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你温柔以待时

百科   2024-06-29 07:26   北京  

编者的话

陌生人的善意,往往在我们意想不到却又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一声简单的问候,一个信任的眼神,都给孩子们带来深深的感动。他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爱与善的种子也随之播撒到身边的每个角落。


一声问候

一七一中学初二(12)班 张芸萱


当我被他问好的那一刻,心中激荡的温暖,久久无法忘怀。


那是一个傍晚,期末考试和合唱演出的双重压力让我很烦闷,我独自在小区花园散步,希望能让心情好一些。谁知越走越烦,情绪一点儿没有好转。


这时,一位年轻的保安小哥迎面朝我走来,他圆圆的脸上带着友善的微笑,犹如一轮皎洁的明月。一瞬间,那张笑脸令我的心微微一颤,我不由自主地放松了许多。他越走越近,即将和他对上眼神的那一刻,我很不自在地避开了他的目光。但我没想到的是,他竟微微向我鞠躬,并道出一声充满活力、声音清亮的“晚上好”!


我愣住了,就在那一刻,我心中的银铃像被清风摇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他简单的问候让我如沐春风,我感到有一股暖流从四肢汇聚到心脏,又从心脏分流向四肢,全身都暖洋洋的,先前所有的烦闷一扫而空。


我回过神来,也忙不迭地向他鞠躬问候。这些动作虽然只是短短几秒钟,但他离开后,我心中的暖流仍一直在翻滚,不能平息。我伸手摸了摸滚烫的脸颊,摸到了脸上情不自禁的笑容。那个傍晚,保安小哥温暖的笑容和简单的问候就像一束阳光,穿透我心中的云层,让我暂时忘却压力,重新微笑面对自己。


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我知道这位小哥哥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我曾见过他为了求得一位业主的谅解,在烈日炎炎下一站就是好久,想必他那时心中是苦涩的吧!但他还是用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他人,用清亮的问好声将快乐和温情传递给每个人。在他的感染下,我现在傍晚散步时也主动和邻居们微笑着说“晚上好”,也看到了人们脸上露出的惊喜。我相信这份善意会被传递下去,那份温情将会温暖全世界。


指导教师 江武金  


病房里的温情

十八中初二(8)班 刘婧溪


去年暑假,我生病住进医院。起初,我还因为新鲜而有些高兴,但现实很快给了我沉重一击。


住院的第一个晚上,深夜12点,我难以入睡。医院的床硬得如同一块石板,病房里运转的十多台监护机器不停地“嘀嘀”作响。我左手臂弯处扎着一支针,翻身时生怕碰着它,所以身体几乎一动也不敢动。对家的想念涌上心头,我想念家里舒服的床,想念妈妈温暖的怀抱,想到这些我不禁哭了起来。


刚开始,我只是默默流泪,后来忍不住哭出了声音,惊动了隔壁床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想必她已经看到我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两眼通红,泪流满面,身体僵硬。那个姐姐坐了起来,揉了一下眼睛,穿上拖鞋,走到我床边,在我身旁坐了下来。她什么也没说,我霎时感到身边多了一丝温暖,却不敢看她。


姐姐抽了几张纸巾递过来,我接过纸巾,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看向她。姐姐笑了笑,问我怎么了,我简短地回答了两个字:“想家。”她听后,没有正面回应我,而是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从东北过来治病,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这期间,她做过手术,住过ICU,她的父母就在医院走廊里打地铺。她也特别想家,但她没有抱怨过。她说:“医生说我一定能出院回家的。相比那些天天住在医院里的孩子,我还算蛮幸运的。”


她又看向我,用拇指轻轻抺去我脸颊上的一滴泪珠。紧接着,我感觉自己投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里。那一瞬间,姐姐用她瘦弱的身躯为我抵挡住了我人生中的一场风雨。


我和她素不相识,她却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关爱与温暖。正因为这份温暖,在日后长达28天的住院时间里,我从未哭闹过,并且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了比我更小、更需要关心的弟弟妹妹们。虽然时间过去已快一年,但那个姐姐给我的温暖,至今犹在。


