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军官考地方大学研究生是受限制的,必须单位批准同意后才能报考,并且只能走强军计划,不能自己随意报考。
这是为什么呢?
网上有一些评论分析文章,喜欢从个人利益和强军建设方面来回答,看起来很有道理,实则毫无逻辑。
其实,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它牵扯到我国的基本人事制度,不对此洞察,很难说自己很懂什么叫体制。
限制军官报考地方大学研究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军官是干部,属于在职人员,人事关系在单位。
而地方大学研究生,本质上属于一种生长干部,毕业后才能拥有干部身份。
正常情况下就读的地方大学研究生,需要调动人事档案,而军官的人事档案归部队管理,显然不可能直接调入地方大学。
只能通过特殊的政策才能走通这条路子,于是才有了强军计划。
事实上,干部若想脱产读研,严格意义上来讲,必须取消干部身份并从有关单位离职后,才能重新调动入高校就读研究生。
因此,我国各类研究生报考规定中早已明确:现役军人不得报考(单位批准除外)。
其次,既然有特殊政策, 那必然会受到名额控制。如果任由军官考研,那么对军队来说,将会造成人力长期缺位的负面影响。军官在读研期间,工资不停,档案不调,算单位实力数。军队的特点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若有这么多干部在外读研不受管理,没有哪个单位能受得了。
所以,在职军官报考地方大学研究生,这个政策从诞生开始,便决定了它的受众只有少数人。
不管在什么时候,军官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职责立场。身为军官,拿着工资,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一天天地就想着通过读研来换单位。
即便是强军计划,本质上也是一种定向委托培养类型的研究生。这种研究生,由单位推荐攻读,毕业后回到单位服务。单位推荐干部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他调动,而是能指望他带回先进的知识和资源,充实单位的人力资源潜力,从而提高单位的建设水平。
正因为如此,强军计划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情况。有些单位需要高技术人才,推荐攻读的人数就多一点,有些单位以体力劳动为主,读完了也是人才浪费,不安心工作,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推荐读。
总的来说,这读不读研,不完全是自己说了算,更多地还是组织上说了算。
即使在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若想脱产读研,也需要走特定的计划并得到领导的批准。
全国干部一盘棋,这些制度逻辑的底层都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值得大惊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