,回答问题可以找到问题点,行为习惯训练有素。老师们教姿教态大方自如,其实听两位的课,真是有种想坐到课堂上当学生的感觉。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具丰富有助于课堂教学,课堂氛围良好。两位老师的视频展示辅助了教学,王娜老师的板贴中国地图、板书古诗、精美的学生书写卡都为本课增加了色彩。

3. 王老师课程内容与918鸣笛默哀相结合。由于运动会的原因,王老师的课由其他时间改到了18号,恰逢918鸣笛默哀,王老师非常巧妙地将918事变和爱国古诗结合到一起,以爱国、报国的情感串联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报国热情。

4.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学习古诗的整个流程展示的非常清晰,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品诗情,课堂呈现连贯而丰富。在课堂尾声,又以陆游不同时期的诗文,回顾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更加深刻地展示其爱国报国的雄心壮志,此处十分精彩。

5. 本课还有一个十分巧妙的地方,体现在王老师将《示儿》与《题临安邸》相结合,两首诗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结合后,更能展示诗人的爱国胸襟。

6. 梁聪老师的《少年中国说》,在第一课时充分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梁启超先生当时的心境有初步的感知,本课包括了课文三部分内容的理解、暗喻、象征的写作手法学习,对于作者情感的体会等内容,课堂容量很大,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学习,可以看出,本课达成了教学目标。

7. 梁老师的整节课,进行了两次自主圈画学习和一次小组讨论学习,从汇报可见,学生圈画少年的责任,圈画第三段所暗喻的事物,小组研讨学习,汇报时发言积极,言之有物,展现了五年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

8. 梁老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十分到位,所以我们听到了整体、师生合作、男生、女生分别的充满激情的朗读。学生也将所领会到的爱国之情以朗朗读书声表现出来。

9. 课堂尾声,梁老师以一个视频激发学生爱国奋发的情感,将清末的爱国情感迁移至当下新时代,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当代的中国少年,你应该怎么做。学生有充沛的情感迸发,表达的非常精彩。可见此处情感升华已然到位。

两位老师的教姿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培养等等,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和孩子们的精彩呈现。



评课稿

                     樊圆圆

高年级的课堂与低年级课堂有很大的不同,这两节高段的语文课都更偏重于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更加突出语文要素。

评《示儿》

1.课堂上,王老师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老师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随着王老师走进了陆游的精神世界,被陆游那深深的爱国情感所感动,心中也定会有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谢荡在心头。这就是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2.淡化诗意解释,强化情感体验。

我们通常的古诗教学往往强调对古诗进展逐字逐句的解释,这样做固然使得我们的理解变得清晰,但同时也是对诗歌美感的一种破坏因此,课堂上,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去弄懂课题和诗句的意思,而后同桌交流,把诗意的解释进展淡化处理,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通过补充诗人陆游的生平及有关北宋社会背景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陆游热诚的爱国热情的敬仰。

2、适度拓展阅读,力争全面感知。

《示儿》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并不仅仅因为这首诗本身,要真正读懂《示儿》,就必须读懂陆游,就必须读懂他的渴望和他的遗憾。所以,在这堂课上,王老师拓展补充了陆游的几个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和林升的《题临安邸》,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理解体验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体会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和热诚的爱国热情。

评《少年中国说》

1. 梁老师创设了齐读、男女分读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

2. 本节课出彩点在于教师对课文感悟的引领:先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课文又是用那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 梁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因为文本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学生相差甚远,梁老师精心整理了一些资料和视频,我感觉视频略显单薄,可以多出示一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 把品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得其法,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强国之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课稿

武晶莹

王老师这节课的两个有点:

一、拓展背景“知人论世”

这节课通过拓展陆游生平及当时北宋末年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对从“多角度”了解陆游,使学生对作者不但知“其人”,而且明“其世”,从而深入领悟诗歌思想内涵。

二、抓住“诗眼”把握情感

在疏通诗意之后,王老师让学生找出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接着借助资料,师生一起探讨悲从何来,从而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热情。

