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天空

百科   2024-07-06 06:51   北京  

编者的话

许多孩子都爱读小说、童话,读着读着,便产生了自己创作文学作品的念头。本期就带来一组孩子们小试牛刀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他们精彩的原创故事。


寻找“彼岸花”

中关村一小五(8)班 王韵宁


听说世间有一种花,名叫“彼岸花”,它的外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花瓣红艳似血,娇美无比。据说,彼岸花能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和希望,谁拥有了彼岸花,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勇气。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才得知,彼岸花就藏在京郊某处神秘的山洞里。我特意找到好朋友小袁,打算明天就出发,一起去寻找这神奇的花。


出发前,我们为这次探险做了精心的准备——食物、饮用水、指南针、手电筒,细心的小袁还带了急救药品和备用电池。次日天明,我俩带好装备,按照地图的指引,马不停蹄地一路向西,在指南针和地图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京郊的神秘山洞。从外面看,山洞的洞口好像妖怪长满獠牙的大嘴,仿佛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去似的。小袁轻轻地拉了拉我的衣袖,小声说:“我……我有点害怕。”我安慰她说:“别怕,有我呢!”话虽如此,其实我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一股潮湿的味道扑面而来,山洞里黑乎乎的,我们用手电筒照射四周,看到洞内布满了形状恐怖的山石,有的像骷髅,有的像刀剑。小袁紧紧地抱住我的手臂,我的心也吓得怦怦直跳,但我还是很大声地鼓励我们俩:“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半途而废。”我们手拉手继续向前行进,走着走着,手电筒闪了两下,忽然熄灭了。幸亏小袁带了备用电池,我们在黑暗中换好电池,磕磕绊绊地继续往前走。


“快看,那是什么?”不知走了多远,小袁一边使劲摇我的手,一边激动地大喊。顺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看到了几团红艳如火、高贵神秘的花簇就绽放在前方一处高十米左右的石壁上。“这么高,怎么摘啊?”小袁有点泄气。“有志者,事竟成,我们肯定能行!”在我的鼓励下,小袁也坚定了信心,我们一鼓作气向彼岸花攀去。


脚下的山石十分湿滑,虽然攀登过程很艰难,但是彼岸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就在离目标还有不到两米时,我猛然发现,往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处了。要放弃了吗?不,我不甘心!我大声地问小袁:“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摘到彼岸花,就是你踩着我的肩膀上去,你敢不敢?”她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坚定地回答道:“没问题!”于是,我紧紧贴住石壁,双手用力抠住山石的缝隙,努力稳住身体。当小袁踩在我肩膀的一刹那,我体内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劲将她往上送。终于,她的手触摸到了那抹神秘的红色,成功地摘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彼岸花!


大功告成的我们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相比进洞之路,返程之路轻松了许多,连之前那些恐怖的山石看上去也变得慈眉善目了。手中的彼岸花仿佛真的让我获得了巨大的勇气。然而直到回到家,我才终于发现,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彼岸花带来的,而是来自寻花过程中我们彼此的鼓励、坚定的信心,和朋友之间的信任。勇气,其实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指导教师 章其慧  


《坐井观天》新编

实验一小四(12)班 郝家骥


《坐井观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后来发生的事情。


小青蛙听了小鸟描绘井外的世界后,心里十分向往,央求小鸟带它去外面看一看。小鸟想了想,飞走了。小青蛙以为小鸟不答应,很失望。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小鸟回来了,嘴里叼着一个黑色的方形东西。


“这是什么呀?”“这个东西叫手机,只要你学会用它,坐在井里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小鸟说完,便教小青蛙怎么使用,小青蛙很快就学会了。


此后,小青蛙每天都在手机上看外面的世界,真是太精彩了——天空那么蓝,比它从井口看到的蓝得多;动物那么美,别的小青蛙都比它皮肤更绿、眼睛更大;花朵还长着眼睛和嘴,朝它微笑呢!小青蛙越看越喜欢,做梦都抱着手机。手机里的世界太美了,它已经忘记要去井外看看了。


