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家国情 筑强国梦—— “记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获奖征文选登(中学组)

百科   2024-04-20 09:31   北京  

编者的话

2024年寒假前夕,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公布新增2431所中小学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寒假期间,本报联合海淀区委宣传部和海淀区教工委,在海淀区中小学中开展了国防教育与爱国主题征文活动,收到了90余所学校热情投稿,从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国防的关注和深深的家国情怀。经过评审,此次征文最终评选出120篇获奖作品。其中小学组、中学组一等奖各5名,二等奖各10名,三等奖各15名;优秀奖共60名。4月13日的北京日报《小苗》版、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和北京日报客户端已展示小学组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学组获得一、二等奖的征文。


难忘的军训生活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高一(1)班 盛悦桐(一等奖)


《菜根谭》有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我认为,军训的经历,是对“烈火”的最好诠释。去年夏天,就在军训的八天里,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


似乎永远不符合标准的军姿伴着教官说了又说的“身体前倾,手贴裤缝”;似乎永远走不完的正步踏出的足音把耳朵磨出了茧子;似乎永远歪歪扭扭的军体拳导致我经常被人不小心打到……这是我在军训之初对军训生活的感受,索然无味且烦躁。仲夏季节,白天的烈日和夜晚的蝉鸣是这单调生活的佐料,像做饭时多加的胡椒粉,让人叫苦连连。


几天过后,我对军训的印象慢慢有了改观,可能是因为那一阵阵虽然疲惫却开心的笑声,可能是因为在高强度训练后可以大快朵颐的冰镇西瓜,还可能是因为晚上一起唱军歌时轻松又惬意。我渐渐变得不像原来那样能躲就躲、能歇就歇了,开始在意自己在方阵中的表现,开始想站到队伍前面去,成为训练标兵。


严肃又可爱的教官们是这些天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他们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爱国、奉献、坚强、勇敢,这些美好的品质无一不在他们身上展现。在现场教育课中,我了解到一位教官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被一位解放军叔叔奋不顾身地救下,他便从小以救命恩人为榜样,日复一日地努力,终于也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教官传承着解放军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身为高中生的我们。


在军训“烈火”的淬炼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一个团队齐心协力的力量,更坚定了逐日移山的信念。我相信军训洒下的汗水定能浇灌出丰硕的果实,成为我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指导教师 史洁慧  


一件不同寻常的文物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0)班 李牧谦(一等奖)


寒假期间,我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与“0001号”文物相遇,让我对英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品坐落在展区的一角,是一个绞刑架,被放入一个玻璃柜里。它已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就是在这个绞刑架上牺牲的。李大钊先生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拒绝向敌人透露任何秘密。恼羞成怒的敌人最终将他绞死在看守所。195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时,主要负责人之一王冶秋找到了这座绞刑架。


站在绞刑架旁,我思绪万千。绞刑架在氛围灯的照耀下透出一股寒光。抬头仰望,李大钊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这是他牺牲前所拍摄的。眼镜和头发早已消失,只留下他标志性的胡子,他的目光中流露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对敌人的藐视。我似乎听到了革命志士的呐喊:“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在李大钊先生面前,绞刑架显得渺小。它夺走了李大钊等革命者的生命,却唤醒了中华儿女对反动势力的抗争。回首历史,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逐步成为如今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离不开像李大钊先生这样的爱国志士的奋斗与牺牲。李大钊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化作一颗启明星,引领华夏儿女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指导教师 纪晓丽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稻香湖学校十一年级(2)班 王程程(一等奖)


南京,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建城三千余年,历经了六朝的兴替,却在1937年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当我来到这座城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的每一秒,心情都十分沉重。


我拿着白菊走过“家破人亡”雕塑,来到纪念广场上。广场中央立着一块石壁,上面用中、英、日三国语言写着“遇难者300000”。进入展厅,走廊两侧是密密麻麻的遇难者遗像和所有已知遇难者的姓名,上方则是深邃的星空。屏幕滚动着他们的名字,但不久就都消失在星空之中。我缓缓走过照片墙,一页页地翻着似乎永远翻不完的纪念册,在心里为他们默哀。


