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标准修订谈含测与浸出物影响因素

文摘   健康   2024-11-01 16:47   安徽  

    茯苓新增β-(1→3)-葡聚糖是什么成分?聊聊产地加工、商品规格、储存等对含量及浸出物有什么影响?本文将进行探讨

1茯苓新增的指标控制成分是什么?

《中国药典》2025年版拟新增含量评价指标: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茯苓β-(1→3)-葡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 50.0%

    茯苓中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按照水溶性可分为两类:
(1)可溶性多糖:茯苓中的可溶性多糖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的杂多糖,是起到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但天然水溶性茯苓多糖含量少,提取率低,结构复杂

(2)不可溶性多糖:不可溶性多糖是茯苓多糖的主要成分,是由 β-(13)糖苷键为主链含有 β-(16)支链的葡聚糖,该多糖水溶性差,几乎没有生物活性,对该种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结构修饰,希望通过修饰结构达到提高生物活性的目的。

茯苓中的白色物质大多就是新标准所检测的“β-(1→3)-葡聚糖”,和淀粉一样都是葡萄糖的聚合物。这种茯苓多糖为不溶于水的β- 葡聚糖,溶解性差,但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提取获得,提取率在80%左右[1]这也是新标准用氢氧化钠做提取溶剂的原因,也有人将此类葡聚糖称之为“碱溶性多糖

2可以区别淀粉类伪品的混入
    茯苓高价时,市场出现的假茯苓可能使用的是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等植物块根制成,更有胜者用淀粉、茯苓碎末加胶制成的假茯苓。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淀粉不能被氢氧化钠水解,使得假茯苓达不到含量要求,或者说掺假的茯苓也会降低含量。当然了,含有淀粉的假茯苓也可以用碘试液进行区分。

3、商品规格与成分

    茯苓的规格有丁,片,方块,按等级有统货、选货、中心丁等。那么醇溶性浸出物茯苓β-(1→3)-葡聚糖各规格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茯苓统丁与选丁

茯苓小方片

3.1 葡聚糖含量选货更高

    茯苓块和茯苓片中的β-(1→3)-葡聚糖(即碱溶性多糖)含量选货,均高于统货。市场上茯苓饮片的等级主要是根据茯苓药材由外到内加工成不同规格而定。靠近茯苓皮的部分颜色淡红或赤褐色,质地松软,常作为统货,而茯苓中心部位颜色洁白,质地坚硬,常加工为选货。也就是说β-(1→3)-葡聚糖在茯苓药材中心部位的含量高于边缘部位。

不同规格茯苓β-(1→3)-葡聚糖(即碱溶性多糖)含量

3.2 浸出物含量统货更高

    日常的检测数据发现,统货茯苓的醇溶性浸出物普遍高于选货,越是靠近皮部的部位越高,可能与茯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化学成分的差异综合作用有关。另外,发现茯苓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普遍低于茯苓丁,可能与加工方式有关,后面展开讨论[3]

不同等级茯苓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比较

4、产地加工的影响

    新鲜茯苓的含水量高达40%~50%,采收后不可直接暴晒或高温烘干,以防因茯苓体积较大,内外失水不均而发生爆裂。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茯苓的初加工方法为:除去泥沙,堆置发汗,摊开晾晒至表面干燥后,再次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阴干,得“茯苓个”。将“茯苓个”润后稍蒸,切制成块或片,晒干即得。或者将新鲜采收的茯苓剥下外皮后,切制成片或立方块,阴干,得茯苓片或茯苓块。当前,在主产区的主要加工模式有发汗切制、趁鲜切制和蒸制切制3种。其中,发汗切制是茯苓的传统加工方法,但耗时较长且需大量人工;趁鲜切制成本低,但加工的成品外观品质欠佳,成品率低;蒸制切制方法的成品率高,现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加工方法

4.1 蒸制后浸出物含量增加

   茯苓醇溶性浸出物中含有水溶性多糖、醇浸出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其中水溶性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茯苓中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浸出物含量的高低能体现茯苓产品的药理价值。 

    实验发现,蒸制法加工的茯苓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均高于发汗法茯苓传统加工工艺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描述加工工艺为发汗加工,但是目前茯苓产地加工盛行的加工工艺为蒸制加工。《中国药典》关于茯苓标准的一项指标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需高于2.5%,发汗茯苓的醇溶性浸出物难以达到此标准;在外形上,发汗茯苓不易切制,切制时容易碎裂,出品率低,而蒸制茯苓容易切制,切面平整,出品率高,但是发汗茯苓颜色白净,蒸制茯苓偏淡灰色[2]

4.2 茯苓片浸出物含量不易合格原因

    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现,很难采购到合格的茯苓片,主要是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低于2.5%。经了解,传统产地茯苓片多为生切片,而生切片的醇溶性浸出物很难合格。茯苓片与茯苓丁用同一个标准有些不合适,很多饮片生产企业不得不放弃茯苓片这个规格。

5、储藏期的影响

    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高,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吸湿受潮 。茯苓块在吸潮后不仅容易变形,还易发生变色、霉变、虫蛀等变质现象。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贮藏环境的湿度,定期除湿,定期检测茯苓的水分含量。建议茯苓的水分控制在15%以内

    随着藏时间的延长,茯苓的外观颜色会逐渐变暗泛黄,不建议长时间贮存。阴凉干燥环境下保质期可以定为3年。

 

内容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徐博,吴翠.茯苓采后的加工生产现状调研和优化建议[J].中南药学,2021,19(9)

[2]肖扬波.不同加工工艺对茯苓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中国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22.05

[3]黄佳静,房悦,等.不同等级茯苓块、茯苓片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药学,2024-08-14 网络

药境求索
探索中药生产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