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梳理总结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激励自己,用尽所用的力量应对一切……我的毅力终于站了上风。”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玛丽·居里
前言
居里夫人的一生很打动我,或许是她热爱自然、田野,热爱诗歌的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或许是对她早早经历丧母之痛和家国破碎的童年的同情;也或许是她在给农场主儿女做家教的业余时间给全村的孩子教授知识,还不忘自己钻研学习,打动我的是她对知识纯粹的爱和由此而生的性格的无私奉献;也有可能是她在巴黎虽然艰难但是无比充实和精神富足的求学经历;也有可能是她皮埃尔因志向相同的深深爱恋和发现镭的过程的幸福奋斗;还有可能是佩服她对子女的先进的教育模式;抑或者是她绝不袖手旁观参与到战争治疗而不是躲到安全地带的奉献精神;更有可能是他和王进喜不谋而合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这是我眼中的居里夫人,她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学习。
几年前听师兄讲过一句这样的话,读书先去读那些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大家容易把精华等同于晦涩难懂,比如红楼梦就是精华,就可能不太好啃,其实精华里有晦涩难懂的书,但不全是。比如《居里夫人传》就是一本精华但不难懂的书,无论是书,还是居里夫妇,都将永远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因为她们的言行举动逐渐将未知的人类审美理想描绘出了轮廓,向我们指出了方向。用居里夫人的话来说,就是:人类毕竟也需要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
所谓开拓眼界,不是指游山玩水,打卡拍照(当然也不排斥),而是走进一个又一个这些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人内心,去体悟他们的想法和境界,从此,眼界变化。
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无疑,人的一生总会受一些主要思想以及某些深刻感受的影响与支配,从而使生活能够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有了这一主线,就会明白当时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就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我会把自己并不算一帆风顺的一生作一个概述,将其中的要点记叙下来。相信我的故事能够将我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展示给大家。”
我把这本书印象深刻的地方分成了八个部分,下面向大家介绍:
01
十五岁之前
居里夫人祖籍是波兰,父母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父亲热爱学习,在华沙预科大学教授物理和数学。母亲与父亲情投意合,在一所女子学校担任校长。祖父则管理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干些农活。用居里夫人的话来说,他家人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崇高而又庄严的,并且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有意思的是,居里夫人的父母和乡下的亲戚来往频繁,她在农村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这可能是她终生喜爱田野、乡村,热爱大自然的原因。
但是居里夫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这个教育者家庭的幸福,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丧母之痛,一个是异族蹂躏。在这两件事情的影响下,她少年时期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毫无生趣。
她有3个姐姐、1个哥哥,大姐只活到了14岁就病逝了,这导致她的妈妈悲痛欲绝、患上不治之症,很不幸,居里夫人9岁便失去了母亲。她对自己的母亲有深深的爱以及崇拜,因为她母亲不但“品格高尚、温柔敦厚、心地善良、不仅知识广博,心胸坦荡且严于律己……为大家所信服”,而且“她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但又能够包容一切,对有关宗教的不同看法,她向来都是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居里夫人9岁就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这让她陷入忧伤,觉得家中缺少了灵魂,好在她的父亲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和对子女的教育中,其实做这些事情也能减缓她父亲的痛苦。
当时的华沙处在俄国的统治下,波兰人不能学习波兰语,只能学习俄语,所有的课程只能用俄语讲授,以至于很多学生波兰语说不利索。用词稍一不慎,就会受到处罚,殃及家人。
幸运的是,居里夫人喜爱文学、热爱诗歌、热爱自然,这为她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和快乐。她的父亲能够熟记波兰人的诗歌,并且在周末的夜晚为儿女们朗诵,通过自学,居里夫人很快就可以阅读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的外文书籍。虽然居里夫人对母亲擅长的音乐不怎么开窍,但是她的数学和物理这种偏向于思考的课程却学的毫不费力,了然于胸。最让居里夫人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假期回到乡下的亲友家中,居里夫人 “避开了警探的监视,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林中奔跑喊叫,还在广阔的田地间劳作,乐得心花怒放,自在极了”,她还可以“尽情地讲波兰语,高声唱爱国歌曲,而不必担心被捕入狱”。巍峨突兀的山峰、一望无垠的平原、被称作“海之眼”的诗意湖泊、那些开阔的视野和柔和的色调使居里夫人感到心灵震颤。居里夫人说自己看到大自然的新景象时,总会像个孩子似的欢呼雀跃。
