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百姓大药房在与投资者交流时指出,随着医药零售行业的整合,龙头药店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然而,目前零售药店的医保资质政策收紧,使得获取医保资质(包括统筹)变得更加困难。
今年以来,多地发布文件,进一步推进定点药店机构资源配置的规划。随着后续对资源配置和需求的深入分析,各区域的医药服务需求将被明确,资源规划将更加细化。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估,优质药店在申请定点药店资格时将更具优势。这一措施将有效减少定点药店的同质化竞争,促进药店行业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01
近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章轲作工作报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主持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黄华波出席会议。
据了解,此次会议披露,2024年1-11月,我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3.11万亿元,累计结存3.86万亿元,尤其居民医保基金收支稳中向好,有效兜住了民生底线。
今年医保改革取得新进展,包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拓宽至近亲属,个账资金加快实现由省域内共济扩大到跨省共济;医保支付建立新机制,连续7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29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开展定点药店医保药品公开比价,统一规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开展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应用;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2.13亿人次,等等。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表示,国家医保局把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排在新一年重点工作的第一位。各级医保部门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收支规模等现实情况,合理确定定点医药机构规模,健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两定”机构协议管理,绝不允许将不具备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绝不支持超越医保支付能力盲目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规模。
近年来我国定点医药机构逐渐扩大规模,国家医保局曾披露,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定点医药机构达到了107.8万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0余万家,增幅13.4%;其中,定点医疗机构达59.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达48.4万家。部分城市也公布过定点医药机构增长的动态,比如北京的定点医药机构总数于2023年增至近5600家。
这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几年零售药店总量持续增长有关,其中不少新开门店都寻求取得各类医保定点资格。比如,大参林、益丰、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六家上市连锁的医保门店保持逐年增长,截至去年底,它们的医保门店占直营门店比例在80%-90%左右。
对于药店而言,纳入医保定点一方面意味着对自身实力和高质量服务的肯定,另一方面定点药店也能将一部分社会医疗保险费转化为销售收入,在以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而随着门诊共济在全国各地落地,不少患者回流至基层医疗机构,加上2023年个账收入首次下滑,个账资金池子收窄,高度依赖个账支付的药品和药店均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意味着更专业的规范和更严格的审核。今年医保飞检和药品耗材追溯码等工作的持续开展,也使得药店面临高压的监管。
种种因素叠加下,全国各地陆续传出定点医药机构主动或被动解除相关医保服务资格的消息。尤其是9-10月份,包括满洲里、赤峰、兴安盟、临汾、福州、成都、青海海西州、呼和浩特以及新疆等地密集公告,累计逾千家定点医疗机构解除或暂停医保服务协议。
今年9月份,国家医保局刊发《“定点医药机构资源配置规划”是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一文,提及2015年依规取消医保定点资格行政审批后,由于缺乏规划,厦门市两年间定点机构数量暴增,机构“小、散、多”的无序增长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空刷、套刷等骗保行为时有发生,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在厦门相关规划出台后,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增长率由改革前的93.77%降至年均0.8%,总体解决了数量过多、供需失衡的问题。
在国家医保局宣传厦门的做法经验后,进入11月份,黑龙江、海南两个省份都先后制定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的相关政策。
其中11月14日,黑龙江省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区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及,对目前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相对饱和的区域,在规划期内按照常住参保人口购药需求逐步优化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布局及密度。要探索构建15分钟基本医保定点服务圈,在步行15分钟有效活动半径范围内,有同类型机构能满足参保人员看病购药需求时的,原则上不再新增医保定点。
再到如今,国家医保局明确不支持盲目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规模,监管层的态度基本已很明显:要通过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市场混乱,保障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政策监管更严格,短期内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长期看这能有效减少定点药店同质化的“内卷”,更利好合规性强的药店。
部分内容整理自:国家医保局、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医保局
整理:钟凯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