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职业规划,要有“名额”意识

文摘   2024-10-09 22:01   上海  


众所周知,体制内有很多事项都需要名额。

比如干部选调、公租房分配、部队干部的转业复员、北京落户等事项,光符合条件不行,还得有名额才能办理。

我认识不少干部,只知道看条件,不知道争取名额,辛辛苦苦准备满足条件,自以为很成功,临门一脚才发现没名额。

其实,名额是稀缺条件下的控制供应的手段。

需求太大,但能提供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名额来让人排队。

比如落户北京,人人都想落户,但北京就只有那么多土地和资源了,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只能限制名额。

又比如干部调动,人人都想去好单位,但好单位的位子有限,注定无法满足大部分人,这时候就需要上名额。

名额看起来是一种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的背后是供应的稀缺,体现的是该体系内优质资源的匮乏。

二战后,各地都是废墟,生产尚未恢复且物资匮乏,不少国家都利用名额来控制生活用品分配,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

最典型的就是法国。

战后的戴高乐时期,法国各类物资稀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大部分法国人的生活,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行了配额经济,通过名额来分配物资。

所以啊,体制内为什么会有各种名额?

说白了,就是因为体制内的职业本身,就很难满足大部分人的期望。

人人都想钱多事少离家近,怎么可能。

个个高学历都想分配到研究所大城市,可整个体制就那点位子,而每年毕业的硕士博士一大堆。

因此,在体制内工作,必须要有“名额”意识。

少”怀才不遇”,多“争取名额"。

想想自己的愿望,需要什么样的名额才能满足,系统内还剩多少名额,自己前面还有多少竞争对手,未来的名额是增还是减少。

名额是条件的灵魂。

名额少,报名的人多,条件就会变严,门槛就会增高。

名额多,报名的人少,条件就会放宽,甚至根本不需要条件,什么人都能报名。实在凑不满还会让各单位强行摊派名额。

在没名额的情况下,不管你满足了什么条件,都没法实现心愿。

做任何规划前,都要想想,这事儿有多少名额,能不能轮到我,能在多少岁的时候轮到我。

脱离名额谈规划,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不动的心
你好朋友,很高兴认识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