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存指南系列(二)——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对方如何对你,而是要看怎么对待他人。

文摘   情感   2024-12-05 17:06   四川  

图片均为作者AI作品,纯粉丝福利,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从自我出发,以对方对自己的态度为标准来评价一个人。也就是说,看他怎么对待自己,就直接在自己的脑子里做了一些标签化、抽象化印象。然而,这样的判断不仅仅是片面,也很容易给自己埋下一颗大雷。
因为,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往往隐藏在他对待他人的态度中。对弱势群体、陌生人,甚至是利益无关者的言行,才是真正检验一个人内在品质的“试金石”;而在面对你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因为你的社会地位、角色身份等等因素而呈现出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表现。也就是说,那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演出来的。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其实我们自己往往也是这一套行为逻辑的践行者——对有利可图的人,我们表现得无微不至;对无关紧要的人,我们可能漠不关心、甚至轻蔑以待。这是人性,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但是,我们应该要区分出来,否则就失去了对各种社交关系的准确判断,受伤害就成了迟早会发生的一件事情——因为,源于对方性格本能的行为,是持久的、恒定的;而基于目的性的行为,一旦达成目的,必然就无法继续了。
在《奇葩说》一期节目里,辩手詹青云曾说过一句话:“你看一个人怎么对服务员,就知道他有没有礼貌;你看他怎么对流浪汉,就知道他有没有同情心;你看他怎么对陌生人,就知道他有没有修养。”
很多人对家人和朋友表现得和善亲切,却对外卖员、快递员等服务行业人员极不耐烦。比如有些人因为外卖晚到了几分钟,便在电话里大声斥责外卖小哥;还有些人面对快递员的解释,直接甩上一句“你怎么这么废物”。这些人可能在朋友圈里被称为“好同事”“好朋友”,却他们的性格本质就决定了一旦你不在是对方的利益相关体的时候,你在他那边就会分到外卖员、快递员的类别里,就再也见不到他的和善亲切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当你发现这些人的问题之后,就敬而远之了,你依然应该因为对方的和善而还以对方和善,但是你要知道这份和善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你被对方所需要,你有对方所需要的利益,而不是出自对方性格上的本能。
这就回到了我上一篇的文章,很多事情你可以不争,但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愚蠢,让自己陷入无知的境地,被人拿捏而不自知,一旦哪天突然醒悟了,你会觉得世界观都崩塌了、整个人都不好了;而知道了,还被人拿捏,那是你智慧的选择,你是自洽的。
一个人的品格就像一颗果实,对亲近之人是外皮,对陌生人是果肉,对弱势者才是果核。外皮可以装饰,果肉可以调味,但果核的质量决定了整颗果实的价值。
当然,日常的点赞之交,不需要过度思考,毕竟你和对方并没有什么深度的交集,对方再怎样也对你无法造成实质伤害。但是,如果有一天,对方要变成你的朋友、伴侣或合作伙伴时,就需要多一份观察了,千万别被片刻的热情迷惑,认识那个真实的他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你知道对方是这样的人,还愿意进套,那么在受伤的时候就别怨天怨地怨原生家庭了,还是怨你自己更加实际。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