展柜内陈列着当时的物件,展板上叙述着整个事件的经过。有对实景的还原,有对受害者的介绍,还有幸存者的痛苦回忆。无数妇女被强暴,无数孩童被杀害,侵略者无情而轻易地毁灭掉一个个家庭。我不敢想象他们曾经是何等的无助与绝望。


随着对这段悲惨历史的深入了解,我终于走到了令人窒息的遇难者遗骨陈列室。那是一个深坑,埋葬着部分遇难者的尸骨。这些是在万人坑找到的,万人坑是日军在各地屠杀后抛弃尸体的地方。我的心情也沉重到了极点,更没有勇气往下再多看一眼。


我曾在书本上读到这段历史,这一次在纪念馆走进了历史。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残酷令人难以想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看向和平钟与和平雕塑,无一不希望战争永不发生。纪念馆的意义既是纪念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的30万同胞,更是呼唤世界和平,同时也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就像馆内结束语所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历史,让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未来才不会重演这样的惨剧。


指导教师 于佳奇  


贯穿一生的课堂

崛起实验学校初二(1)班 付泽(二等奖)


我从小在军校大院长大,每天早晨叫我起床的是军号。一听到号声,我就困意全无,跑到南窗张望学员们出操。夜里,我最佳的催眠曲是那轻轻回荡的熄灯号。大院里的一切,在朦胧的月光中显得那样恬静。从记忆中第一声号响起,我便进入了国防教育的人生大课堂,军校大院中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我。


姥爷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军营里锻炼成长起来的一名军人,后来进入军校为祖国培养国防人才。他总是跟我讲起当兵的经历,讲述人民战士是如何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


幼儿园组织大院里的孩子们到营房参观,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军营。营内处处利索整洁,战士们的被子似豆腐块一样有棱有角;床单出奇地平整,像拿熨斗烫过的一样;就连牙缸、脸盆、毛巾也都摆放得一丝不苟。当时,突然有同学笑我脖子上有一块疤痕,偌大的营房中,小小的我显得非常尴尬。这时,几位解放军战士走了过来,他们笑着露出了手上、身上的伤疤,解围道:“哪个大丈夫身上没有几块伤痕啊!”袖管衣角的轻动中,是条条伤疤和块块殷红。爽朗的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投身国防、无惧艰险的坚定身影。这一句话的教育效果,胜过在校园里的宣讲。


参观临走前,一位解放军战士抱起了我,虽然抱得不是很舒服,但我觉得我倚着的臂膀是那样坚实。他换了一种抱姿,想让我舒服些,然后对我说,现在保家卫国需要依靠他们,但将来就要看我们这些小宝贝的了。


如今,我也参加了数次军训,体会到了内务整理的严苛标准,体味到了白天、夜晚操练的艰苦。很难想象战士们为国防付出了多少,为我们默默承受了多少,他们的精神似铁打一般。


这堂课仍在进行,并会贯穿我的一生。因为我身处的环境和我身边的人,都是这堂课最生动、最优秀的教师。我爱听他们讲故事,他们的故事带给我一种深沉坚实之感,一种成长在和平年代才有的幸福感。愿祖国和平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指导教师 卫娅敏  


奋斗者胜

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三(1)班 周禾(二等奖)


2023年9月1日,我们在美丽的校园开启新学年。听说开学典礼将会有一位重量级嘉宾到场,会是谁呢?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一条红毯分开人群,径直通向主席台。我很幸运,刚好坐在红毯右侧。远远地,我看到她走了过来——一身天蓝色的航天服,身姿飒爽;齐耳的短发乌黑发亮,干练中透着温婉。越来越近了,我看到她的笑容了,原来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我兴奋地向她招手,刘洋阿姨也看到了我,点头微笑,挥手致意,我感到了一种温暖和鼓励。