指导教师 刘小荣  


多刷了一块五之后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二(1)班 张隽一


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还记得那天早上6点半,我心情忐忑地来到学校食堂。这里本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可这一次,我却躲在门口,徘徊了好久都不敢进去。因为前一天吃早饭刷卡时,我发现被多扣了一次钱,回家跟妈妈一说,她让我问问能不能要回来,不行就算了。我不是个腼腆的人,只是害怕食堂的阿姨不相信我,害怕被她怀疑。


我鼓起勇气走进食堂,又看到了昨天早上刷卡的那位阿姨。我像往常一样买完早饭,然后用一种连自己听起来都怯生生的声音说:“阿姨,昨天早上结账的时候我好像多刷了一块五,您看还能要回来吗?”听了我的话,那位穿着雪白工作服的食堂阿姨用略带不快的语气说:“昨天怎么不说呀?”“嗯……昨天您说没刷上,我就又刷了一次,也没多想……”“可是在我们这里查不到的啊!”我不敢直视对方,心想:自己这副心虚的样子,会让人觉得我在说谎吧?我很懊恼,却怎么也摆不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那算了吧,我就不要了。”说完这句话,我像个垂头丧气的败兵,后悔自己没有任何证据。阿姨一直在忙着盛饭,半天没有说话。等她转过身,我屏住了呼吸,紧张地迎上她的目光。


随即,我放松下来。本以为的冰冷、怀疑并没有出现在那双眼睛里,反之,面对我的是一双饱含笑意的眼睛,那目光暖暖的。阿姨转过头,一边输入我今天的早饭钱,一边笑着对我说:“今天的早饭少收你一块五。阿姨相信你是诚实的孩子,我们不差这一块五。”望着她的笑容,听着她的话,我被她的信任深深打动,激动得连说好几声“谢谢阿姨”,一边说,一边鞠躬,把她都逗笑了。“谢什么,赶紧去吃早饭吧!一会儿饭都该凉了。”


是啊,一块五不算什么,值得珍惜的,是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沉甸甸的信任。这份真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指导教师 傅湘涛  


放学路上见闻

府学胡同小学五(6)班 张卓荦


那是一个周一的傍晚,天气非常冷。我像往常一样,上完学校的合唱课,等着妈妈来接我。每天放学的时候,校门口的交道口大街都车水马龙,我等到妈妈以后,便坐上车,汇入滚滚车流当中。


我们还没开出多远,前方道路上有一个结了冰的水坑,突然间,一个看起来满头白发的爷爷骑着电瓶车,在原地转了大半圈,一下子摔倒在马路中间。一开始他动了几下,可是怎么也爬不起来,只能躺在路上,情况十分危险。我不禁尖叫,赶紧让妈妈停车。妈妈打开双闪,逐渐缓行,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停到路边,去帮他一把。说实话,为了安全,我和妈妈也不敢在马路中间贸然下车。那一刻,我觉得爷爷一定很绝望,因为车流在他身体两侧、绕开他摔倒的位置,依然滚滚前行。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的大姐姐经过,她非常沉着地停下自行车,朝车流的方向挥挥手,马路上所有车道的车辆逐渐停了下来。这时,她把自行车立在路边,然后一个箭步飞奔到爷爷身边,看起来像是在问他能不能起身,爷爷点点头,接下来她小心翼翼地把爷爷搀扶到路边。她又扶起爷爷的电动车,推到爷爷身边,然后又朝车道挥手,示意车辆通行。她的一连串动作,自然而然,又理所当然。妈妈说,那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善。


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做一阵暖流流到心间。这是一条我走了无数遍的路,但自那以后,这条街对我的意义好似不同了。每当我经过那段路的时候,总会想到那个傍晚,心里也总是感到无比温暖。


