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时光

百科   2024-07-20 07:57   北京  

编者的话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毕业季。回首数年的校园生活,多少欢笑与感动仿佛就在昨天。一群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将带着母校留下的宝贵回忆,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


“半亩方塘”里的人文精神

师大二附中高三(13)班 吴亦涵


和二附中相识于中考后。中招志愿填报截止的那天上午,我决定去准备填报的学校看看。由于坐错公交车,路上耽搁了两个小时,当我终于满头大汗地站在校园里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二附中好小啊!当时我还不知道在这“半亩方塘”里会有着怎样的生活,而与她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经过三年的沉淀,我深深感受到二附中“人文自主”精神给予我的支撑和力量。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像一条在池塘中游弋的小鱼,慢慢探索自己的天地。高一寒假,地理课留的作业是观看《航拍中国》纪录片,我在看完老家安徽那集后有所触动,写了篇很文学化的观后感。地理老师看到我的作业后,和我在评论区进行了很深入的交流。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文浸润的力量。高一下学期,由于全员线上学习,班级凝聚力出现问题。我在全班同学中组织了问卷调查,大家纷纷提出了对于班级管理的各方面问题。我把收集到的问题整理反馈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并提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8条措施。班主任看到大家提出的尖锐问题和我的建议后,非常认真地和我一起探讨如何把我的建议落实到位,并把这件事反映给年级组长。如此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人文学科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在,并找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爱充分体现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中。高三下学期,我频繁失眠的时候,是数学郭老师时常幽默地安慰我。高考前一天晚上,他还开玩笑地说,哪怕天塌下来他也可以帮我扛着。高考结束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像我这样敏感的小孩,数学能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或许是在日后的生活中如何运用理性处理问题。在求索的路上,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走得很快,但二附中老师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将支撑着我们走得更远。


高中三年就像一段旅途,我的目的地不是高考成绩单上最后那三位数字,而是那座属于我的高山。再过一个多月,我将踏上一段新的旅途,有这高中三年的时光沉淀,我已经知道我的高山在哪里,我会向着它勇敢前行。

 指导教师 尹芳  


不舍与期待

首师大附中高三(3)班 高博涵


夏日的熏风悄然吹过,柔柔地摇曳着柳树的枝叶,无声地送来毕业的消息。高考完第二天,学校举行双璧合一的毕业典礼与成人礼。我早早进入校园,用手机拍下校园中尚带露珠的花、被掉落的果子砸过头的树以及那年代久远的墙。


从2018年走进这所百年名校,至今已度过六载春秋,其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紧张的初三和高三阶段与老师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当我学习问题重重时,老师耐心又仔细的答疑帮我解开谜团;当我有些“翘尾巴”时,老师深刻的谈话让我自觉收回了“尾巴”。忘不了疲惫的语文老师趴在办公桌上小憩时,桌上却放着“答疑请叫醒我”的便签。无数这样温暖的瞬间,不仅让我感受到老师对工作的恪尽职守,更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爱。


如果说老师们的精神感召已融入我的成长,那么在图书馆和书库中的美好时光则润泽了我的生命。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是我自习的首选地,它安静的环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慢下来,自由地遐想一会儿。我喜欢那宽大的木质桌子、柔软的黄皮沙发、丰富的书籍报刊,更享受于此听雨、赏云、晒太阳的经历。而稍显朴素的书库是一方容我藏身的小天地,让我暂时忘记学业的压力和人际的烦恼,全身心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图书馆和书库是我的乐土,在繁忙的学习中,带给我独处的愉快,让那活泼的灵魂得到慰藉。


当毕业典礼和成人礼的仪式结束,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站在高中毕业的十字路口,内心纵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回首过去是幸福满满,展望未来是信心万千。我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去迎接并创造下一程的美好时光!

