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手心的太阳

企业   2024-11-20 16:30   甘肃  

我写的每个故事都需要采访,而每一次采访,几乎都从握手开始。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我想讲讲让我难忘的两次握手。

去年冬至,我来到原料储运区域装卸站台。刚走进装置大门,一位看起来温和、朴实的老师傅就向我迎了过来,他就是化工一班班长魏义军。

他摘下手套和我握手,这是一双厚实、有力的大手,让人感到踏实。

几句寒暄后,坚持看我关了手机,他才允许我进入装卸区。这是一个全露天的作业区域,十几辆储罐车一字排开,整齐地列阵在液化气轻烃装卸站台鹤位旁。魏义军立刻忙活起来,我听着他干脆利落集结监护人员、事无巨细安全喊话的大嗓门儿,听到他对着借故开溜的押运司机、狠狠批评的严厉劲儿;我看着他刚刚检查完一遍、又重复每辆车、每个鹤位确认的操心劲儿,看到他给司机耐心演示紧急切断阀操作、给新员工一个劲强调“泄漏就是事故”的婆婆嘴。-9℃的天气,我冻到手脚发麻,而他干得热火朝天。

这位老师傅不善言辞,并不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总是说自己没干什么,但他的手告诉我装卸一线的工作有多细碎、多繁杂。一再追问才知道,他是个干了快30年的老化工,是48岁从大化肥转岗、重新学操作,去年刚当上班长的新“兵头”;是53岁了、天天在家点灯熬油准备技师选拔的老花眼;是嘴上念叨自己不年轻了、但一直惦记高级技师考试的追梦人。

我跟着他穿梭在装置中间,请教应急处置操作法,他才真正打开了“话匣子”。他讲无论38℃的盛夏、还是-15℃的冬夜,都步行30000+的日常;讲身为班长,明明有轮休却一分钟都不敢睡、不能睡的夜班;讲他带着全班连续4个月保持装卸量最高记录、还有信心做得更好的小愿望。

他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我没有停下手里的笔,一个鲜活的原储站台“诊疗师”形象就此诞生。

如果一双手托住的是重大危险源的安危,那么他手心的粗粝就是他的勋章。

在我的采访对象里,他是我从陌生变熟悉的人,但更多的是原本就熟悉的人,我用相机和笔尖,记录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见证并传达。

今年4月,我接到了挖掘“感动石油人物”的工作。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达到这个高度?我不停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无意间了解到:我身边的一名女工程师,默默坚持献血16年,而我对此竟一无所知。

我联系到她,并再次握住了她的手,还是那么纤细、柔软,和温暖。

她叫尚彦华,说话柔声细语,脸上总是挂着明媚的笑。

通过采访,我才知道她是RH阴A型血,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熊猫血”,也深刻感受到因为血型稀有,她曾经辗转各地做手术的举步维艰。

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她讲她去甘肃省血液中心备案献血,讲她加入中国稀有血型联盟,讲她坚持锻炼身体,只为别人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能献出自己最宝贵的血液。

看着瘦弱的她,我才知道,平时谈笑风生的姐姐,其实是悄悄利用午休出去献血、回来继续工作的人;是一听到稀有血告急、挽起袖子就上的人;是疫情期间冒着风险、跨越半个城去救命的人。

她说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没什么可宣传的。但我被她的事迹深深触动,想了解更多关于她的故事。我告诉她把这件事讲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献血的队伍,就能够救更多的人。

最终,她讲出了最难忘经历,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献血小板的全过程,我仿佛看到她躺到血液分离机旁,血液从右手手肘缓缓抽出,进入机器分离血小板,再把血液反输回体内。我甚至能体会到,采血和回血交替进行时,她身上的疼,和她的咬牙坚持。没有人知道,她为拯救一名白血病人拼尽了全力。

一双小巧柔软的手,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她获得了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提名奖,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她特地发了条信息给我,说徐文学书记亲自陪她、在现场领奖,感谢咱们的兰州石化。

也是她鼓励我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才有底气站在这里讲出我们的故事。

手心交握,不仅传递着温度和暖意,也让彼此敞开心扉,才能走近平凡,发掘背后的不平凡。

有力的手、柔软的手,还有一万五千名、干部员工的手,是他们托举起明天的太阳,企业未来的希望。我将握好手中这支笔,记录一个个石化人的初心与梦想,用心用情、讲好兰州石化故事,一点一滴、汇聚“再创企业辉煌”的精神力量。

责编:金   雪

制作:韩   蔷

审核:吕风巧

监制:朱海兵   王银录

兰州石化
在这里,掌握大事小情,读懂兰州石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