波兰“海之眼”湖,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地方”
转眼间,居里夫人中学毕业了。
02
开始工作
居里夫人的哥哥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医生,一个大一点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医生,创办了一家疗养院,另一个姐姐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5岁毕业的她由于读书太用功导致身体劳累,不得不在农村修养了一年时间。因为父亲年迈且收入微薄,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她在17岁接受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
她在一个农场主那里担任家庭教师,主人家里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居里夫人和孩子们相处的很好,这里的风景也四季各异,他们经常在课程结束后出去散步,在广袤无垠的白雪皑皑里驾着雪橇飞驰、在雪屋里观赏远处变成玫瑰色的茫茫雪原、在封冻的河上溜冰。除此之外,居里夫人在那个农场还懂得了种植技术、摸清楚了马匹的脾性。
玫瑰色的雪原
教课和生活之余,居里夫人还做两件事情。一是把村子里不能学习的儿童组成一个班,居里夫人来教授她们知识,村里孩子的父母都非常感激她。二是用来学习,那时她只是听说过一些优秀女性的故事,并以这些女性为自己的榜样。
居里夫人开始对文学和社会学感兴趣,经过三年的学习,她逐渐发现物理和数学更适合自己,于是定下了这个发展方向并暗下决心要到巴黎求学,便开始认真准备和攒钱。居里夫人在中学时期的学习内容不成体系,她便自己选择一些书籍来学习,这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算幸运的事情又降临到居里夫人身上,因为家庭经济不允许居里夫人和她的姐姐同时去巴黎学习,所以居里夫人和姐姐约定互相帮助对方先后完成学业,这就不得不继续工作,延缓自己的求学计划。居里夫人先是继续做了一年,然后回到父亲身边又做了一些家教,在父亲身边的时候她可以去堂哥工作的实验室做一些化学实验,这坚定了她研究物理与化学的信念。后来她又应聘了一个教学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她加入了一个学习团体,这个学习团体由热衷教育事业,并且具有共同学习愿望的波兰年轻人组成,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这个团体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它要求成员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己任。在一次聚会时,有一位青年说道:“祖国的希望寄寓于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道德观念的加强之上,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高。当前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自学,并竭尽所能地在工人和农民之间普及知识。”为此,大家商量决定:晚间每个人向广大群众讲授自己所精通的内容,用以普及知识。居里夫人认为:毋庸置疑,这个团体具有秘密结社的性质,每件事情的进展都充满了艰难险阻。直到如今,她依然深信,这个团体的参与者必将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居里夫人说:当时激励我们的那种精神是推动波兰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具备良好的素质,一个美好的社会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目的,所有人都要先完善自己,并且共同分担社会责任,竭尽全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才能效地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们才觉得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
03
巴黎求学
1891年1月,在毕业后10年左右,在居里夫人24岁的年纪,她终于实现了去巴黎求学的愿望。用一句话来形容她这四年的求学生活,我想用“物质极度匮乏,精神极度富有”来形容。
物质上,居里夫人住在顶层的阁楼上,冬天很冷,也缺少用来烧的煤,为了入睡,她只能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身上。她用一盏酒精灯和几件有限的炊具做饭,有时为了省钱,他就用一点点面包、一杯巧克力茶或者几个鸡蛋或者一点水果充饥。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连她取暖用的煤也是自己一个人亲手弄上七楼的。这种条件,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不能说好。
但是在精神上,居里夫人这样说:“在其他人眼中看来这样的日子未免过于艰苦,但是我却能够自得其乐,每天都心情愉悦地埋头学习。这份生活经历也使我充分体会到了自由与独立精神弥足珍贵。在偌大的巴黎,我默默无闻地独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尽管单寒羁旅,无依无靠,但是我并不沮丧消沉,也不觉得凄惨。偶尔有那么一会,孤独之感涌上心头,但因我的情绪一般十分平静,精神上又非常满足,孤独情绪总是转瞬即逝。”精神上的满足真的可以与生活中的孤独对抗。
