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提醒孩子和反复唠叨,只会让孩子更糟

文摘   2024-10-30 07:32   荷兰  

嗨,我是瑞秋,家有三宝,分别是8岁、5岁和4岁。

这些年,都是我和队友二人在照顾三娃,没有其他帮手。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在养娃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对很多小事“睁只眼闭只眼”,能放手的就放手,只抓住几个关键的点。

三个孩子没有得到过于多的关注,看似照顾不周,实际上反而成长得更好。

过多的关注和提醒,反复的唠叨和指责,可能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最终适得其反。


1

先别急着数落孩子,让子弹飞一会儿

看到孩子做错事,或者发现他们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作为父母很自然地就会气不打一处来。
情绪上头时就想发泄,忍不住就想对孩子来一阵“狂风暴雨般”的输出。

怎么这么粗心,总是写错字。

怎么这么自私,不懂得分享。

怎么这么胆小,不敢表达自己。

怎么总是不长记性,总是做错事。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

孩子若有不符合父母心意和期待的地方,就想大骂一通,抒发自己的不满,甚至为此唠唠叨叨上好一阵子。
代入一下孩子的处境:事情做不好本来就已经很挫败,还要听着父母在耳边喋喋不休。
或许刚开始孩子会有一些愧疚之心,但是听的唠叨多了,就只剩下烦躁而不是反省了。
我就发现,在事情发生的那个当下不停地数落孩子,除了发泄自己的怨气,其他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会儿父母和孩子都不在状态,即便孩子有错在先,在怒气中的父母很难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关键是问题本身也没得到解决。
我们家的做法是,在事发时先冷处理,等大家平复下来之后,再打开心扉复盘。
上周我家妹妹的手指受伤了,做完手术之后,她的左手就绑着绷带,只剩下一只手能用。
这就使得她很多事都没法做,比如穿衣服、拉拉链和穿袜子等等。
昨天早上妹妹拿着袜子下楼让我帮她,我正做早饭腾不出手,就提出让哥哥帮她。
但哥哥那会儿坐着餐桌前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对于我和妹妹提出的要求,他无动于衷。
看到他这样,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和失望,心想这家伙关键时刻真不给力,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帮妹妹。
不过最后我还是忍住了,没把“狠话”说出来。
理智告诉我这会儿数落他是没有效果的,哪怕他碍于我的指责帮了妹妹,可能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帮助。
昨晚睡前我跟哥哥聊起这件事,他说他不是不想帮助妹妹,只是他饭前洗过手,若再碰袜子手就脏了;并且那时他肚子饿,只想吃饭。
哥哥说出他的感受,我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我也跟他说帮助别人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对方确实没办法做到,另一个是你有余力可以帮助。
妹妹这种情况就是她自己没法帮助自己,但这对你来说不是太难的事,这候我们就应该伸出援手,这才是我们经常说的“彼此相爱”。
我相信哥哥是有听进去的。
切勿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一阵唠唠叨叨狂输出。
看到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先平复一下心情;小的事情就放放手,需要指出来的就找个时间,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谈。
言简意赅地复盘,比在孩子耳边絮絮叨叨更有效。

2

放过小事,抓住真正重要的关键点

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正是因为爱,所以有很多的忧虑和担心。
生怕孩子遇到危险、担心他们受伤、担忧他们感冒、害怕他们学习跟不上...
关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心。
到外面游乐场走一圈,就可以遇到很多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的大人,不断地提醒着孩子要小心:

