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拥有爱情的条件,目前大多数有关爱情的讨论其实是在讨论更现实的亲密关系。

文摘   情感   2025-01-01 22:35   四川  

图片为作者摄影作品,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这是一篇纯粹的主观感想,并没有可控参考的数据论证,大家看看就好,不用过于较真。
在看了大量的争论视频之后,我也是突然感觉到,其实一个个案例都是现实的相亲问题、婚姻问题,是更现实的亲密关系如何相处的问题,只是大家习惯性地把爱情套进男女关系之中,把一切变得复杂了起来。
普遍来说,人们对爱情的想象过于美好了,这没有什么问题,我始终也认为就应该这样美好,所以很多韩剧才对我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牵动着我的敏感神经、调动着我的情绪跟随着剧情起伏不定。
但是,也正是因为想象太过于美好,所以在现实中是很难落地的,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层次才可以实现的。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达成必要的物质条件,都不用去考虑进一步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了。
物质条件的第一要素就是时间。我们可以随便看一下身边的打工人、包括自己,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双休能不能保证、节假日要不要加班、上班路程还要消耗多少时间、基础的吃喝拉撒睡要占去多少时间,都去掉之后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最后还能留给爱情多少呢?东亚社会这种内卷的风气不消退,大多数普通人连私人时间都没有多少,还如何去感受爱情?
物质条件的第二要素就是金钱。活在这样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有什么美好可以不需要花钱?哪怕就是去路边摊、苍蝇馆子约个会,再怎么省钱却依然还是要花钱,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是无法经常消费得起的存在——看看各个城市的平均工资就知道了,都不用拿中位数来评估——比平均数低很多,因为平均工资被极少数的高薪收入给拉高了。这还没有考虑买房这个重大的人生开支。
所以,现代男女关系变成如今的模样,我其实是非常理解的:新时代的女性从小就生活在还算不错的环境中,就会对爱情有更多美好的憧憬,当具化出一幅幅画面之后,对男性的物质条件就有了不低的要求。
我以前举国一个错配的例子,假设男女都分层为ABCDE,以前的错配大概是B女选A男、C女选B男、D女选C男,因为信息差让她们的选择范围只能向上到这个程度,而男性却是向下兼容好几层、甚至全兼容;而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彻底打破了绝大多数的信息壁垒,这就让CDE女也同样都盯上了A男,下限都成了B男,而很明显AB男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面对这么庞大数量的女性选择自己、主动献身,有几个男性可以禁得住这样的诱惑?
所以,一边是真的富二代在浪荡人生、冒充富二代的渣男们享受人生,另一边是少数女性真正得利开始享受这种便捷通道、大多数女性除了经历一无所获开始仇视男性,最后一边是大多数男性被动与女性绝缘了——因为真的没人要。
可能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一点,那就是当代好吃懒做的女性比例是远远高于男性的。都不用说脏苦累的行业中基本上见不到女性的存在,就连曾经认为是女性付出更多的家务活,现在都被男性基本上追平了——在我接触过的大几千的男男女女中,会烧饭的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单身女性居所环境的恶劣程度远远高于单身男性——男性可能不够整洁,但基本是干净的;而很多女性是可以容忍家里脏到发臭的。
好像话题跑歪了,回归一下主线。总的来说,大多数普通人是不具备谈爱情的条件的,其实谈的都是现实的亲密关系。而关系的基础其实是权利和义务,在一段和谐的关系里,大家是可以乐于主动尽责、自动享受权利;一般的关系里,也是可以做到逼迫自己尽责、适当索取获得权利。只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把重心更多的放在了自己的权利上,这本身其实也没错,但是因此而完全不去思考自己该尽的责任,就是当下所有问题的关键了。
权利是关系带给你的一种奖励,但其前提是你必须付出对应的责任。只要权利、不负责任,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