刘洋阿姨的演讲开始了。我被她清亮的音色和真实的故事深深吸引。她说,梦想往往是时代的印记,上飞行学院时,教员讲述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的故事,教员感慨地说:“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从那天起,飞天梦就在她心里深深扎根,也成为她一生奋斗的方向。从刘洋阿姨的演讲中,我知道了航空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国防意义上讲,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只是科技的进步,也直接影响到国防力量和国家安全。


当然,光有梦想还是不够的,学习是关键。刘洋阿姨说,她在执行任务前两年多,从没有在深夜12点前熄过灯,最终通过重重考核,取得了航天员资格。人,终其一生要想进步唯有不断学习,而学生时代,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国家安全也得到进一步巩固,而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奋斗者胜!


指导教师 王净  


青山埋忠骨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中初一(4)班 孙雨谦(二等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我在古诗词中读到的杭州。2024年寒假,我来到美丽的杭州,对这座历史名城有了新的认识。


在西子湖畔的云居山上,是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站在山顶,东可眺钱江浩荡,西可览湖光山色。山间耸立着高高的风帆形烈士纪念碑,旁边是烈士英名碑,碑上镌刻有两万余名浙江籍烈士英名,碑前同样摆满鲜花。我走进展馆,参观了《浩然正气垂青史——浙江著名烈士事迹展览》,了解了许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浙江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我在展览中看到一位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烈士。他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名叫王伟。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在我国海南岛东南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时年33岁的王伟壮烈牺牲。王伟用忠诚飞完了生命的最后航程,被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


看完展览,我的内心难以平静。我在杭州不仅看到了旖旎风光,还了解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青山绿水环抱下的忠烈者,这幅美丽的盛世画卷,一定如您们所愿吧!您们的爱国、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指导教师 刘一波  


坦克背后的故事

二十中初一(6)班 杨涵之(二等奖)


我随着班级的人流一同迈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翻开历史,跨越时空,直面那段峥嵘岁月。


进入坦克馆所在的展厅,首先夺人眼目的是一辆辆功勋坦克。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渐渐了解到那一段段浴血奋战的辉煌经历。炮管上的一颗颗红星,无声讲述着它们从前的耀眼战绩;而车身上的弹孔,诉说着胜利背后的不易。随着讲解进一步深入,我知道了我国从仅能修理坦克到可以自主生产坦克的艰辛历程。为了了解坦克内部构造,战士们不惜在严寒中下河打捞外国坦克残骸。每一个突破,都是战士们与科学家们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得来的成果。我在这间展厅不仅学到了一些关于坦克的技术知识,还知道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一段段铿锵有力的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走出军博,只见街道上车水马龙,我一瞬间恍若隔世。过去的满目疮痕已经一去不复返,眼前的祖国繁荣昌盛。国防科学技术是构成军事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华正茂的青年们,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  

         

指导教师 闫亚楠  


于我心有戚戚焉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17)班 高懿芊(一等奖)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那天,天气晴好,馆前矗立的国旗沐浴着阳光,随风飘扬,似乎在向我笑着招手。我怀着轻松的心情踏进了展馆。


然而,进入馆内之后,眼前的展品和图片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那久远的呐喊穿越近百年的时空,仿佛就在我耳边。墙上的烈士遗像面容严肃,目光里带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旁边的还原场景中,几名战士端着枪械伏于雪地,全神贯注瞄向前方。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对赵一曼烈士的介绍。“……她受尽了敌人残酷的折磨,却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敌人处决她的那天,她从容走向刑场,只留下了一封给儿子的遗书……”讲解员的声音慷慨激昂,在场的参观者无不为赵一曼的家国情怀而动容,我的心里也油然生起崇高的敬意,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隐隐在我心中涌动。在一片寂静中,一声清脆的童声忽然响起:“这些坏人为什么要打我们呀?”


