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边界感的父母

文摘   2024-09-13 17:46   荷兰  

👇关注瑞秋,加⭐星标,不失联


文 / 瑞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们家3个孩子都去了“社区家庭”,那是一对退休的荷兰爷爷奶奶。
每周,他们都会帮我们带一个下午的孩子,属于志愿者形式的。
这对夫妻很善解人意,他们年轻时也体会过带娃的不易,所以很乐意帮我们陪陪孩子,让我们享受一段自由时光。
对于他们的付出,我们很感激也很感动。
他们特别有心,每周都会准备一些特别的活动给孩子们,昨天的特别活动是烤蛋糕。
一听到这个主意,我就猜到孩子们对此必然非常兴奋,表达感谢之后我们就离开了。
傍晚来接孩子时,老奶奶说她下午带着老二做蛋糕,她俩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听到之后,我便问,老大居然没有参与吗?
老奶奶回答说,他是想加入的,但是我拒绝了;因为厨房空间有限,孩子太多不安全,我会难以把控场面,但是我答应他,下周和他一起做苹果派。
听到这时,老大也满心欢喜地应和着:对呀,下周就轮到我进厨房做苹果派了。
回来的路上,老奶奶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脑海里。
我很喜欢她的做法,她温柔且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界限,没有令自己为难,同时孩子也是满意的。
其实很多的育儿难题,都是由于父母没有边界感引发的。

1

不忍拒绝孩子

我们常常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请求,生怕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就像昨天他们做蛋糕的场景,如果是以前的我,在儿子的再三要求下,我大概率就会心软同意了让他们俩同时待在厨房里做蛋糕。
即便我本意是不愿意的,这是与我原本的计划有出路了,但就是就不忍心拒绝孩子。
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从来没有被拒绝过,那么“拒绝”这个词语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抽象的概念,他或许不知道还有“拒绝”这个选项。
因为对他来说,任何时候他只要求一求闹一闹,别人就满足他了。
这样一来,当他们面对别人的无理请求时,没体验过拒绝过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
我想起我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那会儿他正痴迷收集宝可梦的卡。
有一回他收集到一张金色的宝可梦稀有卡,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当他把卡展示在同龄好友前时,其中一个朋友也看上了这张金卡,在他软磨硬泡之下,儿子心一软,就这样把自己宝贝的卡送出去了。
事后他又心痛又懊悔,因为不懂如何拒绝别人,让他尝到了“痛苦的教训”。
那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教会孩子拒绝别人是多么重要。
从父母这里,他会慢慢感受到,虽然被爸妈拒绝了,但是爱仍然是在的。
被拒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当别人对他有不合理的请求时,他也可以通过拒绝来保护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守护好自己的界限,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边界,父母与孩子之间更要如此。

2

让大人而不是小孩做主导

现在的小孩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是大人难道就要全部支持和听从他们的想法吗?
不见得。
老大可以向老奶奶提出他的想法,但是能不能进厨房做蛋糕,还是得老奶奶决定。
我可以想象很多孩子在家里,如果他们哭哭闹闹发发脾气坚持自己的意愿,大人很多时候就顺着他们的心意,妥协了。

明明做了饭,孩子发脾气想吃面,就重新煮一份。

明明身体不适不想出门,但为了孩子还是忍痛坚持。

明明早就应该关了电视,却拗不过孩子想继续看。

明明早该结束玩耍回家,却不忍扫孩子的兴。


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可以让孩子做决定;但是在关键事情上,父母应该把握事态节奏,掌握主动权。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们有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且变化多端的想法,若是被他们牵着走,父母会很很为难且很被动的。
尤其像我家有3个孩子,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有3个思路,3种不同的建议和方案。
无论听谁的,都是不公平的,听父母的最公平。
3个孩子有不同的口味,但晚饭做什么只能由我决定,我综合考虑最好的营养搭配,他们的意见可以作为下次参考,但今晚我做什么,他们只能吃什么。
3个孩子有不同的想去的地方,同样是由我统筹考虑做出我认为最好的决定,孩子们需要尊重理解配合。
作为大人,最应该要把握事情发展的节奏,认定正确且重要的事,就要果断地坚持。
让大人而不是小孩做主导,这样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

3

温柔坚定的管教

退一步说,难道孩子真的会因为被拒绝而觉得自己不被爱或者不被重视吗?
其实不会的,让孩子捉摸不透的反而是那些飘忽不定、似是而非和模糊不清的定义。
他看不清楚明确的规则,所以才会一次次不断地试探我们的底线。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就是如此,心情好的时候,很好好说话,允许孩子做破格的事;
心情不好的时候,又把准则升高,又不允许孩子做某些事情了。
这样孩子也会觉得很困惑:

为什么上一次可以多看半小时电视,这次就不可以;

为什么上次不需要把盘子里的东西吃完,这次非得强求他吃;

为什么上次哭一哭妈妈就依我,这次就不理我。

在孩子眼中,界限始终是模糊的,没有标准,全凭父母心情和状态决定。
孩子知道,只要自己耍耍“手段”,可能就可以让父母随自己心意,所以他们才会一步步试探父母的底线。
孩子其实是很有秩序感的,如果我们温柔坚定地表明我们的底线,就像老奶奶清楚地表达她的界限,没有责备和不耐烦,孩子是会理解和尊重的。
有时候育儿太难,是我们的界限定的太模糊了,轻易就可以被改变。
给孩子制定好明确的规则,培养秩序感,尊重彼此的边界,对孩子和大人都好。

4

过度牺牲自己

作为父母,爱孩子固然没错,但也不要过多牺牲自己。
就像这个老奶奶,带两个孩子在厨房会让她感到压力大,过程不享受,所以她果断拒绝了老大的加入。
而我们大多数父母时常会觉得,没事的,那我就辛苦一点吧,为了孩子开心就值得。
我们见过太多一味地为孩子付出和牺牲的家长,哪怕自己含辛茹苦,挥洒汗水,牺牲自我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然而,陪伴孩子成长,应该是一个同时让父母和孩子都快乐的过程;
若让父母一味地过度牺牲,过度消耗,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父母和孩子都不好。
我想到有一次,儿子想去超市,但那会儿我头疼难受压根不想出门;但一想到他那的失望的口气和表情,我忍痛就答应了他去超市的要求。
后来走在路上我的头越发疼痛,再加上孩子调皮吵闹令我心烦意乱,这立即使我陷入情绪低谷。
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有一点不妥的举措,我就忍不住对他们发火。
我人虽然是陪着他们,但是情绪却像定时炸弹,陪伴效率低;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他们,可能伤害还更小。
过度牺牲带来的就是自怜和抱怨,过度消耗掉妈妈的能量,哪还能好好地陪伴孩子。
先顾好自己,再去照顾孩子。
定好彼此的界限,互相尊重和理解,育儿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瑞秋




END


你也是二胎或三胎家庭吗?欢迎加入瑞秋的家多宝”群,家里有多个宝贝的苦与乐,这里一定有人可以懂你。 
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互相鼓劲,一起成为更优秀的妈妈。
有兴趣的可以加瑞秋微信,拉你进群(备注进群),也可以跟瑞秋做朋友,围观朋友圈。

我是瑞秋,坐标荷兰,5口之家

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爱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赋能

独立带娃 | 亲子成长 | 极简育儿

近期好文

好消息是: 终于开学了; 坏消息是: 每天2点就放学了!

3胎4年,我万万没想到的4件事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生活不易,夫妻之间就不要内耗了

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好的生活状态:少

不要为孩子感到焦虑

瑞秋三思
生活在荷兰的三宝妈,分享独立带娃的日常,努力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be the salt and ligh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