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智商的是知识,不是智力;智力只是更高效的利用知识、放大知识的力量。

文摘   情感   2025-01-13 17:49   四川  

图片均为作者摄影作品,纯分享,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以前就思考过到底该如何去评价一个人的智商这个问题,前阵子看到一个说法,才让我的思路清晰了起来——智商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一个是知识。
那么,该怎样描述智力呢?我会类比成计算机的CPU、GPU和内存,智力水平就是类似这些硬件的参数水平,智力越高相当于算力越高,其计算能力、响应速度都会明显高出一大截。
比如,同一道数学题,普通智力的人就像普通参数的计算机,计算出结果需要1秒钟;而高智力的人,也就是算力高的计算机,可能1毫秒就得出了结果。
而知识是什么呢?大概相当于计算机里存储的各种文件,脑容量相当于硬盘容量,这个上限已经足够大,其实可以忽略个体差异;其实最主要的差异来自于,每个人都存了哪些文件、以及是如何存储的。
比如,有的人喜欢一股脑把所有文件都丢在桌面,那当你需要使用某个文件的时候,你要查询很久都不一定能够找到,就类似于有些人读了很多的书、结果什么都想不起来跟没读差不多;有的人会分门别类一层一层套文件夹,形成比较优秀的树状结构,能快速有效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而有的人,电脑硬盘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放进去。
智力和知识的这些情况,就会组合出各种不一样的情况:
有些人智力很高,很聪明,可是脑子里空空如也,空有一个高参数的硬件条件,却转化不了任何实际效果,大概就只剩下了一个反应神速——可没有知识的快速反应,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是灾难。比如,一个人朝你跑过来,反应慢的人可能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人已经站在你面前跟你打了个招呼、原来是老朋友重逢;反应快的人,怎么看都是陌生人、可能就认为自己要害自己,对方一靠近、直接把对方捅死了。
还有人智力很高、很聪明,但是知识学杂了——就是文件全丢在桌面这种概念,没有形成体系,东一个知识点、西一个知识点地快速拼凑,就导致出现很多自相矛盾、毫无逻辑的情况发生。
其实这两种人,你去翻阅近些年的知名新闻犯罪事件,都能找到对应的例子。也就是说,光聪明、智力高,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什么好事,是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匹配上他的智力才可以,否则这份智力就会跑偏、做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其实与傻子无疑——只是我们更习惯性地用低情商去形容了。
所以,事实上,你的知识储备才是你智商中最关键的部分。哪怕你智力差一点、运转效率低一点,其实无非是反应慢一点罢了,但是最终做出的应对其实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其实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脑子里空空如也是很罕见的情况了,大多数人其实是存储的文件早把硬盘塞满了,只是一股脑都丢在了桌面上,乱七八糟、根本无法使用。看似知识很丰富,却完全使用不起来——一使用就互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定期去整理一下脑子是很有必要的,该清空的要清空,多建几个文件夹、多建几层文件夹,把知识的宽度收窄、把知识的深度提高,能做好这一点,哪怕你的智力差一点,最终的智商却也高过绝大多数人了。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