人们都朝那童声的方向望去,那是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孩子,手里摇着一面小国旗,天真的样子似乎与这悲痛的氛围格格不入。孩子的母亲有些尴尬,拉起孩子的手欲走开。这对母子就站在我身边,看到这一幕,我鬼使神差地蹲下身子,对小朋友说:“因为那时的中国在坏人看来似乎可以任人欺辱。”我话音刚落,旁边一位青年高声接话道:“但是我泱泱中华绝不是可以随意欺辱践踏的,有无数像赵一曼烈士这样的抗日英雄,在保卫着我们的祖国。”他的话铿锵有力,我心里似乎有一股力量喷薄而出。


走出展馆,看着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我忽然想到了课本上学到的那句“于我心有戚戚焉”。我想,这是每个参观过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中华儿女都会有的感受吧。


指导教师 赵时艺


为祖国逐梦苍穹骄傲

中关村中学初一(1)班 程恩(二等奖)


当我们的祖先遥望浩瀚星空,心中一定有许多向往吧?从神话里驭龙的仙人,到传说中奔月的嫦娥;从鲁班制造木鹊,到明朝的万户飞天;从屈原发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到苏轼“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遐想。可以说,飞天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当我完整地观看了《逐梦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这部纪录片,才明白这个梦想的实现,是一场不断克服困难的长征,更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证明。


记忆中,每次火箭发射,我们全家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小时候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倒计时读秒的时候,大人们那么安静?为什么发射成功后,人们一边欢呼一边流泪?为什么爸爸妈妈总说,中国航天人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跟随着纪录片完整了解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这一切都有了答案。


曙光一号、863计划、921工程,这些伟大的项目与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奉献,让中国空间科学实验一步步成为现实。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我们不仅实现了千年飞天梦,而且建立了太空家园,并不断向深空进发。


长征、神舟、天宫、天舟、天和、问天、梦天……这些诗意又浪漫的名字背后,是航天工作者用心血和创新实现的一次次技术突破。他们用令世界惊叹的飞速发展,让中华民族以国防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航天员们所说的那些话。首次进入太空,杨利伟手持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向全世界宣布:“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首次完成太空出舱的翟志刚那句经典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太空课堂上,王亚平那句亲切的“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当地面人员劝陈冬休息,他回应:“我们不是来休息的,我们的愿望就是把所有科技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转化为最有效的数据带回去。”航天员们从容自信、不负使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我的心情就像杨利伟返回地面时所说的那句话——“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指导教师 李黎


以身铸剑 魂卫长空

人大附中初一(2)班 俞俊宏(二等奖)


怀着肃穆又敬仰的心情,我踏进了位于北京北郊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今天,我将在这里上一堂国防教育课,学习长空英雄们的事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架历经沧桑的战机。它们静静地停在广场上和展厅里,身上的累累伤痕犹如一枚枚勋章。这些曾经翱翔天际的雄鹰,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凝视它们的身影,让人不禁想象当年那些英勇的飞行员驾驶它们的情景。


然而今天,我并不只是为了看飞机,而是为了一面墙而来。在航空博物馆英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纪念墙,墙上刻着1776位航空烈士的名字。碧空如洗。我默默地念着墙上的那些名字,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的描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激荡着我的心灵。


“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第一位飞行家,第一个提出航空战略理论,1912年因试飞失事牺牲,被授予中国航空之父称号。”

“朱学才,抗美援朝空军牺牲的第一人,年仅22岁。”

“孙生禄,为支援战友与12架敌机血战,弹药燃油耗尽,以自己为最后的武器冲向敌机。”

“王伟,在捍卫南海主权、驱逐敌机时不幸被撞坠机,留下的最后通话是‘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余旭,首位歼10女飞行员,试飞失事牺牲。”

“黄鹏,第1776位烈士,为挽救失事战机牺牲。”


站在烈士墙前,轻轻摩挲着一个个名字,我仿佛听到了英雄的呐喊,共振着英雄的脉搏。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生命开创出来的。这次难忘的国防教育课结束了。回首广场,夕阳的余晖洒在英烈墙上,一个个名字仿佛散发出金色的光芒,映亮了这片天空。


指导教师 段研


铭记血泪史 根植家国情

人大附中初一(8)班 李梦鸿一(二等奖)


