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
红村寻踪
作者:芃羽
红村,是许多从四川走出去的石油人念念不忘的地方!我的父母也是1965年因为参加川油会战,从千里迢迢的克拉玛依油田来到红村。当时哥哥才两岁,被留在克拉玛依的姥姥、姥爷身边。而我还在未来的岁月,等待妈妈的召唤!当时的爸爸29岁,是井队队长。当时的妈妈24岁,是通讯队的话务员。
红村,并没有成为父母的终点,爸爸妈妈跟随祖国石油建设的大军,又从红村转战到江汉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爸爸也从基层干部成长为钻井公司负责钻井的领导。在华北大平原的白洋淀畔;在任丘潜山构造;在现今的雄安新区;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二连草原,都留下爸爸的脚印,当年打下的油井现今还在为国家的能源保障做着贡献!妈妈一直在通讯队兢兢业业上班一直到退休。
在爸妈离开红村53年的今天,我来到了红村。盘山的道路狭窄且颠簸,来到山顶停车场,又爬上一段缓坡,“红村”两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妈妈和我们提了无数次的“红村”!通过妈妈的指点,拾阶而下顺利找到了妈妈当年的同事:廖叔叔。廖叔叔告诉我们,当时的红村有一千多栋房屋,有6000多人在这里奋战,他们当中90%多都是年轻人。这群青年不计较环境,不计较得失,为祖国的大三线建设、为国家的石油事业、为祖国的基础建设,贡献着青春和生命无怨无悔!
这位廖叔叔也是坚守在红村的最后的石油人!在他住所(当年通讯队电报室)的山墙上有他的事迹!同时也有妈妈当时抢险时的工作照片!这张照片,我从小就见过。但在这里又一次看见时,真的异常激动。因为这里有妈妈爸爸的青春印记,这里墙上的妈妈永远年轻动人!我相信他们的事迹和红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会仅仅存留在墙壁上,它们一样会留存在历史的痕迹里,会留存在我们油二代、油三代、甚至油四代的血液中。因为这种精神已经幻化成我们石油人的基因,在浩瀚的海洋,在荒凉的戈壁,在寂寞的黄土高原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在我们和廖叔叔一家离别后,在停车场上碰到了西南油气田开展党建活动的一群新一代石油人。我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我们是来自华北油田的,专门来看红村的。可能他们不能了解我的心情,但是作为石油人,对黑色的原油、对燃烧的火炬、对高耸的钻塔、对敢为俯首的抽油机,对石油事业的热爱,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是相同的。
写于2023.5.5
编辑:李志英
创作者简介
往期链接:
1、朋友如书
2、又是一年槐花香
征稿
自媒体公众平台《愚夫坊》向愚友征集作品:
一、征稿体裁
文学类: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
影音类:音、视、乐、摄影作品。
书画类:书法、绘画作品。
其他艺术类:情趣高雅、积极向上的各类艺术作品。
二、投稿要求
1、作品兼具思想性、趣味性。
2、支持原创,媒体首发。
3、所表现内容、形式,均须校核正确。
4、投稿作者需关注“愚夫坊”公众号。
投稿请加编辑微信: ljdhbyt
lzy_hbyt
投稿邮箱: yufufang2020@163.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