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学 |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规律(一)

文摘   2024-11-05 16:14   西藏  

前言

在“和H师兄的聊天整理(两年前)”中,H师兄介绍了他在学术训练中培养的思维模式和逻辑能力,并推荐了张建军老师翻译的《逻辑学导论》一书,为了能使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帮助我们完成学术论文,师兄推荐了若干小课堂,笔者当时整理了不到一半就已经毕业,现在将前九节整理好供自己和有需要的人学习,这些内容对笔者有很大帮助,希望能对大家也有帮助。


1


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 2024.11.5

引言段(Introduction):议论文、强调逻辑。给整篇文章定位,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在所研究的领域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把引言段当作独立的议论文,那么它要得出的结论是“本篇论文研究的目标是合理的”,所用到的论据来自于搜索到的文献资料。论述结构是从普遍到特定,一般来说,从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观念入手,逐步深入,说服读者接受一个特定的研究目标。

中间段(Objective、Method、Result):说明文、强调清晰,对于逻辑性的要求不强,重点要把研究工作平铺直叙的说出来,内容要求清晰明了。

结论段(Discussion&Conclusion):议论文、强调逻辑性。达成的结论是“本篇论文的结论是有价值的”,所使用的论据主要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结论要体现研究结果的价值。论述结构是从特定到普遍。从特定的结果开始,引导读者逐步接受从特定结果带来的较为普遍的意义。

Ps:写论文可以早于做实验,引言段的写作不需要数据的完成,另外引言段的对于结论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2


引言和模板 / 2024.11.5

引言主要的论点就是本篇论文的研究目标的合理性。引言的结尾一般都有对研究目标的完整的阐述,我们把研究目标和引言作为整体,大概有两大段内容。

在第一部分,我们确立一个研究机会:从描述一个普遍的大问题problem开始,到确立一个具体的问题question或者研究空白结束。要说服读者为了解决普遍的大问题,需要回答具体的研究问题。

在第二部分,我们提出解决方案,占领这个机会:通过清晰的研究目标goal,填补第一段中提出的研究空白,从而占领这个机会,从长期的goal到当前的objective。说明为了实现长期目标goal,首先需要实现本篇论文的特定目标objective。

意义:引言好比搭一座桥,引导读者从现有的地方走到我们的世界,在引言的开头我们最好和读者现有的知识框架建立某种联系,提出一些读者现在比较关切的问题,从读者可能接受认同的观念入手(已知的东西),逐渐加入读者可能未知的文献资料,并且以文献资料作为理由,说服读者有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包括读者)应该知道它的答案,这就对应着研究目标。

比如说:问题x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研究者a发现这个,研究者b发现那个,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回答问题c对于解决问题x至关重要。

那如何从Problem中找到Question呢?见下一部分。


3


研究选题的三种途径/问“对的问题”

第一种途径是填补研究空白,致力于发现现有文献中的研究漏洞和空白(Old problem),而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弥补这个空白和漏洞。既然是老问题,那么其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解决老问题在技术上往往具有挑战性,否则早就解决了,不成为问题了。最重要的就是强调我们提出来的这个课题中的创新的部分,可能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是从其他领域中借鉴来的新的想法,由于它是一个老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前人做过怎样的尝试,我们需要论述我们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有怎样的不同或者我们的贡献怎样才能与前人的相关成果配合。

第二种途径是延伸现有研究(突破知识框架,打开更多机会),new problem。追踪某一个领域的研究历史,一项接一项的研究历史,每一项研究都建立在前一项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又为下一项研究奠定基础,常常涉及到新的问题,新的领域,孕育着更多机会,但是意义并不明确。

第三种途径是复制成功的研究,把成功的研究在不同的变量范围、样本群甚至不同领域中进行某种复制,相对安全和普遍。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因为有些可以复制,有些不能复制,需要时刻注意成功的研究所有的前提和假设,以及他们和自己研究之间的差异。

好的研究课题的三条准则:

好的研究选题具体可行,其中包含的所有的术语变量都要有明确的定义,整个研究课题有明确的边界,不应该存在任何先入为主的假设,同时也应该适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好的研究课题也是开放和可争议的,如果是不可证伪的,说明是不科学的。最后,激发创新,跨领域、跨学科的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来源。


4


确立研究目标的两个原则 / 2024.11.5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目光要远大,不管目前自身的能力或者自身的资源是多么的有限,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地能够参与到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业中,从而使自身的工作更有意义,如果我们局限于自身的能力而只做一些细枝末节的项目,那么我们的工作很难有大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对我们的工作保持长久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丧失的是成长的空间。