 指导教师 卢吉增  


逢君正青春

昌平二中高三(1)班 曹子一


有人说,高中像一部电影,色彩斑斓的镜头拼凑成了一千多个日夜;有人说,高中仿佛一本小说,丰富多彩的情节描绘出了几十个人的回忆。而我的高中生活如同一本相册,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照片,记录了多少青春的喜怒哀乐。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毕业前最后一节英语课上,孙老师的粉笔字苍劲有力。这句话正是他在与我们相逢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写下的。“同学们,咱们在一起学习三年,明天就要高考了,我在这里祝福大家金榜题名!”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滚雷般的掌声,有的同学更是流下了不舍的眼泪。还记得第一节英语课上,孙老师穿着一件清爽的黑色短袖,他轻轻推动鼻梁上的方框眼镜,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同学们好奇地看着他,片刻讨论后,老师揭晓了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者事竟成。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坚持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向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迈进!”如今回想起来,这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回首往昔,青春是我们的群像。5月的校园春光满目,火烧云簇拥下的落日就像一个抛掷出的篮球。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打篮球,但每次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我都非常快乐,因为我非常喜欢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光。还记得高一的夏天,刚刚练了半年散打的我第一次参加散打比赛。擂台上,我无法掩饰对强大对手的恐惧,当我环视四周的时候,忽然发现了冒雨赶来为我加油的同学小麦,此刻正举着手机为我拍照。霎时间,我感到斗志昂扬,与对手打得难分上下。因为有同学的鼓励,我战胜了那个怯懦的自我。这一切,都仿佛随着落日下我和同学们拉长的剪影一起定格在了我的回忆中,成为最宝贵的纪念。


高考前两个月,学校为了缓解我们的压力,特地组织同学们来到十三陵开展拓展训练。在壮美的山水间,我们翻越高墙、匍匐前进、飞身上杆……训练结束时,校长发表寄语,从眼前的体育运动到数月后的高考考场,从校园里的阵阵书香到未来社会中的奋斗奉献,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的关心与期望。原来,面对未来的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有着身后陪伴我们的亲爱师长。


校园里的玉兰花开了又谢,可我们的中学时光不会再来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会成为让我远航的船;同学鼓舞的话语,会成为我取暖的火。我将带着这些人、这些回忆给予我的力量,不断向前。

 指导教师 唐棠  


向往的日子

文汇中学初三(18)班 王嘉琪


当夏日的暖风吹进校园,我又一次走进学校。这一次不是来上学,而是作为毕业生给新初一的同学分享经验。“姐姐,初中会到大体育场开运动会吗?”“会有校内实践活动吗?”“学业压力特别大吗?”面对学弟学妹踊跃的提问,我一边回答,一边回想和同学一起走过的三年美好时光。


“运动会当然是在大体育场开,很隆重……”当呐喊声响彻整个体育场,那醒目地挂在西南看台正中间、迎风招展的旗帜便是我们班的班旗。初一的我们,迎来了入学第一次运动会。还不太熟悉的我们,围在一块巨大的白帆布旁,不知如何设计班旗。一开始是冷场,后来大家突然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画点什么、怎么画。起初,我们用刷子在布上画,后来索性直接用手,几双手翻飞,如彩蝶在画布上翩翩起舞,画布很快变得五彩斑斓。青春活力在集体活动中绽放,我们和我们的班旗,一起闪耀运动场。


“校内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比如英语课本剧展演……”排练场上欢笑阵阵、有新点子就一定要演出来试试的,是我们。初二时,英语老师带我们编演课本剧,大家集思广益,边实践边修改剧本,只要想出好点子,就努力呈现出来。原本有些发怵的英语口语,在实践中渐渐收放自如;原本关系一般的同学,在次次欢笑中形成默契。漫漫英语路,我们在欢笑中走过。


“学业压力肯定有,但也伴着快乐和成长……”初三的大练习时间,在奋笔疾书的间隙,我会停下几秒,听听安静的教室里同学们笔尖沙沙作响的声音,看看教室里走动的亲爱的老师。虽然无数次幻想过,中考后我会多么放松与自在,但每每看着眼前正为中考并肩奋战的老师和同学,我会感觉充实而踏实,还有留恋与不舍。习惯了三年呆在一个教室,习惯了考试前各科老师的鼓励,习惯了此刻沙沙的写字声,习惯了此时此地内心的安宁满足。辛苦伴着成长,压力何尝不是动力?