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已有两月,眼前仍不时浮现出一幕幕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历史画面。


抗日

残阳欲颓,冰雪漫山;卑鄙日寇,烧杀抢掠;丈夫矢志,百炼成钢;刀光血影,不屈英雄正气扬。


在抗日战争馆内,我看到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各种抗日藏品:有记录一·二八事变爆发的旧报纸;有无数英雄浴血拼杀、为国捐躯时使用的武器。走出抗日战争馆,我只觉苍穹之下,处处是“只解沙场为国死”的豪情;大地之上,时时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激昂。


解放

敌人狠厉,装备精良人数多,自以为是逞豪强;将士同心,红旗飘扬军歌亮,军民协力振中华。


在解放战争馆,英雄们简陋的武器和手写的信件令我泪意汹涌。在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形势图前,我得知1946年夏季时敌强我弱,仿佛听到了大炮、飞机的炸响和轰鸣。为了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复兴,为了后世平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中取得胜利,解放了西藏,是他们,用浩然正气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

雄狮怒吼扬国威,保家卫国驱豺狼。不惧美军炮声隆,英雄舍身为取义。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新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痛揍了美帝国主义。打败先进强大的“超级大国”实属不易,抗美援朝展厅中邱少云被烧焦的棉衣碎片,张桃芳神枪毙敌200余人使用的落后机枪,这些展品悄无声息地诉说了一切。


盛世

大美九州繁盛昌,国泰民安风雨顺。先烈峥嵘须铭记,肩负使命兴中华。


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定会为实现泱泱中华的第二个百年梦想而踔厉奋发,定不负先烈的殷殷期待。爱我中华,复兴中华,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指导教师 杨颖晨


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北京市教师进修实验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15)班 郭梓祺(二等奖)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在电影《地道战》主题曲的引领下,我进入了位于顺义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观。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同敌人进行长期斗争,智慧的村民们挖掘了纵横交错的地道,与敌人展开了地下斗争。妈妈告诉我,当年的地道战可是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令敌人闻风丧胆。


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像:地道口上,一个民兵在放哨,另一个民兵正在往下传递食物,地道里,一位农村妇女伸直手臂去接传递下来的食物,她的下面还有一名妇女正在回头招呼后面的人赶快来帮忙。展馆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看《地道战》电影。


出了展馆,沿着凉爽的林荫小路,我们来到了地道入口。顺着窄小的台阶,我们一步一滑地下到了地道中,地道内昏暗,阴冷,我有点害怕了。地道分为好几层,有一人多高,一人半宽,弯弯曲曲,纵横交错,里面安装了防毒、防水的翻板,设有单人掩体、作战指挥所、会议室等,墙上还有许多通向外面的小孔,妈妈说,那是用来打敌人的射击孔。看着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小洞,我仿佛看到英勇的民兵正悄悄地把枪伸出射击孔,瞄准、射击,一个个可恶的日本鬼子被打倒了,太解气了!地道中还有一小段比较低矮的下坡路,我们要蜷着腿、弓着腰,慢慢前行。这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似乎就是那个小民兵,正在投入战斗。我们途经灶台、水缸。最后从地道口出来了,外面的阳光真刺眼啊!


焦庄户,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村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修建和利用地道,狠狠打击侵略者。正如电影《地道战》描述的那样,焦庄户军民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书写了亮丽的一笔。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往昔的硝烟已散去。今天我们寻着先辈的脚印,感受历史,欣赏智慧与士气绘制的不朽作品。作为有志少年,我们要紧握历史交与我们的接力棒,传承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浪潮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指导教师 王丹阳


参观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一(5)班 王梓尧(二等奖)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来到了南京旅游。当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得知,当天参观人数众多,主馆已约满,没有办法参观了,管理员哥哥建议我们预约参观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很幸运,我们如愿约上了参观。


“慰安所”这三个字对我很陌生,它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里是爱国教育的场所呢?当我走进慰安所旧址后,谜团被解开。