小处着手:不管我们的理想有多么的宏伟,我们每次的进步都应该根据自己现有的自身的条件踏踏实实的从小事做起。

这两个原则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我们手头上正在做的小事和我们所要完成的大事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小事而没有心中的大事,那么我们的项目就会流于苟且而没有意义,相反,如果只关注心中的大事,而不去做手头的小事,那么我们的项目就会陷入大而空。引言的重要作用就是把手头的小事和心中的大事联系起来,或者说就是把当前的研究目标Objectives和长远的研究目标Goal联系起来,如果把长远目标当作是一个宏伟的建筑,那么我们的当前目标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砖块。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和很多其他研究者共享的,通常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研究者为同一个研究目标而努力,分别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家的贡献合在一起就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而我们的当前目标通常由我们自己所独有,它可能非常小,但是只要它朝着正确的方向,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通过长期的累积或者和旁人的叠加效应甚至是杠杆效应,它最终的影响也会很大。可以说我们的Goal是终点站,它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而我们的当前研究是里程碑,它为我们在本篇论文中所要完成的工作提供评价标准。

当我们制定研究目标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长远目标Fudenmental problem(长远目标往往来自于:调研真实的市场需求,研究本领域专家的建议,主要科研基金机构的服务宗旨)—critical need—objectives(明确了长远目标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现有条件合理地制定当前目标,一旦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的论文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地顺畅)—tasks—results。

一般从较为普遍的大问题出发,通过发现关键需求逐步细化,进而制定一个合理的当前目标,在论文的主体,也就是中间段,我们根据我们的当前目标制定具体的任务得到具体的研究结果

在论文的结论段,我们首先把我们得到的具体结果和我们的当前目标相比较,然后在我们得到的具体结果的基础上重新论述我们的当前目标完成以后对长远目标所做出的贡献,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篇完整的论文。

要想能够明确的论述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的关系,有效的论证当前目标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要有能力做好文献综述,怎么做好文献综述,见下一节。


5


文献综述的两个基本要点 / 2024.1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所学:首先要展示我们对现有文献中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密切相关的所有知识的全面了解程度,就是说我们的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地包括所有相关的主要文献,如果我们在研究某一个问题,却在论文的论述中遗漏了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文献,那么在审稿人的眼中,我们的研究是不专业的,没有做好相应的homework。包括的文献首先要全面,其次要新,包含最近的研究内容、最后要客观(和自己观点相符和不相符的文章都要考虑)。

有所思:把我们从文献中学来的资料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要对我们使用的所有文献有一个基本的评判:有效性、可靠性、优势、劣势、局限性、以及与我们研究的问题重要程度和相关程度。这样做是为了能在我们的论述中使用真正有效可靠的数据。

其次是要对文献中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把来自不同文献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也可以把文献中的资料和某一个具体的情况相结合,作出演绎分析。还可以通过溯因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说。还可以通过找出不同文献资料中的不同点发现规律,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献资料中的不同点发现关键因子,把所有的文献放在一起,我们还能找到研究的Gap,就是我们的研究机会。

南宋的陆九渊说: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作文献综述,我们的宗旨最好是六经注我,因为写论文本质要生产新的知识,要利用现有的文献为现有的研究服务。


6


阅读文献的两个阶段和方法 / 2024.11.5

阅读文献和写综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分阶段的阅读:第一个阶段是明确和细化研究目标,方法主要是泛读。形式上是由厚到薄。第二个阶段是根据目标和写作要求去搜集可用的论据,主要形式是由薄到厚。

第一阶段,刚开始研究某一项课题,研究目标还没有完全明确,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相关的文献往往看似浩如烟海,不知道如何入手。这一阶段的阅读需要非常广泛,所以要努力提高阅读效率,不仅是读得快,有选择的读,可以先读专业课本、读文献综述。读论文的时候,先读摘要,有必要再读结论、引言,十分有必要再读具体的方法和结果。这个阶段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我们的新知,对我们的研究目标不断修订和细化,使得它和现有的文献更加符合,能做出重大贡献,目光一定要放大,不要被一些低质量的论文和细枝末节牵着鼻子走,主要关注于找寻我们研究目标的合理性,如果找不到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第一阶段得阅读结束时,我们有了更加细化和明确的研究目标,同时因为我们的研究目标更加细化和明确了,我们应该有能力对下一阶段的论文进行精选和排序。在第一阶段我们可能泛读了上百篇的论文,最后却发现只有十几篇和我们最终选定的研究目标密切相关,要进行进一步的精读,这就是由厚到薄。

第二个阶段,要开根据选定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精读,不仅仅是读的全和细,还要带着目标读,为了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或者是为了论证我们论点所需要的答案和证据,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挖掘出每篇文章可能深藏在背后的价值,我们不仅要读出作者明确写的东西,还要读出作者没写的东西,比如某些前提和假设。要学会区分文中的是观点还是事实,不仅要读结论,还要看结果和数据,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到自己的结论,这个阶段需要做大量的笔记,这就是由薄到厚。

