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

百科   2024-02-09 07:26   北京  

编者的话

要说除夕这一天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情,非年夜饭莫属。那香喷喷的扣肉,风味独特的蘸料,酸甜可口的糖醋鲤鱼和厨房里氤氲的蒸汽,书写着团圆与传承的故事。春节的好戏,就从一场有滋有味的家宴开始。


姥姥的扣肉

大兴三小四(2)班 梁子腾


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姥姥家的楼道里就会飘出一阵阵浓郁的酱香。不用看也知道,姥姥一定又在做扣肉了。


姥姥的扣肉既不像制作米粉肉那样需要许多繁琐的工序,也不像制作梅菜扣肉那样需要许多的配料,姥姥只需要一瓶黄豆酱油就能让她的扣肉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儿。


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凉水下锅,随着水温的不断增加,五花肉像卸了妆的京剧演员,褪去了原本红白相间的颜色。姥姥麻利地将定了形的五花肉从锅里捞出,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切成了薄如蝉翼的肉片。紧接着,姥姥拿出几个白色蓝边儿的宽口大瓷碗,小心翼翼地把肉片整齐地码入碗中,加入葱姜蒜等简单的调味料,最后浇上大半碗酱油,放入热气腾腾的蒸锅中。不一会儿,肉香就伴着蒸汽飘散到屋子里的每个角落。


扣肉出锅了,姥姥用一个大盘子扣在装满扣肉的碗上,双手牢牢地将碗和盘子捏在一起,抿着嘴深吸一口气,猛地一翻手腕儿,酱油在盘中四散开来,白色的盘子上瞬间就出现了一幅用酱肉晕染出来的水墨画。把碗掀开,一片片红润的扣肉挤挤挨挨地抱在一起,表面泛着油光,看起来香极了!


扣肉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块放入口中。哎哟,怎么这么咸?我急忙拿起手边的水杯,咕咚咕咚地喝了好几口。可是姥爷、妈妈、舅舅把肉往米饭里一拌,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一碗扣肉不够吃,还得再来一碗。


有一年春节,姥姥把妈妈叫到厨房,苦口婆心地对妈妈说:“你小时候,到了春节都是你爷爷做扣肉。咱家这么多儿媳妇,你爷爷唯独把咱家这做扣肉的手艺传给了我。以后我老了,做不动了,你不做,咱家这孙男娣女的春节回家就吃不上这一口了!”妈妈嘴上嘟囔着:“咱家这肉太咸,不健康,少吃点儿合适。”手却从姥姥手中接过菜刀,学着姥姥的样子努力把肉切得和姥姥切的一样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姥姥的扣肉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手艺,也是我们家特有的年味儿。


我想,年三十的这顿团圆饭,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或许都会有那么一道只有这家人才喜欢吃的菜。它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美味,不那么健康,但却藏着祖祖辈辈浓浓的爱!


指导教师 李春燕  


年年有“鱼”

十八中初一(3)班 陈玟羽


糖醋鲤鱼,是我们家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大年三十,当东方刚泛起微微天光,奶奶就一路小跑前往早市。只见各种各样的新鲜食材码放于摊位上,而等到黄昏,这些食材将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奶奶的菜篮子逐渐被各色食材填满,最后,她在水产摊儿前驻足良久,挑选了一条肥美又活蹦乱跳的鲤鱼,这意味着年夜饭采购环节圆满完成。


备菜环节启于午饭后,水盆里的大鲤鱼在奶奶手中逐渐褪去鱼鳞,肚肠被清理干净。随后,奶奶在整条鱼身上涂抹料酒和盐,加入拍碎的生姜和葱白,将鱼在盆中腌制大约半小时。烹制糖醋鲤鱼最重要的步骤是调制面糊。经验丰富的奶奶早已精准掌握了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一边缓慢加入清水,一边搅动。不一会儿,细腻黏稠的面糊就调制完成。糖醋汁的调制则是这道菜的关键密钥,奶奶在白色瓷碗中依次倒入番茄酱、白糖、香醋和白醋,将其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清水和少量的淀粉,直至糖醋汁浓稠。此时的糖醋汁,光是闻上一闻,就足以令人味蕾绽放。


我喜欢在厨房门口看奶奶炸鱼。热锅加油至七成热,将挂上面糊的鱼“刺啦”一声滑入油锅,炸至定型,在高热的温度下,鱼身变形变色,卷曲硬挺又金黄酥脆。奶奶用长筷和铁夹将鱼置于长盘中,淋上酸甜可口的糖醋汁,加上几朵点缀用的红花绿草,一道糖醋鲤鱼就大功告成了。