走进小院,一堵大墙映入眼帘。这堵墙上有很多张照片,每一张都是一位老奶奶的,她们就是慰安妇,一个二战浩劫中不能被忽视的群体。


走进展馆主楼,灰暗的墙体,低矮的楼层,带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看着墙上对慰安妇的介绍,我了解到了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二战期间,日军在我国多处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作恶过程中,日军广泛实行可耻的“慰安妇”制度,通过诱骗、暴力胁迫年轻女子有组织地提供性服务。


看着介绍,我心情沉重,文字、图片无声,但却触目惊心,很难想象那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在这些低矮昏暗的房子里度过了多么痛苦的时光。慰安所里陈列的物品,有做检查的医疗器械,有慰安妇的生活用品。主楼有一个互动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一面墙上是一位奶奶的雕像,她的眼睛一直在流泪,我拿起了放在旁边的纸巾,轻轻地帮她擦着眼泪,希望能帮她减轻痛苦。


看完展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灭绝人性的慰安妇制度已被消灭,但历史不能遗忘,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历史,奋发自强,保护同胞姐妹永不再受此非人凌辱。


指导教师 林镜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五十七中高一(4)班 连思捷(二等奖)


当得知八月初新高一年级要进行军训的消息时,我心里闪过一丝畏惧。还没来得及细想,看到微信通讯录中有一条新朋友申请。原来是新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作为新生代表在开营仪式中发言。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我开始了我的军训生活。


“不经历风雨,怎知彩虹的绚烂;不经历寒霜,怎知青松的挺拔;不经历军训,又怎能领会军人的坚毅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站在主席台上,慷慨陈词,望着远方的山脉和飞鸟,忽然对军训和集体生活充满期待。


第一天的训练中,同学们“拉胯”的样子与教官的英姿挺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是如此,我越发好奇几天后的我们能练成什么样?我时刻提醒自己应以百倍努力投入到训练中,多投入一分精力,便能收获多一分的进步。这份努力也得到了教官的认可——在训练的第二天,我被选入作为标兵的第四方队中。


没多久,便到了学正步的环节。早听说过学正步的不容易,终于可以直面这座“大山”,心中还有些激动。根据教官的指示,右腿离地抬起并绷直,再换左腿。可不一会儿,我便摇摇晃晃了,心中开始出现烦躁的火苗,开始抓耳挠腮。但想想自己开营仪式上说的那些话,想想自己好不容易才被选进标兵方队,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每天过着重复且疲惫的日子,饭堂排队,喝水排队,洗澡还要走两公里,再加上枯燥无味的训练,一些同学开始抱怨。但是,看着每天在远处默默记录我们训练的老师们,看着在饭堂忙碌不停的阿姨们,看着时刻待命的医护人员,看着靠润喉片支撑的教官们,同学们又开始打起精神,投入训练。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最后汇报展演的日子,我们的方队气宇轩昂地先上场,横竖排面标齐,一致的步伐,挺拔的身姿,正与我第一天的想象一模一样。下场后,看到平日严肃的教官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几天的疲惫便在掌声中挥之而去。


短短七日,我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身体和坚定的意志,还有对“国防”一词更深的认知。未来需要我们,需要上进、强壮、勇敢、坚毅、自信的我们。去搏击风雨吧,青年的征程已经启航,我们,准备好了!


指导教师 孙东骧


祝贺他们 

中学组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1.《难忘的军训生活》人大附中西山学校高一(1)班 盛悦桐 指导教师 史洁慧 胡灿

2.《一件不同寻常的文物》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高二(10)班 李牧谦 指导教师 纪晓丽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稻香湖学校十一年级(2)班 王程程 指导教师 于佳奇

4.《于我心有戚戚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初二(17)班 高懿芊 指导教师 赵时艺