“谢谢师姐,初中生活很让人向往。”听到学妹的话,我绽开笑容。是啊,这精彩的青春当然值得体验,回想起和朋友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如阳光洒落,如流水奔腾,片刻不停。后面的日子或许充满考验,我们或许不会再相见,但我相信,这热烈美好的初中三年,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指导教师 范蕾  


难忘小学生活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六(2)班 邓辰宇


过去六年里,我无数次地想象过这个日子的到来。然而当毕业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一切看上去仍是那样平静。校门口的行道树被风吹得哗哗响,好像在向我们作最后的致意。


难忘那犹在耳边的亲切教导。入学前,我本以为学前班的学习可以使我遥遥领先,可是升入中年级后,几场考试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成绩不断下滑。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老师耐心地对我进行单独指导,她建议父母让我多做练习,着重巩固错题,多阅读,多积累。在老师的指导和父母的鼓励下,我终于收获了五年级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名的成绩。


难忘那赛场上的团结互助。六年级最后一次全员运动会,我们都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体育精神。我主动报名了旋风跑项目,这个项目十分考验队员的团结协作,每个人都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配合整体不断调整速度,才能占得先机。我和队友们都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比赛结束后,大家纷纷累倒在草坪上,虽然成绩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对得起赛前的努力练习,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诸如这些的回忆,我都会好好珍藏。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永远会留有母校的小楼和那里透出的温暖灯光。

 指导教师 韩丽  

我读名著 

梁启超的家教

——读《梁启超:生活是学问》有感

清华附小昌平学校三(2)班 方睿


我从小热爱读书,每次爸爸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的第一选择永远是一套自己喜欢的书。这学期,学校的年度主题人物是梁启超先生,学校鼓励我们通过读书、观看纪录片、参观主题展览等方式去了解梁先生。在众多梁先生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生活是学问》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书信集,里面收录了梁启超给他的孩子们写的家书。起初,我觉得这本书有点难,因为梁先生的信半文半白,用词造句的习惯也和现代人有所不同。但是我没有放弃,坚持读了几天之后,我不仅渐渐能看懂了,而且发现信的内容非常有趣。梁启超会给孩子们讲述由于他英文不好和国外友人交谈时的“狼狈万状”,做了一首自己满意的长诗之后的“极其得意”,还有自己去钓鱼却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趣事。正如他自己所说,“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


除了有趣,我读到更多的是梁先生用朴实的文字给孩子们讲述的深刻道理。比如,当他感觉苦闷的时候,反思自己“频年佚乐太过”;告诫孩子“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宜从实际上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指出“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读着这些信,感觉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先生在我身边,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我理解那些为人治学的道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读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能激发我们去思考、去体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书中的道理审视自己每天的行为,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一本书。

近期征文主题:


有乐相伴

古典、流行、摇滚、电音……无论哪种音乐,都能改善情绪,激发创造力,有时还可以帮我们结交朋友。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乐相伴?写一写你的音乐故事吧。

截稿日期:2024年7月23日


夏日恋曲

夏天是什么样的?是与朋友分享冒着气泡的北冰洋汽水,是独自欣赏一池摇曳的荷花,还是在烈日炎炎下为理想而拼搏?欢迎分享你的夏日故事。

截稿日期:2024年7月30日


人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时候,诚信的人会被嘲笑为傻瓜。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诚信或失信的故事?你如何理解“人无信不立”?写下你的思考吧。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截稿日期:2024年8月6


一次难忘的选择

人们面临选择时心情总是复杂的。选择的过程既是明确自己心意的过程,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你有过难忘的选择吗?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截稿日期:2024年8月13日


山海有约

暑假里,相信不少同学都投入到大山和大海的怀抱中,拥有了一段让心灵沉醉的旅程。那就拿起笔,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吧。

截稿日期:2024年8月20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