你别跑太快,小心摔倒了。

你穿上衣服,不然就要感冒了。

你别爬这么高,会摔下来的。

你口渴了吧,先停下来喝点水。

有没有发现,这些所谓善意的提醒,大多都是负面消极的。
当他们充满热情和期待,准备去探索和尝试时,大人却总是不自觉地把他们的担忧“传递”到孩子身上。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一次次地把孩子们的关注点从幸福和美好,转到那些消沉和负面的事情上。
相反地,我们应该将积极向上的态度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20岁左右才学会骑自行车,刚学会还不是很熟练。
当时我独自一人在无人的街上练习时,路边有几根小柱子,我总是盯着柱子,提醒自己别撞到柱子上。
结果,好几次我却不偏不倚地撞在小柱子上。
后来我就发现,当我不再注视小柱子,而是把目光定睛在我想骑的路上时,我就再没撞过柱子。
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把焦点放在自己想避免的事情上,越不想发生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
换一个思路,把目光从孩子的小毛病上挪开,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太多自己和孩子的精力。
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集中在所期待的事物上,目光所在之处往往就是将要抵达之处。
不要纠结在小事上,在无关紧要的事上絮絮叨叨,消耗孩子的能量。
放下忧虑,期待美好,期待孩子会更好,才会真正遇见美好。

3

唠叨不停,或许是控制欲太强了

对孩子提醒和唠叨太多,另外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可能是父母的“控制欲”太强了。
小到穿什么衣服和鞋子,到日常的计划和安排,父母都希望照着自己的心意来。
他们总是觉得小孩子懂什么,父母为你安排和考虑的才是最好的。

想自己搭配个衣服,被大人吐槽说丑。

想尝试为家人做饭,被劝说顾好学习就行。

想发挥创意做点手工,被指责弄得乱七八糟。

想玩玩泥沙跳跳水坑,被大人拉住嫌脏。

看到孩子做了一点自己期待和意料之外的事,就忍不住叨唠。
我和队友独立在海外带3个孩子,照顾孩子的生活所需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还要兼顾工作,以及每日三餐和日常家务。
我们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有限的精力让我们无法事事关注孩子。
对于一些日常琐事,比如每天穿什么衣服和鞋子、整理书包和收拾玩具,以及闲暇时间的安排等等,我基本上都是放手不管的。
放学回到家之后,确保孩子完成当天的阅读量和作业,其他时间他们想做什么就做,我不会有过多插手。
现在八岁的哥哥和五岁的妹妹都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闲暇时间也基本不会无聊。
我和队友都觉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是亲手父母也不该过多插手;
企图让一个人完全按着另一个的方式生活,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本质上是可怕的控制欲。
我想到前些年看的一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一集叫做《妈妈的遥控器》。
当剧中的孩子没有按照妈妈期待的做时,妈妈就会按下遥控器让时间退回,直到孩子做出符合妈妈心意的选择,时间才会继续下去。
妈妈一次又一次地按下遥控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循环,直到孩子按着妈妈期待的轨迹成长。
最终孩子不堪重负,在妈妈外出时偷走遥控器,摔碎遥控器的同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可怕就可怕在于遥控器只是控制的具象表现物,很多父母实际的控制是摔不破的。
放过孩子吧,别成为时刻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直升机式父母”,妄想事事操控孩子,尊重他是个独立的个体。

4

写在最后

闭嘴,或许是每对父母的必修课。
尊重孩子这个独立个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他自己。
对孩子最好的托举莫过于给予孩子一个更大的舞台,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和飞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得更高更远。

瑞秋


END


我是瑞秋,坐标荷兰,5口之家

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爱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赋能

独立带娃 | 亲子成长 | 极简育儿


你也是二胎或三胎家庭吗?欢迎加入瑞秋的家多宝”群,家里有多个宝贝的苦与乐,这里一定有人可以懂你。 
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互相鼓劲,一起成为更优秀的妈妈。
有兴趣的可以加瑞秋微信,拉你进群(备注进群),也可以跟瑞秋做朋友,围观朋友圈。

近期好文

5件事,让我突然就不想买衣服了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有娃家庭,80%的家务是没有意义的!
我发现,其实孩子根本不在乎去哪里
极简育儿:不要过度养育孩子
不要过度养育孩子
10微习惯,让你的家久住不乱
我发现,运动和阅读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瑞秋三思
生活在荷兰的三宝妈,分享独立带娃的日常,努力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be the salt and ligh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