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一直下了五天五夜,井水涨了起来,小青蛙爬到一根浮在水面的树枝上。井水越涨越高,最后溢出井口,树枝被冲了出去,小青蛙终于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哇,外面的世界好大啊!”小青蛙忍不住叫了起来。天空和大地无边无际,大树高得看不到顶。


但是,很快它就发现有点不对劲。虽然刚刚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天空的颜色却没有手机上那么蓝。花朵没有脸蛋,没有眼睛,也不会微笑,但是会散发出沁人的芬芳,那香气让小青蛙着迷。这时,另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跳过来,和它的皮肤一样绿,眼睛一样大,更重要的是,它一样能发出呱呱的声音。它们开心地打了招呼,很快就蹦蹦跳跳地在一起玩了。


虽然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手机里那么美,但小青蛙还是更喜欢这个真实、广阔的世界,它再也不想回到井里看手机了。


指导教师 汪劼  


不再等待

文汇中学九年级(2)班 关怡可


春节将至,干枯的树枝被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破旧的门上贴上了喜盈盈的春联。人们都笑脸相迎,忙着筹备年货。可在这熙熙攘攘里,却少了那份独属于她的热闹。


她叹了口气,低头看着手中那张略微泛黄的照片。照片中一家四口站在一个小小的摊位前,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人儿。两个孩子的小脸冻得红扑扑的,手中还攥着刚刚挣来的钱。一对夫妻抱着这两个孩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那是一年春节庙会上,一位来她摊位买糖人儿的顾客为他们拍的。


那时的庙会,人山人海,他们的生意特别好,买糖人儿的大人、孩子把小小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她和丈夫左右开弓,有时还忙不过来,两个孩子就帮着收钱,给做好的糖人儿打包装袋。


直到鼓声响起,杂耍即将开演,顾客才慢慢散开。她的两个孩子也按捺不住,拉着她和丈夫喊着要去看杂耍。但是,看着手里没做完的糖人儿和等得焦急的顾客,她只能让孩子们等等,再等等……可这一等,就等到了孩子们长大、远行、工作;等到了老伴儿生病、去世;等到了时代变迁,糖人儿不再是孩子们过年时最惦念的东西。


“唉……”她重重地叹了口气。转头的一瞬间,她看到了角落里那个早已落满灰尘的大木箱子。她走过去,迟疑了一下,还是打开了箱子,里面是做糖人儿的工具。她深吸一口气,把箱子挂在肩上,走出家门,在离家不远处的街角支起了小小的摊位。


熬糖、画糖人儿,虽然手有点生疏,但独属于她的热闹似乎在一点一点地回来。一个,两个……她不停地做着,直到糖人儿在架子上插满,她才停下。天渐渐暗了下来,来买糖人儿的人很少。她盯着没有卖出去的糖人儿,不知该怎么办。


这时,远远地,两个年轻人朝着她的摊位走了过来。“妈,您在这儿呀!咱们回家吧!”“乖乖!”看到归来的孩子们,她又惊又喜,把他们紧紧搂进怀里。糖人儿在路灯的映衬下,闪着晶莹的光。两个年轻人趴到她耳边,轻轻地说:“妈,这次,我们不再等了!”


指导教师 王彦  


该怎样爱你,我脚下的土地

北京中学高二(2)班 张熙悦


一个小男孩轻轻捧起一抔土,将土撒在一张报纸上,然后用镊子一点一点夹出土中的石粒和杂质,最后将毫无杂质的土倒进一只精致的玻璃瓶里。小男孩做得虔诚、认真,像在呵护珍宝,小心而怜爱。母亲被儿子的举动吸引,坐在了小男孩身旁。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爱这些土。”母亲微微挑眉,继续追问:“这样做和你爱它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样可以把这些土保护起来,不被踩脏,不被风吹雨打!”小男孩义正辞严地说。


母亲笑了,深思片刻,缓缓开口道:“儿子,妈妈也爱你,但妈妈并没有把你关在家里,对吗?虽然可能有危险,但妈妈还是会让你出去玩,让你 做你想做的事情。”


小男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母亲继续说:“土地可以种树,让人们在树下乘凉;可以种粮食,让人们有吃的;还可以修路,让汽车和人在上面走。这才是土地的价值。你爱它,就要克制想要占有它的私欲,要见证它的价值。如果妈妈怕你磕碰,就不让你出去玩,不让你干任何事,你乐意吗?”


