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魅力

百科   2024-07-13 09:54   北京  

编者的话

京剧、太极、扎燕风筝……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孩子们在体验非遗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而且看到了“守艺人”宝贵的匠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暑假来了,不妨找机会去亲身感受一下非遗的魅力吧。


太极之韵

一七一中学初三(16)班 常泰唯


太极拳,有着五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太极,不仅有着活络筋骨、调节血脉的神奇功效,更拥有其他功夫无法比拟的行云流水、以柔克刚的独特韵味。当然,太极之韵,不止于此。


很小的时候,偶然看见打太极拳的人,一身飘逸的练功服,一套高深莫测的动作,我便在心中暗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吗?从此,我迷上了太极,喜欢这个“范儿”,并发誓一定要学成一身“以一打十”的本领。


妈妈在我的央求下,给我报了太极课。去上课的路上,我充满憧憬,短短十分钟的车程显得格外漫长。可是,等到真正上课时我才发现,打太极跟我想得完全不一样。上来第一件事,就是双手抱圆,闭上眼睛干巴巴地站十分钟,还美其名曰“站桩”。这十分钟过得简直比那段车程还要煎熬。总算熬完了站桩,又要开始压腿,钻心的疼痛简直要将骨骼崩裂。好不容易开始练拳法,可一招一式,感觉又是那么迟缓无力。我失望至极,不敢想象这就是所谓的太极之韵。


转机发生在春天。随着天气回暖,太极课程由室内改为在户外进行。老师带我们来到公园,我们和往常一样开始无聊地站桩。可是,刚一闭眼,我瞬间察觉到今天的站桩和以往大有不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个汗毛孔似乎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初春的寒凉仿佛已不复存在。听着不远处小鸟的鸣叫,呼吸着充满花香的空气,让春日的微风慢慢捋顺蓬乱的头发,大自然的旋律缓缓在我心中流淌。这十分钟,仿佛发生在瞬息之间,我第一次如此享受站桩。


脚踏坚实的土地,头顶碧蓝的天空,“懒扎衣”“六封四闭”“白鹤亮翅”……伴随一招一式的打出,身体愈发轻松,全身的血液似乎欢畅地在血管里奔腾,整个人充满活力。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太极拳与大自然的联系。这,才是真正的太极之韵!


太极拳不像西洋拳击,也不像江湖武侠,它讲究刚柔并济,将自然之力与阴阳之道相融合。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精神,内敛而不张狂,踏实安分但拥有强劲实力与无限可能。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被太极文化深深吸引,希望将它发扬光大。

指导教师 付宁  


京剧之美

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初三(1)班 高瑞阳


犹记小时候,听着爷爷的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旋律,看着电视上花花绿绿的脸谱,我就对京剧产生了好奇。现在我明白了,编戏者着笔众生相,台上诸角琳琅,水袖纷扬,进退自循章。霸王别姬的凄美,空城计的巧妙,定军山的壮阔与清风亭的善恶,都体现着京剧独特的美。


我尤其喜欢《霸王别姬》这出戏。“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那清丽、凄婉的唱腔,道尽了虞姬心中的无奈与不舍。与楚霸王朝夕恩爱的场景,正从她的记忆深处一一浮现。此时,深爱的人前景难测,惟有抛却自己性命,才能成就爱人。这等凛然取义,是多么伟大!一剑刎别,魂兮随君。情兮,悲哉!义兮,壮哉!


几年前,我曾带着来自美国的好友Amy去看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台上的演员,脚踩厚底高靴,身披金丝绣蟒,手握剑戟刀枪;打起仗来,十来人代表千军万马;跑起圆场,数十步走过万水千山。“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边塞战争情景,在观众眼前展开。和着京剧的配乐,穆桂英越舞越烈,每一次出枪都充满了力量。忽然一个亮相,穆桂英的眼睛仿佛盯住了我,眼神中的坚毅和沉稳让我感觉震撼无比。身旁的Amy看得目不转睛、身体前倾、握紧拳头,情至高潮,更是挥舞拳头,为演员们呐喊助威。看着好友如此激动,我深深地为国粹艺术而自豪。


“乌发盘成霜,眉间到心上,丹蔻指,绘谁的模样,戏里泪千行,谁假戏真唱……”感谢京剧,让史书中一个个冰冷的名字,成为我眼前有灵魂的生命。京剧像一把火炬、一盏明灯,指引我推开历史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愿意把历史铭记,将文化传承,让更多人感受京剧的魅力。


