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男女对立的本质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人只会喊口号,思维其实是没有的、意义是不懂的。

文摘   情感   2025-01-06 16:05   四川  

图片为作者摄影作品,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社会上很多矛盾的产生其实就是信息传递的失真、导致个人理解的错位。举例来说,应该说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绝对支持社会公平的,有时候我们也会用平等这个词语来表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过,到底什么是平等、怎样才算是平等?正是因为缺少更深层的理解,才导致都喊着要追求平等的两个人却吵得天翻地覆。
从我目前的认知里,我会把平等分成两个大类: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从名词本身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强调过程、一个是强调结果。展开来讲:
机会平等强调每个人在起点上拥有相同的条件和权利。比如,无论性别、种族、家庭背景或社会阶层,我们会期望所有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例如,一个孩子是否可以进入优质学校,一个人是否能够基于自身能力公平竞争高薪职位,都是机会平等关注的核心问题。
也就是说,机会平等的理念在于确保规则的公平性,只要提供了平等的起点,结果的差异是个人选择和努力的自然体现、允许结果产生的差异性。
结果平等则关注最终的成果分配是否公平。它试图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避免因起点、资源或环境的不同而导致过大的社会不平等。例如,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进入了同一所学校,仍可能因为缺乏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本而难以取得与富裕家庭孩子相同的成就。因此,结果平等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政策上直接平衡这些差异。
同样都是讲平等,两个平等却是完全对立的:为了实现结果平等,社会可能需要实施配额制或资源再分配,这可能被认为削弱了机会平等原则中的竞争性和公正性。而如果完全追求机会平等,结果上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加剧社会不满。
比如,美国近些年就用配额的结果平等方式在很多高校、大企业中给了有色人种、LGBTQ+群体开了一个不小的口子——让很多能力远远未达标的人进入了相应的院校和企业,引发了不小的社会矛盾和讨论——这对很多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粗糙来讲就是——作为白人的你,满分100分你考了80分而学校拒绝了你、但一个黑人只考了30分却因为配额顺利进入了学校,这真的公平吗
过度追求结果公平,可以重点观察的就是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模式——努力工作的人和懒惰偷懒的人收获是一样的,慢慢地绝大多数人就都懒惰下去了,生产效率低下、发展停滞、毫无创新,最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全都走向了亏损,也就是产出小于了投入。
当下很多女拳打着平等的口号引发的社会剧烈争议,其实本质就是这种结果平等导致的,尤其是女拳的结果平等还是双标的——比如,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这种优厚的行业和岗位,女拳就大喊要平等、要50%是女性;到了工地、工厂、农业这种行业,女拳们就失声了、甚至是直接拒绝、开始讲男女差异、女性体力天生弱。
其实女拳这种问题,跟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力是一回事,一开始确实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机会平等尚未实现;当机会平等已经基本实现后,这类群体发现结果仍然是不平等的,就继续争下去了,结果就是矫枉过正、跑偏了、反过来对其他群体不公平了。而美国政客们为了政治正确、延续政治惯性,却鲜少有人敢站出来往回纠正——直到川普的出现。
平等从来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很多人把它放在口中当口号了几十年、却从没有真正去理解过其背后复杂的含义。空洞无知的大脑,才是一切社会争吵的根源。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