爸爸最是惦记这道菜,他总在年关将近、要回奶奶家吃年夜饭的前夕,跟我念叨:“奶奶做的糖醋鲤鱼那叫一绝!”华灯初上,家里的亲人围坐桌旁,最后一道糖醋鲤鱼端上来时,奶奶才会坐下,也只有奶奶坐下,这顿年夜饭才有了圆满的意义。


家人风卷残云,奶奶把鱼头和鱼尾夹到自己碗里,把中间鲜美嫩滑的鱼肉夹到我的碗里。我曾懵懂无知,也不屑于品尝硬邦邦的鱼头鱼尾,直到爸爸也抢着吃鱼头鱼尾、把鱼肉夹给奶奶时,我才明白“有些人爱吃鱼头,有些人因为爱而吃鱼头”。


对我来说,年味儿是餐桌上的糖醋鲤鱼,也是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是一年来对味蕾的犒劳,也是一家人对团圆的期待;是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人们对烟火气的歌颂。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有滋有味的年。


指导教师 张俊琦  


饺子盛宴

京源学校初一(1)班 孙晓璐


大年三十,家人团坐,灯光温馨。和面、调馅儿、擀皮儿,一场关于饺子的盛宴开始啦。


那薄薄的面皮摊在手心里,打上刚刚好的馅料,拇指和食指弯成新月状,只轻轻一握,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诞生了。下锅、翻滚、起锅,冒着热气软软弹弹的饺子就端上了桌。蘸点老陈醋,涮上辣椒油,再就点蒜泥,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滋味鲜美,让人从胃暖到心。


大概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饺子蘸料秘方。我们家的蘸料其实很简单,仍然是以醋为主,只是多加了三味香料:葱花、香菜和蒜黄。香菜连梗带叶,随便择一择,掐一掐,蓬蓬松松一小碟;蒜黄要新鲜,仔细择好,切成两厘米长短的小段,也摆一盘;葱花就不必说,切得像小念珠一样,碧绿碧绿的。


有了带着香辛味儿的蘸料,饺子馅也就可以朴素些。不过,虽然只是猪肉白菜,也要打个鸡蛋,搅拌上劲儿。往往是一个人打到手发酸,交给另一个人接力,撒好盐和五香粉,直打得肉馅儿在筷子头挂起来,让家里每个人看看闻闻,都认可了,才开始包。饺子煮好,馅儿很紧实,把饺子皮撑到泛了光,弹弹地落在盘子里。


此时开始拌蘸料,找个玻璃碗,倒上半碗醋,切好的葱花、香菜、蒜黄,一股脑儿地倒进去,再搅拌搅拌。酸中透香,香中带辣,饺子里的热气直朝人的鼻孔里钻。再滴上一小勺香油,香得人直流口水。


在北方,家家过年都要吃饺子。一口下去,是家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


指导教师 刘艳  


舌尖上的年糕

一七一中学初一(2)班 史者


凛冽的北风呼呼刮着,人们过年的热情却与日俱增。美味的年糕也是在这时候走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


在我几次三番的央求下,妈妈决定模仿长辈的手法带我一起做年糕。把糯米面和水按比例搅和在一起,准备一个双层蒸锅。把屉布铺好,便可以铺一层年糕面,撒一层大枣,再铺一层年糕面,抹一层蜂蜜……这看似简单重复的动作,却是很有讲究的,年糕面要铺得均匀,厚度适中,枣要撒得匀称,蜂蜜要抹得适度,这样做出的年糕吃起来口感才最好。反复几次打好“底”后,再用事先泡好的红小豆封顶,意味着日子红红火火。最后,锅里放上适量的水,再把笼屉放上面,盖盖儿,开火,坐等吃年糕喽!


一个小时后,饥肠辘辘的我在厨房徘徊,想看看年糕的变化过程,但只能看到锅盖玻璃上的一层蒸汽,细碎的水珠挡住了我的视线。“汗蒸房”里的一切只能靠猜想:各种馅料是否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深情相拥?红豆也应该胖了很多,有的还咧开嘴笑呢吧?