指导教师 唐静


让座

密云区滨河学校五(2)班 唐安然


家里有一位92岁的太奶奶,是我爷爷的妈妈。她虽然腰弯腿不直,但也能自主行动,时常去家附近的小公园晒太阳。小公园里长椅不多,每次太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那里,都会有比她年轻些的爷爷奶奶主动招呼她,让她坐在能晒到太阳的长椅上。


我的爷爷奶奶也快70岁了,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交车。爷爷奶奶说,每次他俩坐公交车,都有年轻人给他们让座,他俩总是推托说:“我们腿脚还好得很,也坐不了几站地。你们年轻人上班累,你们坐吧。”但也免不了遇到特别热情的人,拉着他们让他们坐下。


我节假日出去玩的时候爱坐地铁,地铁上总是挤满了带小孩儿的、背行李的乘客。我和妈妈一上车就会走到角落里,妈妈总说:“大小伙子体力好,多站一会儿就当锻炼身体了,把座位让给那些需要的人吧!”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座,这一小小的举动,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把关心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一张座椅都留有爱的温度。


指导教师 聂拥军  



卖花灯的老婆婆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六(5)班 贾可馨


那年中秋节傍晚,妈妈带我到广场散步,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月亮,我有些失望。这时,一个卖手提花灯的老婆婆吸引了我的目光。她手中有一盏晶莹剔透的黄色小花灯,远远望去,就好像落到人间的月亮。我走上前,想买这盏灯,老婆婆告诉我:“这盏灯配套的手柄暂时缺货了,我帮你留着,晚一点送手柄的人来了你再来取吧。”


这么精致的花灯,如果别人也想买怎么办?老婆婆会不会不给我留了呢?我决定在附近一边玩耍、一边等待。没有月光的天空显得非常黑暗,我等了又等,送手柄的人还没来。到了回家的时间,我再次来到老婆婆的摊位前,老婆婆看到我失望的目光,温柔地说:“你先把灯拿回去吧,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你明天拿到了手柄再付钱吧。”


我很高兴,答应她我明天一定来。第二天吃完晚饭,我拿着钱急匆匆地向广场走去,边走边担心:毕竟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万一老婆婆不来了怎么办?快到广场时,我远远望到了老婆婆的身影,于是欢快地向她走去。她笑眯眯地递给我花灯手柄,说:“今天是工作日,来广场玩的人比较少,我本想在家歇一天,但是想到答应了你,就还是来了。”我装上手柄,小花灯立刻亮了起来。


回家路上,花灯朦胧的光映衬着天上明亮的月光,果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看着手里的花灯,我心想:信守承诺,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指导教师 房佳  


我读名著 

声律之美

——读《声律启蒙》有感

北航附小六(5)班 张钰晗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从我三岁起,妈妈就每天带着我一起读《声律启蒙》。小小的我,彼时还不懂口中读的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朗朗上口,好像在唱一首儿歌,曲调高高低低,婉转悠扬。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对书中描述的景物开始感兴趣。每次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各种景色——天边的云朵,连绵的细雨,季节的更替,就像画卷一般在我脑海中缓缓展开。慢慢地,我把整本书都读下来了,随着诵读,自然而然地,我甚至可以背诵下来。我享受着声韵的美感,也积累了描写事物的词汇。


当我慢慢长大后,细细品味那一句句工整的对仗,每个字每个词都是那么恰如其分。最神奇的是,后来我背诵语文书上的诗歌和短文时,速度都特别快,脑海里就像有一个音律,一个字顺着一个字随口而出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声律启蒙》带给我的礼物。在从小背诵一句句韵律时,我的脑海里已经深深地烙印下汉语韵律的特点。


至今,我都十分喜爱这本书。它仿佛拥有一种力量,带着我在语言文字的长河里探索,令我着迷。

近期征文主题

最美好的时光

当夏天的风轻轻吹过,毕业班的同学们就要和朝夕相处的校园、老师、同窗挥手告别了。回首这几年校园生活,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留恋的是什么?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期许?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毕业心情。

截至时间:2024年7月10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北京日报小苗
美文共赏,共情共鸣。让我们一起记录成长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