《示儿》这一课,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主义王老师正是在深入研读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解读出这首诗蕴含了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堂中,王老师与学生逐渐通过交流解析出来的那样,这首古诗 重“悲”,悲生命有限不能实现自己看到国家统一的夙愿;由此而进行教学情境中的施教引导,使得语文课境的人文主题教育因清晰而生动、因生动而价值最大化。古诗的公开课教学值得向王老师学习。

 

 

《少年中国说》首段运用大量排比,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激情饱满得叙说了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一主旨时,范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少年的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是不可调换顺序的,感受文章在层层递进的排比句式中叙述文章线索和情感脉络,并结合句子的练习,巧妙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少年肩负祖国建设责任,少年成就中国,两者息息相关。

梁老师由课外联系书本,以文本为依托,课堂有训练的深度,有情感的温度,朗读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又回到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回归生活,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梁老师带来这堂精彩的课例,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学有所获。



在各位老师发表议课观点后,青年教师袁语歌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


王娜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古诗讲解以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为主线,同时辅之以提炼古诗中的关键词为线索,讲解了《古诗三首》中的《示儿》这首古诗,充分挖掘了文本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也给我们在接下来讲解古诗的课程中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本堂课学生学习任务明确,在第二步明诗意的过程当中,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总结归纳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学习小组内部同样分工明确,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单,运用学习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可以看出孩子们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重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将这样一首爱国古诗的讲解结合到9月18号当日九一八默哀活动,相信学生在这一个环节所观看视频时,一定能对爱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新课标提到的营造教学情境,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王老师在讲解本堂课的过程当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每学完一层就引导学生朗读一遍古诗,既让学生熟悉了诗文内容的同时,又在每一层的朗读让学生有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在这节课中,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要培养孩子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挥联想和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学习借鉴的。


梁聪老师的这堂课充分运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向学生出示了中华侵略图,更加直观的展示出了列强瓜分我国的领土,让同学们有代入感,同时运用了视频的形式,营造了情境,与新课标中所提到的:要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优化了教学活动与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相契合,这一点十分值得我学习。

 

梁老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解读也十分准确,紧扣了本单元的爱国主题,同时运用了提问式教学,先后向学生提出了“少年有哪些责任?”以及“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等一系列问题,随后又总结出了文章的句式特点以及写法,充分挖掘了文本中的各个教学要素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学生课堂习惯良好,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非常值得借鉴。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学生的疑难处启思,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尤其是在文中情感厚重处,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并加以配乐,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一步一步由少年延展到爱国的强烈情感。

梁老师在让学生以“少年如何则国如何”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个提问,面向了全体同学,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了学生发言,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互动的浓烈学习氛围,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使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点也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重点关注。



语文教研组组长高鑫老师结合两堂课教学特点进行了概括。两堂课授课风格各自体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技巧:王老师的课堂方法引领强、资源利用整合强、教学方法策略强;梁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课堂学习效率、关注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部梁海伟校长在议课中,着重强调课堂要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地深度变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孩子真实地学透、学懂、学会应该是每一位老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课堂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是见学生、见自己、见天地的过程,勿忘初心,于每一教师来说就是——享受课堂、去爱、教出本真的学生、遇见本真的自己!

感谢

撰稿:王娜

摄影:  李泽栋

素材:  梁聪 张海洋 高鑫

        樊圆圆 武晶莹 袁语歌

编辑:鲁东 张文畅

审阅:朱杰 梁海伟


策划:黄婷婷

发布:宣教中心

高中咨询电话

 潘老师:13578710900

 李老师:15304447913

 高老师:13844889742

   座 机:0431-84339001


 初中咨询电话

黄老师:18043713778

费老师:15590502598

王老师:18744075588

李老师:13009141888

高老师:13844996456

  座 机:0431-84339015


 小学咨询电话

周老师:15643893800

张老师:15943061659

杨老师:15844062177

王老师:18644938721

杨老师:15143989695

  座 机:0431-81811988


 幼儿园咨询电话

翟老师:15604403548

刘老师:13252605831

  座 机: 0431-80621180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视频号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抖音号平台








长春北湖学校
长春北湖学校唯一官方认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