5 .《烈火中永生》中国地质大学附中高二(1)班 黄锴晟 指导教师 陈桂梅


二等奖


1.《贯穿一生的课堂》崛起实验学校初二(1)班 付泽 指导教师 卫娅敏

2.《奋斗者胜》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三(1)班 周禾 指导教师 王净

3.《坦克背后的故事》二十中初一(6)班 杨涵之 指导教师 闫亚楠

4.《青山埋忠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中初一(4)班 孙雨谦 指导教师 刘一波

5.《为祖国逐梦苍穹骄傲》中关村中学初一(1)班 程恩 指导教师 李黎

6.《以身铸剑 魂卫长空》人大附中初一(2)班 俞俊宏 指导教师 段研

7.《铭记血泪史 根植家国情》人大附中初一(8)班 李梦鸿一 指导教师 杨颖晨

8.《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北京市教师进修实验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15)班 郭梓祺 指导教师 王丹阳

9.《参观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一(5)班 王梓尧 指导教师 林镜

10.《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五十七中高一(4)班 连思捷 指导教师 孙东骧


三等奖


1.《旭日下的惊涛》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初三(7)班 张瀚天 指导教师 张宇纯

2.《可爱的教官》北京科技大学附中高一(2)班 孟妍佟 指导教师 王晓琳

3.《山止川行》北京科技大学附中高一(1)班 赵艺媛 指导教师 任全兰

4.《心灵的洗礼》稻香湖学校九年级(2)班 王悦宸 指导教师 张晨光 杜凡

5.《一架战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三(14)班 张纬伦 指导教师 张海英

6.《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北京交通大学附中初一(3)班 弭光迪 指导教师 吕永平

7.《参观军事博物馆》崛起实验学校七年级(1)班 孙可心 指导教师 卫娅敏

8.《一次难忘的研学》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东校区初一(16)班 傅力恒 指导教师 刘晶 

9.《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初一(4)班 贾函逸 指导教师 李祺

10.《峥嵘岁月中的那束光》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C2312班 王楚涵 指导教师 张梦甜

11.《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人大附中初二(8)班 孙熠之 指导教师 李振宇

12.《对话军博》玉渊潭中学高一(1)班 谈翔雨 指导教师 于雪玉

13.《采访郑福来爷爷》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二(2)班 姚姝言 指导教师 李嬖聪 洪赫男

14.《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一(1)班 周子恒 指导教师 李嬖聪

15.《红岩精神 历久弥新》中科启元学校初三(1)班 陈泰延 指导教师 王世英

 祝贺他们 

优秀奖获奖名单

1《勿忘九一八》永泰小学四(6)班 龙辰睿 指导教师 王茜茜

2《怀家国之心 担时代重任》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五(18)班 王一然 指导教师 潘圳宁

3《同心共绘国色华章》星火小学四(2)班 尹梓恩 指导教师 彭敢

4《仰望星辰 筑梦航天》玉泉小学五(1)班 王跃然 指导教师 杨子岚

5《国防特训体验》人大附小六(13)班曹若霖 指导教师 王晋宏

6《永远的工程兵》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3)班 方楚童 指导教师 王艳玲

7《续红色血脉 铸强国之基》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二(4)班 王译泽 指导教师 周冰

8《吾辈当自强》启慧未来学校高一(5)班 任宇婷 指导教师 于晓杰

9《我们站在闪耀的红旗下》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一(7)班 陈悠然 指导教师 韩丽平

10《山河已无恙 吾辈更当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亮甲校区六(8)班 常思琪 指导教师 王晓霞

11《探访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双榆树中心小学四(3)班 陶鋆垚 指导教师 杨巍

12《苍穹》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高二(3)班 栾菲 指导教师 孟飞 易成芳

13《牢记历史,筑梦有我》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四(3)班 丁智昊 指导教师 李瑞雪

14《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清河中学初三(7)班 唐宇宸 指导教师 石嘉

15《走进军博,筑梦未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一(10)班 刘沛然 指导教师 任燕辉