在期待和想象中,年糕终于出锅啦!掀开锅盖的一瞬间,米香和枣香扑面而来,我已经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软软糯糯、香香甜甜,让人心旷神怡,真不愧是老祖宗留下的美味。茶余饭后,我趴在窗边欣赏着五颜六色的烟花,嘴里还回味着年糕的香味。


指导教师 刘永会  


学做腊八蒜

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四(2)班 吴承燃


每年腊月初八,奶奶都会做一罐腊八蒜。蒜瓣经过陈醋20多天的腌制,去掉了辛辣的味道,酸甜爽脆,特别好吃。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搭配上腊八蒜和腊八醋,更加美味。今年的腊八节,我和奶奶学做腊八蒜。


奶奶拿出提前买好的大蒜,让我把蒜皮剥掉,挑选出又大又饱满的蒜瓣,作为制作腊八蒜的材料。剥好的蒜瓣用清水洗净,用毛巾擦干。这个过程需要特别小心,一个不注意,就会把蒜瓣捏碎。我小心翼翼地清洗着蒜瓣,轻轻地擦去每一个蒜瓣上的水滴,就像呵护着一件件珍宝。直到把最后一颗蒜瓣上的水滴擦干,我才松了一口气。看着铺满一桌子的白白胖胖的蒜瓣,我心里美滋滋的。


奶奶取来一个玻璃罐,洗净擦干。我们把蒜瓣一颗颗放进玻璃罐,尽量放平整,放均匀。放入大半罐的蒜瓣后,在最上面铺上一层黄冰糖,撒上一层食盐。随后,奶奶拿来一瓶陈醋,一点一点缓缓地倒入玻璃罐中。我注视着那红褐色的液体像瀑布一样,沿着玻璃罐的内壁流淌着,慢慢地淹没了一层层的蒜瓣,填满了整个玻璃瓶。最后,奶奶又向罐里加了一小盅白酒。她说,这是我们家做腊八蒜的独门秘方,这样腌制出的腊八蒜色泽更加鲜亮,口感更加爽脆。


我和奶奶将腊八蒜的玻璃罐密封好,放在阳台边最凉爽的地方。随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去看看蒜瓣的变化,想象着除夕夜,拿出我亲手做的腊八蒜,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吃饺子,庆龙年!


指导教师 张立婷  

我读名著 

辩证看权威 做好我自己

——读《玛蒂尔达》有感

北京石油学院附小五(9)班 王静伊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看过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创作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作品。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这位大师的另一部作品——《玛蒂尔达》。去年12月,我在北京二七剧场观看了音乐剧《玛蒂尔达》,回家后又仔细读完了全书。作为曾经默认老师、校长、专家等一切权威的观点是不可撼动的我来说,这部作品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真心希望更多的小朋友也能通过阅读它有所触动。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聪明绝顶的玛蒂尔达,她五岁时自学认字,很快读完了图书馆里的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但是,这位天才少女却遭遇了一对不断打击、侮辱她的父母,还有一位恶毒的校长。


我一边读,一边为主人公担忧,眼泪就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为什么玛蒂尔达的父母看不到她的优点?谁来治治那个拥有权威却根本不爱孩子的校长?当读到玛蒂尔达发现自己具有超能力,拥有改变这一切的力量时,我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位拥有神奇头脑的天才少女通过在书籍中收获的勇气和智慧,与恶霸校长抵抗斗争。不仅勇敢地指出了校长的错误,还利用超能力惩罚了她!”我不由自主地读出了声,大声地为玛蒂尔达喝彩。她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小英雄,一个勇于挑战权威的小英雄。


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思绪久久不停:回顾我的学习和生活,我默认的权威真的没有出过错吗?我曾质疑过老师讲解的内容,曾发现过爸妈犯的错,可是我并没有勇气说出来。玛蒂尔达给了我勇气——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也要勇敢地指出来。此外,玛蒂尔达面对困境,不仅没有害怕,还保有内心的善良、正直和美好,并通过读书获得智慧。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


这本充满正义能量的好书点醒了我:权威有时也会犯错,当我们以足够的勇气、胆量和学识面对他们的时候,也可以像玛蒂尔达一样反抗权威的错误。


朋友,真心地希望你也来读读这部作品,获得这份智慧和勇气!


近期征文主题:


一个有趣的人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写一写他/她的可爱之处吧。

截稿日期:2024年2月16日


“单飞”的日子

住校生活、假期研学、异地参赛……离开家和爸爸妈妈,“单飞”的感觉如何?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快来告诉我们吧。

截稿日期:2024年2月23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2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