学习以及和同学的相处上,居里夫人说:“白天我在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忙碌,晚上我就一个人躲在阁楼陋室里刻苦学习,常常学到深夜。每当学到新的东西,我便会兴奋起来。科学奥秘就像一个新的世界那样逐渐展现,我充满热情努力去学习它们并且掌握它们,这真的使我很高兴。”“和同学们愉快的相处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印象。初到巴黎时,我不爱说话,腼腆羞涩,但是不久我便发现同学们全都学习认真,待人亲切,因此我便开始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这使我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巴黎和一个侨民小团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和他们一起讨论祖国波兰的各种问题,一起外出散步,参与公共集会,对政治保有极大的热情。但是因为要尽快完成学业,居里夫人不得不离开这个小团体而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
天道酬勤,1893年,居里夫人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物理学结业考试。1894年,她以乙等成绩完成了数学结业考试。
04
邂逅真正的爱情
1894年,居里夫人第一次见到皮埃尔,用居里夫人的话来说,皮埃尔正好站在一扇朝向阳台的法式窗户的凹进去的地方,宛如镶嵌在玻璃窗上的一幅画一样。他身材修长,头发是赤褐色的,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他的神态飘逸,表情深沉而又温柔。
这个场景令人不禁露出笑容,但并不是这个场景促成了他们的婚礼,真正促成她们婚礼的,我想还是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最能够解答——“我同丈夫情意相投,相同的志趣爱好和共同的工作将我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
皮埃尔在当时已经是国内外颇具名气的物理学家,是一位梦想把自己献身给科学的人,但他很少在意自己的职位和待遇问题,所以经济状况也一般。
居里夫人说:“对皮埃尔·居里来说,他的未来已经选择了一条路,他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他的科学梦想。他需要一位和他一起去实现这个梦想的伴侣。他不止和我说过一次,他到了36岁都还没有结婚的原因,就是他不相信符合他这一绝对条件的婚姻会有存在的可能性”皮埃尔曾给居里夫人的心中这样说到:
斗胆地,我盼着我们两个能够互相依偎着在我们的梦想中度过一生:你报效祖国的梦、我们替人类谋幸福的梦与我们的科学之梦。在上述所有的这些梦中,我觉得最后的那个梦是能够实现的。我是想说,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社会的现状,即便是有这种可能,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仅凭一时的想象,说不定会好心办了坏事,从而阻碍了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但是在科学方面却不同,我们是能够做点什么的,因为这一领域是脚踏实地的。虽然这一领域非常狭小,但是我们必将有所收获。我迫不及待地建议您十月份返回巴黎。如果今年你不回巴黎,我会十分痛苦的,不过,我可不是出于朋友的私心才让你回来的。我只不过是觉得您在这儿学习会更有利,并且可以完成更加实在、有用的工作。
皮埃尔的父亲是一位慷慨大度、性格刚强的物理学家,母亲是一位一生相夫教子,从无怨言的贤妻良母,哥哥是大学教授,兄弟两人情深意笃。1895年7月,居里夫人和皮埃尔举行了婚礼,婚礼非常简单,没有专门的礼服,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除了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用来居住和工作,他们没有别的需求。不过,长辈们还是给她们购置了一些家具,也买了两辆自行车方便出去远游。
平衡家庭和事业是结婚后会碰到的难题之一,居里夫人处理的相当妥当。因为收入不多,居里夫人必须自己动手做饭,这和他们的学习研究就产生了冲突,居里夫人说自己勉强地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而且家庭的生活也没有被这些事情打乱,他们仍在过着温馨平静的日子。而且居里夫人还在婚后准备了师资合格证的考试,通过后可以被授予教授头衔,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考试。1897年,她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居里夫人坚持亲自照顾女儿,当她去实验室干活儿的时候就把女儿交给她的爷爷照看,女儿生病时,居里夫人会受到影响而整夜不能睡觉,在其它时间,居里夫人在家人的支持下把这一切平衡的很好。
幸运的是皮埃尔也对森林的动植物有很大的兴趣,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巴黎附近的所有森林和奥弗涅、塞樊纳山区和海边的许多地方,他们在忙碌之余一起出去郊游,回家的时候还会带几束香气扑鼻的花草回家,有时忘了时间,直到深夜才回家。不过,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科学研究,皮埃尔自己在学校的大楼角落开辟了一个实验室,地方虽然狭小,但是想用就能用,不受约束。这件事情让居里夫人悟出来一个道理:人可以在条件不甚满意的情况下,想办法改善条件,从而心情愉快地工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个人结婚的时候,居里夫人是28岁,皮埃尔36岁。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居里夫人30岁,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居里夫人36岁,皮埃尔44岁,很多人觉得这个太晚了。