总结一下,在文献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累积和我们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较为普遍的大问题的知识,同时搜集可以进一步精读的素材。第二阶段主要是累积和具体研究目标相关的知识,同时累积和搜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具体的素材。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研究目标明确了,从而我们就更清楚下一步应该读什么,第二阶段结束的时候,根据研究目标找到了相关的论据,从而就知道了下一步该写什么。这两个阶段需要有多次的循环。


7


文献阅读的三要和三不要 / 2024.11.5

三不要

①不要做无选择的精读,尤其在文献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过滤无用信息,有选择的吸收对我们有效的信息,以及不忽略关键相关文献是一种能力)。

②不要只读不写,尤其在第二个阶段(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可以把读过的东西更快的消化和为我所用,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

③不要让资料来源不清(有用的信息都要记录好这个信息来自于哪里,这会让以后引用时节省大量时间)

 三要(三种方法)

①列表法:把不同的文献中对相关信息点的不同的描述罗列出来做出比较和对比分析。这些信息点可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数据各个文献用的不同方法,或者是在某种类似的条件下各种文献得到的不同观测结果。罗列在一起很方便作出自己的总结。

②画圈法:画一个简单的逻辑关联图,把论文中想要表示的论点用几个字简单的写下来画一个圈,把能够支持论点的相关文献和其他论点和该论点用箭头联系起来。每个论点最好都能找到相关文献支持。画好逻辑关联图,综述中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③自加摘要法:在别人的论文中写自己的摘要,有针对的记录别人的研究对我们的研究有用的部分。对相关重要文献运用会更得心应手。


8


用故事逻辑写文献综述 / 2024.11.5

用讲故事的逻辑写文献综述,好故事的基本要素不仅仅是有时间地点人物,而是要有起伏,有起伏才吸引人,可以积累和释放听众的心理能量,下面提供一个模板:

SCQA(情境-冲突-关键问题-解决方案):①Situation:情境(文献中最不具争议、读者最认同的地方,取得信任)②Confliction:冲突(起伏的开始,显然的挑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的潜在的威胁和机遇)③Question:关键问题(最能体现出作者的眼光,需要明示解决冲突的关键点)④Answer:解决方案,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自然就带出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存在意义。

一个丰富的文献综述会包含多重的起伏,例如:①首先S:Background、history 历史基本情境。②C1:Problem&challenges第一个冲突。③Q1\A1:Attempted、solutions现有的关键问题和方案。④C2:Experience、failures第二个冲突,现在的解决问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⑤Q2\A2:Modified solution、signficance,针对第二个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⑥C3:Remainin problem。最终的遗留问题成为将来的方向。

当然,实际的写作过程,不一定是SCQA,也可以是QASC、QACS和CSQA。以能够方便读者接受为准。如果希望结果比较有冲击力,也可以先介绍冲突,用CSQA的方式来讲述过程。


9


文献分析的三种逻辑推理方法

归纳:通过对各种不同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由个别的证据推出一般性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实现由点到线的推理,inductive。

新规律的发现,一般使用的是求同、求异两种方法。求同法可以通过找出各种文献资料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推断出较为普遍的规律,求异法可以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文献资料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找到造成这种不同的关键因子或者是变量的趋势和走向。

演绎:deductive,把文献中总结出的某种一般性的规律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演绎分析,由一般到个别,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由线到点的推理。我们所熟悉的由大前提,小前提来得出结论的三段论的论述结构就是演绎推理。

除归纳和演绎之外还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相比之下是一种不完整和不严谨的推理方法,它实际上是省略了由点到线的归纳,再由线到点的演绎的完整逻辑过程,而是试图取巧,直接实现由点到点的推理。类比推理本质上其实一种归纳和演绎的简化。

诸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实际上属于修辞手法而非逻辑推理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遮蔽背后真正有用的逻辑线条。而好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链条,在文献分析中,对于归纳和演绎基本的逻辑方法使用一定要尽可能清晰明确,

溯因: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符合逻辑的推理方法,abductive,是从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事实中获得洞见的一个过程,比归纳和演绎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类似于侦探破案,思维推理由已知的各种线索排除可能性最终推断出真相。由点到虚线的演绎,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结果一般是新的假说。

通过归纳由点到线发现新规律,通过演绎由线到点建立新的证据,也可以通过溯因由点到线提出新的假说,这三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用于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用于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也可以用于论文的讨论和结论部分。


ULS AGV DMT
一群为了自己幸福和他人幸福而奋斗的朋友和同志,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