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视窗‖丛德滋祖籍文登,伟人签署的共和国“0001号”烈属证!

文摘   2024-09-30 01:00   山东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落实烈士遗属的政治待遇,“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想到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丛德滋,把丛德滋烈士遗属的有关情况上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于1951年1月15日亲笔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编号为“0001号”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丛德滋的妻子王竹青。

少年深怀报国志

丛德滋,字悦生,祖籍山东省文登县。191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现丹东二中前身)。192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教育学院。九一八事变后,丛德滋随校迁往北平(现北京市)。在校期间,丛德滋目睹了国家的羸弱、政府的腐败,萌生了以笔作枪、报效国家的志愿。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丛德滋进一步受到了革命的熏陶和锻炼。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丛德滋曾在北平平绥铁路局勤工俭学,经常和工人群众接触,深受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的影响。

1933年丛德滋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训处、驻西安司令部办公厅任职,开始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深刻揭露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围剿工农红军的罪恶行径,要求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

积极宣传抗日救亡

1935年9月,红军北上先遣支队攻克天险腊子口,形成了北出甘南、最后进入陕北根据地的态势,蒋介石赶忙调东北军开赴陕西,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丛德滋随军于9月底到达西安,在总部办公厅第六科从事情报工作。

此时,丛德滋进一步倾向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进行抗日的方针政策,并以各种手法掩护,在《西京民报》等报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的秘书应德田接管了政训处,并将其改为政治处。不久,罗瑞卿带领一批干部来到政治处,丛德滋参加了该处工作。

西安事变中的《解放日报》,丛德滋任总编辑。

同年农历十一月,丛德滋经山西太原至延安,后又到达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和林伯渠见了面。不久,他应曾在东北军工作过、时任甘肃学院文学系主任王治民之邀,于1937年底到达兰州,在谢觉哉、伍修权的具体指导下,丛德滋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

1938年1月15日,为了广泛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请示谢觉哉创办通讯社,得到谢觉哉的支持和赞同。丛德滋创办的民众通讯社不仅为我党提供了良好的宣传舆论阵地,而且成为掩护我党同志和进步文化工作者的机关,收容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失散人员的转送站。

1937年,丛德滋在淮阴赠给妻子王竹青的照片。

这年4月以后,丛德滋担任甘肃省抗敌后援会宣传组组长职务。他主持编辑《抗敌》杂志,在《抗敌》以及1939年4月25日创刊的《政论》等杂志上署名发表了许多篇文章,对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坚持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丛德滋来说,凡是有利于革命、有利于抗日救亡的事,都是他的分内事,他都积极热情地去做。

潜伏敌后忘我工作

1938年秋,根据丛德滋的具体表现,由谢觉哉、伍修权介绍并征得中共甘肃工委同意、党中央批准,接受丛德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党中央批准,丛德滋还参加了第三国际的情报工作。丛德滋平时很注重组织发展工作和对新党员进行思想教育。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以防共反共为主要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甘肃革命斗争形势更加紧张。1940年6月6日,中共甘肃工委负责人李铁轮、罗云鹏、林亦青(惠光前)、赵子明等被捕,中共甘肃工委遭到破坏,丛德滋继续留在兰州坚持工作。1941年1月初,敌人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白色恐怖随即笼罩了兰州。

后排左二为丛德滋

在特务如林的环境下,丛德滋的活动逐渐被特务觉察,加上叛徒的出卖,使他面临极大危险。对此,丛德滋也有察觉,同志们劝他撤离兰州,但他不愿意离开,他说:“前方流血,后方坚持。一个革命者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斗争,革命工作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就这样他继续冒着危险,忘我地工作在革命斗争第一线。

1941年1月20日,丛德滋被敌人逮捕,关押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丛德滋被捕后,敌人开始企图以名誉地位、物质利益来诱骗他变节。特务头子孙步墀等多人找他谈话,企图软化他。对此,丛德滋意志坚定,严守党的机密,并愤怒痛斥特务。敌人用“软”失败后,便开始对他施以酷刑。

监狱的单人囚室是用一个大房子改造成的12个笼子式的小隔间,面积很小,人躺下只能头靠西窗,脚抵东墙,没有丝毫活动余地。丛德滋的个子高,睡觉时连腿也不能伸直,更不能活动,饮水也受到限制。但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屈不挠,与难友一起同敌人坚决斗争。

丛德滋被捕后,伍修权送至狱中的红毛毯。

党组织和他的好友积极设法营救,可惜都未成功。穷凶极恶的敌人对丛德滋加剧折磨,酷刑和非人的待遇使他身体日益损坏,最后身染重病。特务们不但不予治疗,反而在他高烧之时让他喝洗菜的污水。在惨无人道的折磨下,丛德滋于1941年4月19日在狱中逝世,时年32岁。

英雄长眠黄河畔 

同志们和丛德滋生前好友冒着危险为他料理后事,将烈士遗体葬入兰州城东的五省义地墓场并举行了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给予丛德滋很高的评价,将其遗骨移入兰州华林山革命烈士公墓。

丛德滋为人民的自由幸福和民族的解放贡献了短暂的一生。他追求进步,投身革命,忠于党的事业,严于职守,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在白色恐怖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白天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采访新闻、收集情报外,夜间还要伏案撰稿,对革命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全部精力。他勤奋好学,博学卓识,党性坚强,品德优秀,才华出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杰出的新闻战士。

0000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来源:中国共产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威海记忆》公众号系公益号,不存在任何有偿阅读情况;点击公众号名片即可关注,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

威海记忆
回望历史 ,寻古问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