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女性觉醒、真正的女性力量,却入不了当代小仙女的眼睛——刘小样。
文摘
情感
2024-12-23 13:44
四川
今天想写的这个人,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更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相信很多人大概看到过她讲出的那句话: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她的形象其实更符合王慧玲们的底层女性设定,然而她的觉醒之路却与王慧玲们完全背道而驰——她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而王慧玲们只想出卖自己。作为一个早早辍学、正常走进婚姻生活的农村妇女,刘小样在2001年就可以发出这样的生活哲学思考: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逛西安。不可以有交集,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你要打破它,你就会感到无助、无望、孤独,好像好多眼睛在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你会自觉自愿去遵守这些规矩。其实,包括她的婚姻本身,也都是充满了她自己的思考:与隔壁村的青年王树生结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王树生的爷爷是村里的私塾先生,而王树生本人则在青海做生意,是当时村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当她的访谈节目播出后,很多人表示要见她、要帮助她,她全部拒绝了,拒绝的理由也同样非常有思考:我心里特别不平静,但是我没有机会改变了。如果我是我们村里那些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我就走出去,去城市里面,去闯出另外一个更大的世界。但是我现在走不了。我上有老、下有小,学历又低,又没什么专业技能,我到城市里面能干什么呢?我只能在家里边守着,特别不甘心、特别难受地这么熬着。既然我已经走不了了,你就别让那么多人来诱惑我。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女性——虽然自己想法很多,但是并不会为了自己的念头而抛弃家庭去追寻所谓的自我。但,幸好,她婚姻的选择是很正确的——虽然老公并没有很好的物质能力,却力所能及地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当老公带她第一次站在西安的钟楼下时、当她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大城市时,她哭得泪流满面。之后,在同村人的介绍下,她也进城打工了,虽然只是在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里当售货员,但总归是走出了农村、她的内心却获得了极大的满足、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以至于上班几乎是风雨无阻,当然老公也是依然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天气不好时骑摩托接送她去上班。自此,在以后的20多年里,刘小样先后去了贵州、江苏、西安等地打工,她做过售货员、宿管阿姨、工地厨娘,但是家里出事了也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家——婆婆病了、娃娃中考、高考了等等。作为一个中年女性,她一直放不下她家里的老老小小,但她又实在无法抑制对远方的渴望,所以她一次一次地去了远方,但是又得一次一次地回来照顾家庭。但是,当她最后送走了老人、送走了去读大学的儿女之后,她反而不再出去了,反而踏踏实实地在农村生活了——因为在外打工的日子,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没有学历,她能找到的工作类型非常受限;更重要的是,她对城里人充满着不理解,慢慢地,她觉得,诗好像不一定在远方:在南方城市打工的时候,她看到马路边开着很多漂亮的花,她没见过,就问本地人“这是什么花”,被问的人都说不知道。刘小样向张越表达自己的不解,反复地问:“你们城里人怎么了?你们从来不看周围的东西,你们占有了那么多好东西,你们也不享用,也不关心,也不看。你们为什么不看看呐?她的人生经历最震撼、打动我的一点是,同样是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并没有把这一切归咎于所谓的家庭、男权等等标签化的概念,而是从未停下自己的阅读、自己的思考,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争取、去经历、去感悟自己的人生,从始至终这里面都没有所谓的性别问题——有的只是人类的问题。所以,无论她怎么去折腾、去闯世界,但依然尽了作为人、作为女人该有的社会责任;所以,虽然她在闯世界中没有收获所谓的成功,但她收获了足够的经历和感悟,同时更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和婚姻:刘小样要来大理,小林提着行李把妻子送上车,车开出去了,小样还在车里频频回望留在原地的先生;平时闲下来,小林喜欢打牌,小样喜欢看书,两人互不干涉,也不会抱怨对方。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城里工作,但因为惦记着妈妈,隔三差五地找机会回家。女儿会带妈妈去听音乐会,给妈妈买新衣服、新项链;儿子会给妈妈买百合花,买漂亮的本子,买本地没有的花籽儿……一家人都充满爱,都在付出爱,更幸运的是,他们付出的爱都有回应。是的,这才是我眼中的女性觉醒、真正的女权,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身处困境的时候不埋怨环境、不去抱怨身边的人、不去无脑把责任甩锅给社会和家庭以及全体男性,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去经历、去完善自己的人生思考。对比王慧玲之流——只会教育女性出卖自己,境界不知道差了几个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