16《历史的见证者》海淀实验中学初一(9)班 张润琳 指导教师 杨铁军

17《参观基辅号》和平小学四(5)班 逄清扬 指导教师 黄寇

18《记刘公岛游学》十一学校一分校六(3)班 洪相宸 指导教师 田晓萌

19《记一堂社区实践课》建华实验学校三(7)班 朱元亨 指导教师 穆海婷 姚冬

20《我的延安故事》健翔学校七年级(2)班 刘沐琪 指导教师 亢泽榕

21《重走祖辈长征路》凯文学校301班 刘沐慈 指导教师 张铭格

22《航天城之旅》清华东路小学四(1)班 李骏辰 指导教师 李凇宜

23《难忘的一课》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七年级(5)班 刘伊轩 指导教师 张小磊

24《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五一未来实验小学三(2)班 邵骏芃 指导教师 刘博洋

25《大国风范》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三(5)班 黄昱齐 指导教师 马姗

26《国防之我见》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校区七年级(9)班 刘飞泽 指导教师 姚斯亮

27《青春逢盛世 吾辈当自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八年级(3)班 施景妍 指导教师 王振宇

28《百炼成钢》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C2302班 蔡松岩 指导教师 赵卫峰

29《了解尖端科技,体悟家国情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C2307班 孙奕陶 指导教师 王子嫣 

30《难忘的军营之旅》人北实验学校六(8)班 曲冠霖 指导教师 侯艳燕

31《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人大附小六(13)班 张瑞涵 指导教师 王晋宏

32《一张尘封已久的照片》人大附中初二(10)班 崔泽昕 指导教师 崔馨予

33《怀柔科学城科普研学之旅》人大附中分校四(1)班 马平川 指导教师 李娟

34《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七一小学四(1)班 张赵文越 指导教师 付姝慧

35《<长空之王>观后感》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五(4)班 王梓涵 指导教师 顾婕

36《历史的回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六(2)班 曹轶然 指导教师 许长海

37《愿以存心寄华夏》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六(3)班 李姝睿 指导教师 陆青

38《家国情,中国梦》首都师范附属育新学校三(10)班 王赞博 指导教师 张莹

39《一所村史馆 一部创新史》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五(2)班 徐子衿 指导教师 程雪莲

40《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五一小学四(8)班 刘莞凝 指导教师 金旭

41《身边的英雄》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小学部四(4)班 徐子力 指导教师 李若蒙

42《海军》一零一中矿大分校初二(5)班 朱文君 指导教师 张志蕾

43《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永泰小学四(6)班 任禹赫 指导教师 王茜茜

44《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四(4)班 王若琳 指导教师 尹海莉

45《与史同行 与国同盛》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七年级(1)班 邓雪唯 指导教师 郝欣

46《以赤子之心守卫祖国山河》北医附中初一(3)班 高尹珍 指导教师 韩冰

47《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9)班 王俊羽 指导教师 李中江

48《走进陆军航空兵学院》中关村第一小学四(7)班 索悦涵 指导教师 赵蕊

49《参与国防 有我一份》中关村第二小学西山分校五(1)班 马逸轩 指导教师 李霁雯

50《建设航天强国 奔赴星辰大海》中关村第三小学五(5)班 徐翰翼 指导教师 朱一文

51《从种子到鲜花》中关村第三小学三(6)班 钱祥溪 指导教师 韩彩云

52《参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有感》中关村第一小学五(13)班 燕昱帆 指导教师 朱姗

53《致志愿军战士的一封信》育英学校四初一(10)班 冯星硕 指导教师 李嬖聪

54《雪地里的中国红》育英学校五(1)班 高宇轩 指导教师 谢君 

55《红星闪闪放光彩》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五(4)班 雷昕瑶 指导教师 杨颖

56《振兴中华》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初三(1)班 韦云帆 指导教师 李瑛

57《参观圆明园有感》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五(3)班 侯语乔 指导教师 康蕾蕾

58《复兴路旁话复兴》羊坊店第四小学四(1)班 陈梓牧 指导教师 张华

59《传承英雄情怀 建设伟大祖国》八一学校属附玉泉中学初一(3)班 董子铭 指导教师 王冬志

60《珍惜幸福生活》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一(5)班 胡思宸 指导教师 林镜 


祝贺以上同学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