小男孩仰起脸,说:“你是让我把它放回大地,对吗?”母亲微笑着点了点头,轻声说:“去玩吧……”看着儿子抱着瓶子离开的背影,母亲站起身,深情地望着远处的白杨树和坎儿井,自言自语道:儿子,妈妈也爱这片土地。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跟随支援新疆建设的父母刚来到这里时的情景,不禁红了眼眶。


她多么想对儿子说,如果你爱脚下的土地,就请让它经历风吹雨打,经历犁耕铁锄;让它成为心灵的归宿,成为沧海桑田。这,才是爱的真谛。


四十年后,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一个中年人将水管放进一个树坑里,抬眼望着远处绵延万里的葱绿,轻轻地说:妈,我爱这片土地。


指导教师 娄树华  



小板栗的壳

实验二小三(11)班 徐舶乔


深秋的森林里,一棵板栗树上结满了板栗,小板栗们裹着深褐色的坚硬外壳,挤在一个个带刺的小房子里。有一颗小板栗觉得包裹自己的壳又丑又硬,很不舒服,它非常羡慕生长在一旁的樱桃和苹果:它们有鲜艳的外皮、粉嫩的脸蛋,真美呀,我要是也能变成那样该多好!于是,它鼓足了劲儿想把自己的壳撑开,可无论怎么用力,壳依然纹丝不动,小板栗只能放弃了抵抗。


有一天,一群小鸟飞来了林子里。鸟儿们先看见了苹果树,叽叽喳喳道:“这么大、这么红的苹果,一定很好吃!”于是,它们吃光了所有的苹果。鸟儿们又看见了樱桃树,扑棱着翅膀道:“这么晶莹、这么新鲜的樱桃,肯定很好吃!”于是它们又吃光了所有的樱桃。随后,它们发现了板栗树,刚想啄板栗吃,“哎哟——”壳外的刺扎痛了鸟儿们的爪子!最终,小鸟们灰溜溜地飞走了。


小板栗终于明白了:又硬又丑的壳,原来是为了保护我才生长出来的呀!


指导教师 王宇婷  

我读名著 

洞察人性 警醒世人

——读《狂人日记》有感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初三(12)班 林昕悦


《狂人日记》里有段著名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原始社会是吃人的,奴隶社会也吃人——夏朝的国君后羿被手下人“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春秋时卫懿公被北方的狄人所食,齐国的易牙为讨好国君不惜烹子献糜。到了封建社会,除了战争时百姓易子而食,至高无上的权力也让封建统治者将碗筷伸向他的子民。


事实上,吃人的嘴和撕裂生灵的利爪也可以是无形的。鲁迅先生用阿Q身体上“自轻自贱”和精神上“自高自大”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可悲的人物形象。他被封建的尊卑思想所吃,也逐渐被同化成为抽刀向弱者的吃人者。孔乙己被固化的科举制度所吃,名落孙山的他又无数次被咸亨酒店的酒客嘲讽、分食。祥林嫂悲惨的遭遇不仅没得到多少同情,她的血泪却被一次次地咀嚼,让她成为大悲。


小时候不懂鲁迅,只觉得迅哥儿那些千奇百怪的经历很有趣。而现在,我被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和悲悯的情怀所深深震撼,我看到的再也不是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迅哥儿,而是坚守“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周树人。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这是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因此历久弥新。在一场场网络热点事件中,还有吃瓜群众说着、笑着、咀嚼着人间悲剧,他们身上仍有先生深恶痛绝的看客的影子,令世人警醒。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