05
科学研究
在居里夫人开始准备博士论文论题的时候,有一个人发现了一个现象:铀盐可以放出一种与日光不同的射线,无论是在太阳下还是在黑暗中。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对此产生兴趣,通过努力研究,他们发现这种射线的放射是铀元素原子的特性,后来发现钍元素也有相同的特性。再继续的研究过程中,居里夫人发现一种矿石和其所含的铀或者钍的成分不成正比,这让她非常惊讶,她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矿石中含有一种还不为人知的元素,其放射性远远胜过铀和钍。
居里夫人这一辈子再也没离开过这条新的科学之路。
在当时,这种矿石已经多次被人分析过了,已经做烂了。居里夫妇的设备又差,经费又不足。而且在研究深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种元素的含量远远小于百分之一。居里夫人说:“现在回想起来,总是觉得幸亏自己不知道难度会这么大,决心才会很大,虽然真正干起来之后困难重重,但不断收获的研究成果,使我的劲头儿大增,也就不去想那些困难了。”
数年之后,钋元素和镭元素被分离出来了,但并不是纯元素的形式,于是居里夫妇很快就又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没有钱去买原矿、没有助手、设备太差、更没有现在院士手下的一大堆博士硕士生助手,居里夫人说这是他们共同生活中最伟大、最英勇的时期。没有钱买原矿,他们就去工厂回收废渣,弄到巴黎。没有实验室,就使用之前上解剖学的废弃木棚,然后自己购置必需的器材,那里只有一些废旧的松木桌和炉灯,做化学实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于是他们只能在院子里做。有时一整天拿着一根身体差不多重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着的沥青铀矿,有时就在木棚随便吃点当作午餐。
最后,在1902年,他们耗时4年提炼出了一分克特别纯净的氯化镭。在自传中,居里夫人回忆道:尽管如此,我们在这个非常简陋的木棚里度过的时光,是我们一生当中最美好、最快乐的。
06
丧夫之痛和对孩子的教育
自从镭的发现公布开始,他们的知名度日益增长,居里夫妇与1903年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好处是这笔奖金数额很大,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很有好处。但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体力不支,都不能到现场领奖和发表演说。而且因为杂志的宣传导致拜访者不断,他们疲于应付,虽然前来拜访的人用心很好,但的确居里夫妇平静和有规律的生活被彻底打断。1904年,居里夫妇的二女儿,也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女儿出生了。
居里夫人的人生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让人觉得老天爷不长眼睛。1906年,和他相识了12年的皮埃尔在一场巨大的灾难中离开了人世。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的精神处于崩溃边缘,感觉自己根本无法面对未来,但是,皮埃尔的那句话却始终萦绕在她心中,令她不能忘怀:“即使我不在了,你也必须坚持工作下去。”
皮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的压力更大了。一方面巴黎科学教育界让居里夫人继续承担皮埃尔的职位,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妇女担任过。另一个是他不得不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
居里夫人在育儿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行为。她不想让自己的小女儿去中学念书,因为她觉得:“中学的课程太多,课时太长,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孩子的教育应该顺应其身心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学习文艺知识。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读写练习上,并且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令学生喘不过气来。而且,这类学校所设置的大部分理科课程都和实践相脱节。”
居里夫人的观点得到了大学伙伴的支持,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新式合作互助小组,共同对子女进行一种新式教育:她们每人各自负责一门指定的课程来教自己的孩子们,她们将文科理科有机结合起来,理科课程还配备实验,孩子们都大有收获,在两年的时间内居里夫人的大女儿都可以直接无障碍进入中学的高年级班,并且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居里夫人也很重视两个孩子的体育锻炼,散步、体操、运动,她经常带孩子到山里或海边度假,两个女儿的划船技术和游泳技术都是一流的,更不用说骑车远游。
居里夫人坦言,教育儿女只是职责的一部分,生活中还有其他内容。如果你是一位有自己的事业的妈妈,你也许想问居里夫人,如何将对子女的教育和自己的事业处理的有条不紊,居里夫人在自传里这样回答过,或许能解决你的疑惑:“是的,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它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还要做出一定的牺牲。我和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一直感情很好,相处愉快。在我们的家里,相互体谅和彼此尊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我们母女之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伤人的话,也没有做过一件自私自利的事。”