浓“墨”重彩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东校区初二(2)班 李宣毅


徽墨是墨中珍品,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而这些可贵的特质,离不开代代匠人的潜心打磨与锤炼。一次徽州研学之旅,独具特色的徽墨就此在我心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胡开文墨厂是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它坐落于喧嚣市区之外、郊野山林之间,几栋白墙黑瓦的厂房错落排列。我们最先参观的是墨块加工车间,车间不大,里面没有先进设备,只有朴素的旧式工具在捶打、翻动胶泥,发出沉闷的声音。车间的窗好像永远大开,以去除屋内的闷热与制墨原料的气味。走近观察师傅们的动作,染上墨色的手与热腾腾的胶泥一同舞动,有力的胳膊随之起落。几人时而拿起沉重的石锤,捶打混有烟粉、药材和金箔的胶块,使原料混合均匀。师傅们并不在意周遭不佳的环境,神情毫不懈怠,动作行云流水,额角渗出与深秋寒意形成鲜明对比的大颗汗珠。我不禁叹服于他们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


我们来到墨块描金车间,这里散发着颜料味与淡淡墨香。体验开始,我们分组落座,一位女师傅来演示指导。她取墨提笔,笔锋轻蘸金粉液,小心翼翼地滴进墨锭上印刻的“鱼跃龙门”四字;手腕平稳移动,胳膊暗暗发力,分毫不差地将金粉液描进刻痕,很快又在饰有繁复花纹的背面上色,动作之娴熟精确令我与身旁游人叹为观止。女师傅一边演示动作,一边念念有词地说:“制墨操作越心细,出来的墨越好——不说了,话多分神,可不能毁了一块好墨……”于是,我们都屏息凝神,不再多讲一字,只是提笔学着女师傅的动作为墨锭描金。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这样的工作必须有非凡的热情、韧性和专注才能够做好。


她终于放下笔,又和蔼而自豪地讲解起来。这时,我忽然感到那金粉液、那墨色仿佛都流转着生命的光辉。参观结束,一行人乘车离去。我把自己做的纪念墨捧在手心,感受着清凉细腻的触感,嗅着淡淡的墨香。我想,正是匠人们的坚守、巧思和精益求精,才让我能够与这项国家级非遗相会,拥有如此感受。


千年匠心,方成就这浓“墨”重彩。

 指导教师 白咏梅  


扎燕风筝

北京学校高一(3)班 朱帅宇


暑假里,我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在几乎要融化的柏油马路上。要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谁会大热天来学做风筝呢?我心中暗暗抱怨。


终于到了老师傅的家里,也是他的工作室,只见每间屋子的墙上都挂满了花花绿绿的风筝。在他桌旁,还堆积着大摞的半成品。老师傅乐呵呵地欢迎我们,随即从手旁拿起几只风筝,给我们介绍起来。


他做的是扎燕风筝,也叫沙燕风筝。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刚完成的风筝,它的质地是那般轻巧,触感是那般轻薄,仿佛一触即破。看着这么精湛的工艺品,我开始暗暗佩服这位老师傅了。


“这是肥燕,”老师傅笑着说,“除此之外,还有瘦燕、雏燕哩。风筝起初用在战事,后来在曹雪芹笔下成了‘放晦气’的方式。”他滔滔不绝地讲起风筝的历史。然后,老师傅开始教我们画风筝。先用铅笔画个燕子的大概轮廓,然后用毛笔把轮廓勾勒出来。“肥燕代表男子,画的时候,胸口要留出‘壶’的形状,展现大丈夫的宽广胸怀。”接下来,老师傅带着我为燕子穿上了剪刀似的尾羽,留白的地方用来作画。在笔与纸的交锋中,燕子的身上渐渐出现了粉红的寿桃和含苞待放的牡丹。最后,将画稿糊到竹骨架上,一只栩栩如生的扎燕风筝就呈现在眼前了。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风筝走回家。路上,几只造型各异的风筝正在蓝天上高高飘扬,我忍不住放慢脚步,抬头欣赏。我眼前又浮现出老师傅戴着老花镜,精雕细琢每一只风筝的身影。从那天起,风筝不仅走进了我的生活,也走进了我的心中。

指导教师 刘彩凤


绿叶的使命

人大附中初一(14)班 明可悦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婉转的戏腔悠悠飘来,台上人化着精致的妆容,头上戴的凤冠和流苏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绚丽多彩。水袖甩动,扇子开合,那曼妙的体态随着步伐移动,越发显得婷婷袅袅。可是,这扮演杨贵妃的人,并不是我。我只是贵妃身旁一个提灯的宫女罢了,没有一句唱词,只能静静地站在贵妃身边,为主角引路。


我带着满脸倦容回到家,姥姥踏着夕阳从房门中迎出来:“今天的演出还顺利吗?”我不耐烦地回答:“我连一句词都没有,还有什么顺不顺利!”我把自己往床上一摔,闭上眼。虽然贵妃的唱词我能一字不差地唱下来,每一个鼓点、台位都记得一清二楚,但那如艳红牡丹一般的主角,终究不是我。如果注定只能成为平凡的绿叶,我的努力是否值得呢?


