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微博和知乎下面,常常能看到军校群体在抱怨。
有一段话说的很形象。
“大部分考X大的学生的志向都是当“国防科工人才”,梦想着进入JW科技委当学者、进装发部搞工程指导或是穿着整洁的常服到军代室里工作。然而事实是他们会被分配去新疆西藏当排长,每天的工作就是出操、拔草、清理水槽。”
把热血和具体的待遇捆绑,这是一厢情愿的最大特征。
事实上,一个人能到什么岗位工作,不是由他的理想信念和高考分数决定的,而是由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决定的。
换句话说,就业,本质上是一个市场。
用人单位有位子,你才能分配到这种地方工作。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军校的理想岗位,市场上究竟还剩多少?
全国军校每年招生有两万人左右,其中技术类一万人左右。而全军所有的研究所、院校和科技方面的单位加起来编制可能也就只有一两万个,按更新率10%来计算,一年顶多一两千的需求。
供应量一万多,需求只有一两千,百分之90的人注定无法实现理想,所以这是大多数想搞技术的军校生毕业后负面情绪的根源。
更重要的是,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和就业市场本身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
什么意思呢?
高考中卖价高的学校和专业,在就业市场中不一定能卖出高价。
这两个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和买盘卖盘的博弈情况天壤之别。
如果把招生名额比作股票,那么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中,学校本身就是最大的庄家。
学校可以通过安排招生活动,推广招生广告,定向吸引散户等手段拉高分数线。盘子越小、越冷门、越小众的学校,人为操作分数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军校恰恰符合“小盘股”的特征。人数少,涉及面窄,只对少数人有吸引力,所以吸引的基本上都是散户。而散户恰恰又是投机性最高、最喜欢一厢情愿、最热衷于梦想和故事的群体。
它和清华北大等“龙头股”有着本质区别。
清北学生的就业去向,官网可查,就像一个可以公开财报的上市公司,股民都能看到其中的信息。
而军校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其实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财报”是不公开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内幕。
散户买这种“股票”,不被套牢那就怪了。
事实上,很多军校生包括家长,报军校的时候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投机”心态。具体投机的目的是什么,我这里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最后说一句:希望有关人群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不忘初心,对得起自己立下的誓言,少抱怨少攀比,不要整天只想当一个岁月静好的散户,你永远不是机构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