07
镭元素的使用
居里夫妇就镭对生物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被法国人民称为“居里疗法”的镭疗法也作为一个崭新的医疗分支在法国首先诞生了,随后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地兴盛起来,在当时,一克镭的价格是七万美元。
居里夫人说:我们当初并未预料到这一发现会对社会有如此大的用处,不仅是科学上的重大成就,而且能够治疗可怕的疾病,减轻人们的痛苦。读者们肯定能够体会到这时候我欣慰、激动的心情。这是对我同皮埃尔多年来辛苦拼搏的回报,这种回报是无可比拟的。
很快,1914年,战争爆发了。居里夫人和法国的富人不一样,她把镭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又返回到了巴黎,她的两个女儿也回到了巴黎,我想这使她们教育的结果。
1914年8月,战场的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变化也暴露出法国并没有对这场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伤员救护方面,非常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因此引起了舆论的极大不满。居里夫人对这一情况十分关注,并很快认识到自己很适合去做救护工作,于是便迅速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当中。
居里夫人的工作内容就是为军队医院组建医疗队和组织X射线检查,并且抽时间给学生上课。居里夫人培训了一批X射线医疗站志愿者,大女儿是她的助手,每当有救护站的医生请求居里夫人给予支援的时候,她便亲自驾着自用的、配有X光设备的流动车前去支援。由于当时司机短缺,居里夫人便学会了驾车,并在必要的时候亲自开车。
居里夫人具有很优秀的品质,一项是为了正义事业绝不袖手旁观,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责任感,这体现在即便舆论对法国政府不满,她想的仍旧是自己可以做什么。另一项就是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学习能力,为了救人,不会开车就学车,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和我们国家的王进喜非常像,即便是现在,我也被她的这种精神打动。
08
一个根本问题
每当因为经济拮据而无法进行研究的时候,居里夫人总是会考虑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科学家对自己的科学发现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下面,我只将居里夫人的原话摘抄出来,她本人的回答比任何一个人的分析都更有分量。
我们夫妇从不愿从自己的科学发现中谋取任何物质利益,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毫无保留地将镭的提取方法迅速公之于众。我们既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向利用它来牟利的工业家提过任何权益方面的要求。提炼与制取镭的方法非常复杂,但我们做了详细的说明。可以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如此迅速并且详尽地将这种复杂而精细的提炼方法公之于众,镭工业才能够迅速地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制镭工业仍在运用我们当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现在提炼过程中所运用的矿石处理与部分结晶的程序,也都是从前我们在实验室里所采用过的方法,只不过现在的仪器设备比以前我们的那些有所改进。
皮埃尔与我将提炼、制取的镭全部赠送给了我们的实验室用于研究。因为在矿物中镭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它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它又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因此镭工业获利不菲。我们放弃了从发现中所应获得的利益,也就相当于放弃了大量财富,如果不是这样,在我们去世后,儿孙们就会变成富翁。但是我们并没有考虑这些,倒是一些朋友的意见值得考虑。他们理直气壮地对我说,如果你们保留了应得的权益的话,早就有足够的财力去创建一座设备精良并且齐全的镭研所了,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举步维艰。确实,这种困难经常使我们的研究无法顺利进行。但是,我仍旧坚信皮埃尔同我的行为与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毫无疑问,人类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努力工作,为自身谋取利益,这是与人类的普遍利益并行不悖的。但是,人类毕竟也需要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没有时间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追求理想主义的人因为无意于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也就没有享受物质的可能。但是,我认为一个完善的社会应该向这些理想主义者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个人生活保证,使他们没有任何牵挂地潜心于自己的科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