“悦儿,还记得当初你为什么要选择京剧吗?”姥姥坐在我的床边,笑着说。“因为热爱啊!”说到热爱,我顿时来了劲头。“姥姥也是头号的戏迷,《贵妃醉酒》我也会。”说着,她便拿起扇子做起了贵妃的动作。我不禁笑起来:“姥姥,您做错啦!”她看向我,忽然将扇子垂下,做起提灯的动作,来来回回地走着,一步一步,眼神里充满着小心翼翼,好像生怕贵妃摔倒。这是多么生动的宫女形象啊!


走了几趟,她又坐在我身旁,语重心长地说:“贵妃、宫女各有各的美。我们的国粹就是这样,少了任何一个人,哪怕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效果也会差很多。只有你的参与,贵妃的形象才能更突出,整部戏才显得完整。就像这红花绿叶,都诠释着自然与希望,又何必因为自己是一片绿叶而感到失望呢?”


姥姥的话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它总是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这就是我从京剧中领悟到的,我要把这份热爱坚持下去,即便只能做绿叶,也要做一片生机勃勃的绿叶。 

指导教师 李霞  

我读名著 

我心中的好汉

——读《水浒传》有感

中关村第一小学五(8)班 王韵宁


自古以来,英雄好汉都是人们崇敬、赞扬的对象。人们歌颂英雄,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救他人于危难之中。英雄好汉们有的默默奉献,有的英勇无畏,有的鞠躬尽瘁,他们的勇敢和智慧令人叹服。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讲述了108位好汉因为不同的原因上梁山的故事。书中描写了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发生和经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有的足智多谋,有的忠肝义胆,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比如鲁提辖听说老弱的金家父女被屠户镇关西欺侮,二话不说,出手相助,三拳打死镇关西,还给了金家父女逃脱困境的盘缠。


《水浒传》中,像鲁智深一样的好汉还有很多,我最喜爱的好汉就是“行者”武松了。武松是一个以勇猛著称的英雄,他不仅相貌堂堂、气宇轩昂,而且武艺高强、性格坚毅、知恩图报。在书中,他手刃仇人、拳打猛虎、战场杀敌,是何等威风!后期,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失去了左臂,还能单手生擒敌将。武松在我心中就是高大、勇敢的代名词。


当然,我们在阅读《水浒传》时,既要学习英雄好汉们的侠义精神,也要注意摒弃书中的一些糟粕之处。比如草莽英雄们以暴制暴的冲动、鲁莽的行为、粗鲁的言语以及在抗争路上出现的投降主义等。我们应该成为乐于助人、有正义感的人,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学好本领,成为新时代的有为少年。


近期征文主题:


挫折中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遭遇挫折和尴尬的时候,但只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就能从失败中获得宝贵的财富。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分享。

截稿日期:2024年7月16日


有乐相伴

古典、流行、摇滚、电音……无论哪种音乐,都能改善情绪,激发创造力,有时还可以帮我们结交朋友。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乐相伴?写一写你的音乐故事吧。

截稿日期:2024年7月23日


夏日恋曲

夏天是什么样的?是与朋友分享冒着气泡的北冰洋汽水,是独自欣赏一池摇曳的荷花,还是在烈日炎炎下为理想而拼搏?欢迎分享你的夏日故事。

截稿日期:2024年7月30日


人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时候,诚信的人会被嘲笑为傻瓜。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诚信或失信的故事?你如何理解“人无信不立”?写下你的思考吧。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截稿日期:2024年8月6


一次难忘的选择

人们面临选择时心情总是复杂的。选择的过程既是明确自己心意的过程,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你有过难忘的选择吗?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截稿日期:2024年8月13日


山海有约

暑假里,相信不少同学都投入到大山和大海的怀抱中,拥有了一段让心灵沉醉的旅程。那就拿起笔,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吧。

截稿日期:2024年8月20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