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极其重要

文摘   2024-09-07 12:00   荷兰  

👇关注瑞秋,加⭐星标,不失联


文 / 瑞秋

上周,我接5岁的女儿放学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她班上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大发脾气,他先是踢翻了自己的椅子,接着又扔掉了书包,还把自己的外套踢到教室角落。
最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坐在地上奔溃大哭。
看到此景我惊呆了,没想到当我看到老师时,她正淡定地翘着二郎腿,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边。
虽然听不见老师对男孩说什么,但从她的表情上看不到一丝的愤怒和烦躁,仍是平和且温柔的样子,风轻云淡得就像看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很显然,老师的情绪和状态,丝毫没有受到发怒男孩的影响。
不一会儿这个小男孩就从地上爬起来,捡起自己的书包和外套,扶起自己的椅子,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一切恢复平静。
看到这,我不禁对旁边的另一个家长说:“这老师好淡定啊,她居然一点都没生气。”
这个家长赞同地回应说:“当然了,如果孩子一生气老师就要生气,那她一天得生气多少回?哈哈哈...大人的情绪可不能被孩子影响了?”

1

大人的情绪怎能被孩子牵着走

听到女儿同学家长的这句话时,我突然怔了一下。
说得有道理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发怒是常有的事,他们做错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孩子一生气,我们大人也跟着发火,那这一天还真是会有发不完的烈怒。
然而,有多少父母,也包括我以前的自己在内,心情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孩子的影响。
看到孩子乱发脾气、不听话、无理取闹或撒泼打滚,父母立即被“传染”,可能会瞬间燃气比孩子还“凶猛”的怒气。
正如当我看到女儿班上那个发怒男孩时,一代入父母的角色就忍不住发出训斥:“你是疯了吗?怎么能这样乱发脾气?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我们习惯性地想立即止住孩子的怒气,同时又为着他们没做好某事而感到愤怒和失望,严重点的甚至直接情绪失控。

我快被孩子气死了。

这孩子脾气太差了。

我孩子太难侍候了。

我快被孩子烦死了。

我突然醒悟到有时候我们觉得带孩子太难,是太过于受他们情绪和状态的影响了。
殊不知孩子的情绪就像天气,有时候是晴空万里,有时候会突如其来地刮起风暴。
面对他们的“坏脾气和坏行为”,父母需要明白,这并不是针对我们的攻击,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作为父母,要有一种“置身事外”,甚至“事不关己”的豁达心态,别被“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拿捏了。
这几天我按照这个思路实践下来,我发现只要我的情绪稳定不受孩子的影响,他们释放完情绪之后也可以很快地恢复平和。
父母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标杆,当孩子举棋不定时,对标这个标杆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当孩子发脾气时,大人更应该稳住,先确保自己不被孩子的状态影响,接下来事情就简单多了。

2

课题分离

或许很多人会说,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娃,怎么能做到不受ta影响。
这就令我想到《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过一个概念“课题分离”,说的是个人应当区分自己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同时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
书里解释说,许多心理问题和人际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总是试图解决或干涉他人的课题,而忽视了自己的课题。
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在亲子关系中。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孩子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孩子更是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有权利感受愤怒、悲伤或快乐,这些情绪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应试图控制,甚至让自己的情绪紧追其后。
就像女儿班上这位生气的小男孩,他发脾气时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是他的课题,而老师该如何反应就是老师的课题。
孩子可以发泄情绪,老师没有强势压制,而是引导他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老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行为牵着走。
如果父母也能明确区分哪些是父母的课题,哪些是孩子的课题,彼此各自的责任和界限,事情就容易多了。
虽说是为人父母,但是手也不要伸太长,强行介入孩子的课题,这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没好处。
理解尊重彼此的课题,父母适当的时候闭嘴,会比不停唠唠叨叨更有效果。

3

允许孩子释放情绪

面对孩子撒泼哭闹,父母还会有另一个反应,那就是严厉制止,甚至用责罚和威胁来控制局面。

不要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听话,再闹你就滚出去。

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玩具了。

你再闹,我就打你了。

孩子心中有一堆情绪呼之欲出,无处安放,就要发出来的时,却被父母禁止了。
有些大人为此沾沾自喜,然而被压抑住的情绪不会消失,即便从表面上看孩子安静了,但情绪却始终堆积在心里,未来有可能再冒出来制造麻烦。
面对孩子的愤怒,或许我们该学学这位老师。
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来释放情绪,不要急着干预或责骂。
而是选择安静地陪伴,等待孩子发泄完情绪,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沟通。
孩子们还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在孩子发怒时也跟着情绪激动,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孩子不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不会太过于影响别人,就让他们尽情发泄情绪。
被理解和接纳,被聆听和看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慢慢学会管理情绪,变得越来越稳定。

4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如火山爆发,很有可能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他们的感受,而哭闹是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只是粗暴的打断,或者是立刻否定他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甚至责骂打击和疏远孩子,这会切断孩子与我们的沟通渠道。
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被情绪压垮。

你觉得作业太多了,所以压力很大是吗?

弟弟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所以你很伤心对吗?

你不小心摔伤了,这一定很疼吧。

你很害怕吗?你需要我的拥抱吗?

我会陪着你,直到你感觉好一点。

之前我认为父母的一个职责就是要让孩子离开负面情绪,同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甚至担心假如我过多强调或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这反而会使他们更深陷其中。
然而,后来我就慢慢发现,表达和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纵容和支持他们的负面情绪而是让他们明白,他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
被人理解之后,坏情绪找到输出路径,事情和情绪就容易翻篇了。
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提供所谓的解决办法,而是需要“被读懂”。
他们知道会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训斥,他们更有可能告诉父母发生了什么事。
陪伴孩子成长,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在一次又一次的喜怒哀乐中,慢慢地读懂孩子的内心。
孩子需要褪去稚气不断成长,父母也要不停地破旧立新,与孩子一同成长。

瑞秋


END


你也是二胎或三胎家庭吗?欢迎加入瑞秋的家多宝”群,家里有多个宝贝的苦与乐,这里一定有人可以懂你。 
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互相鼓劲,一起成为更优秀的妈妈。
有兴趣的可以加瑞秋微信,拉你进群(备注进群),也可以跟瑞秋做朋友,围观朋友圈。

我是瑞秋,坐标荷兰,5口之家

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爱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赋能

独立带娃 | 亲子成长 | 极简育儿

近期好文

好消息是: 终于开学了; 坏消息是: 每天2点就放学了!

3胎4年,我万万没想到的4件事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生活不易,夫妻之间就不要内耗了

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好的生活状态:少

不要为孩子感到焦虑

瑞秋三思
生活在荷兰的三宝妈,分享独立带娃的日常,努力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be the salt and ligh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