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质量影响因素探究

文摘   健康   2024-06-14 19:06   安徽  

艾叶的指标含量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出现较高的不合格率?本文将进行探讨

1、艾叶现行的指标控制成分是什么?

《中国药典》2020年版评价指标:

桉油精(C10H8O)不得少于0.050%

含龙脑(C10H18O)不得少于0.020%


  桉油精,属于挥发性成分,溶解性:不溶于水,能与乙醇、氯仿、冰乙酸、挥发性油或不挥发性油等混溶。

龙脑,也属于挥发性成分,为无色或白色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或为结晶性粉末及块。在乙醇、氯仿、汽油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呈强烈松树香、樟脑气息和薄荷气味。受热可升华,室温下可缓慢挥发,有灼热感。熔点为208℃,沸点212℃。

2、采收时间的影响

    中国民 间有个习俗,即端午采艾,且2010年《中国药典》中规定艾叶在夏季时采摘。分析同一植株蕲艾5月至10月不同采收期的蕲艾精油组 成成分及含量差异,发现:6月桉油精(24.62%)>7月桉油精(13.06%)>5月桉油精(11.29%)>9月桉油精(10.42%)>8月桉油精(9.47%)>10月桉油精 (6.47%),虽然蕲艾精油均含有相同的特征成分, 但同一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别明显。由于蕲艾处于不同的生长期,受各种生物酶、温度、光照、水分等外界因素作用,影响生物合成与代谢的累积,致使不同采收期各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1]

    6月艾叶精油含量最高,故符合2010年《中国药典》的规定并论证了民间端午采艾的科学性。

3、基源因素的影响

    艾叶为传统常用中药,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来源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然而,由于蒿属植物形态相近,分类难度大,故现代诸多中药书籍中记载的艾叶,实际上也包括艾蒿的许多近缘种。

市场上的艾叶很奇怪的分为了大小两种,从形状上看很明显是两个品种,以叶片的大小分别俗称为“大艾叶”、“小艾叶”。经过一番查阅,整理结果为:大艾叶为药典品,小艾叶是非药典品或者说是地方习用品。大艾叶主要生长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的包围区,也就是河南南部,湖北中北部。小艾叶可能为菊科植物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的干燥叶,《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野艾叶品种明确称其为“小艾叶”,文献中也称之为“细叶艾”,并详细介绍了其与艾叶的区别。

下图:正品艾叶,俗称“大艾叶”

小艾叶经常供给制药厂,其与正品艾叶相似度高达93%,薄层检测中略微的差别都应该慎重。

下图:伪品“小艾叶”即野艾蒿

    野艾蒿”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它是野生的,即使它被栽培,也仍叫“野艾蒿”。野艾蒿的叶形比较多变,但都很开裂,特别是与艾一比,野艾蒿的叶片显得更加细碎了。它的叶面是绿色的,叶背则是灰绿色,叶片较薄,和艾很容易区分出来。

4、新艾与陈艾

    中医药古籍中有鲜艾、生艾、熟 艾、陈艾等品规记载,历来有艾叶“陈久者良”之说。古籍中大多记载艾叶需要陈用,如战国时期的《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指标成分桉油精与龙脑均为挥发性成分,文献研究表明新艾在该指标上优于陈艾,陈化前后艾叶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桉油精与龙脑含量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能促使新艾成为市场主导品规,导致临床上难以用到3年陈艾,这一趋势与古人所描述的艾叶“陈久者良”使用习惯不符。

5、含茎秆率的影响

  《中国药典》中规定艾叶应是干燥叶入药,茎秆不是入药部位。研究发现,桉油精与挥发油成分在艾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花和茎,所以含茎率越高的艾叶含量越低[1]

6、产地加工的影响

   产地进行艾叶加工时,基本上为晒干,采收季节为夏季,温度高且日照时间长,很容易造成挥发性成分的流失。晒干前后发现桉油精的含量为:鲜艾叶为37.384%,干艾叶含27.998%。加工过程中,指标成分的损耗约为30%。

7、炮制的影响

  艾叶常用的炮制品为醋艾炭,炮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炒炭后辛散之性减弱,增强了温经止血的功效,拓展了用途。从成分上来说,醋艾炭炮制后,桉油精含量较生艾叶降低90%,表明桉油精在炮制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故《中国药典》对醋艾炭不再控制含量指标

8、关于艾绒

  艾绒是艾叶经过粉碎,过筛而得到的加工品,多制作成艾条使用。制作艾绒一般采用陈艾叶。因为新艾( 采收一年之内的艾叶) 绒,性燥烟大燃烧速度快火力暴猛,不仅易灼伤皮肤,而且易伤及经脉,耗损元气,不能长期灸用艾叶存放在两年时间以上者,谓之陈艾它火力温和温度平缓烟少渗透性强热能堆积效果明显

   这是因为艾叶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由于氧化的作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叶绿素转化为叶黄素,挥发油中的有害物质醛类发生醇化、酯化而降低,气味由烈转纯,同时陈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以近红外为主,与人体皮肤的红外谱峰一致,容易产生疗效。但陈艾也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并不是越陈越好,一般3~5年的陈艾较好,超过6年以上则质量下降

9、贮藏期的影响

  前面也提到过,艾叶的指标成分是挥发性物质,随着存放时间得延长,会逐步降低。建议阴凉存放,加内膜,防止挥发性成分流失。条件适合的话,可以保存1-2年。

内容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许俊洁,卢金清,等.不同部位与不同采收期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1)

药境求索
探索中药生产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