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全民K歌,我的移动互联网之殇。

文摘   情感   2024-10-24 17:27   四川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作品、仅分享给大家欣赏,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首先做个声明,历史不能重来,而且就算重来也不可能会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去发展,所以我写此文,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和时代的总结,算是一个经验与反思的过程记录吧。
2011年10月,我从一个做SNS游戏的小公司出来,原因有二:一个是公司开始拖欠工资;另一个是我的工作变成了帮CEO写BP去拉投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个——蔬菜网络超市,当时觉得这个想法很扯淡,但后来发现原来是CEO的想法太超前——放到移动互联网最疯狂的那些年,这是非常好的创业方向,并且走出来过一些公司。
最终我是放弃了被拖欠的工资的方式,选择了直接离职,就来到了这个我充满着爱意而来、满带遗憾而去的公司,一待就是四年。
公司的前身是做K歌网站的,虽然网站流量不高,但在这个细分方向里还是top2的产品。后来,随着QQ空间应用和游戏的爆发,公司也为这个平台做了一款K歌应用,结果一炮而红,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迎来了数百万用户。也因此得到了腾讯的关注,最终是拿到了腾讯的投资,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大制作项目,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我本身就喜欢K歌,就连大学时代的称呼都是歌王,所以当时的激动和兴奋,就像是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产品定位是一款网页K歌游戏,但是技术选择上产生了分歧:我更坚持使用unity开发3D项目——理由是如果想复制QQ炫舞的avatar收入就必须3d化,而腾讯方更坚持2D项目——理由是unity需要用户装一个浏览器插件、会损失大量用户,老板的考量是目前开发人员都是flash技术,扩招unity怕hold不住,最终以腾讯方的选择做了决策。
这个决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美术工作量翻了好几倍、表现力非常受限——因为还是需要3d建模、最后截取动作的序列帧,来形成游戏内角色的表现效果;动作越多,需要的序列帧图片越多,最终只能缩减为6个;即使这样,每一个avatar组件也要针对不同动作生成相应的序列帧动画,导致整个游戏资源量异常庞大,表现力很差——呆滞的动作、只有一个视角。
最终的结果,在2013年正式上线后也得到了印证——营收的90%是礼物打赏,avatar占比只有10%。即使我们很快推出各种酷炫翅膀、千元定价,也没能改变这个营收构成。
由于营收太低,公司走到了生死边缘,考虑到既然礼物打赏是绝对的收入源,老板和我第一次站在了同一个阵线——选择上线真人直播,腾讯方因为也没有别的方案,就默许了我们的尝试,但还是再一次堵死了我原本的开放式方案——我计划是做一个独立的直播网站,游戏内做一个内嵌、打通账号,这样既不影响游戏内、还能从外部吸引纯直播用户。最终决策当然是只在游戏内做了一个直播模块,只做K歌用户的转化。索性结果还算是好的,公司起死回生、并且真的开始赚钱、有结余了,但与我的预期相差甚远。
项目稳定之后,老板和我开始讨论后续的发展。当时正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的时候,但当时的我是没有意识到的——我的手机是Lumia系列,不过我起码还是知道做手机app总归是正确的方向。
这时候最大的分歧就来了:老板还是想依托于腾讯,所以选择了手机K歌游戏这样的定位;而我对此是强烈反对的,我更倾向于做一个唱吧这样的APP——老板否定了,原因是认为唱吧太火了,我们再做也没机会了;但我始终认为,我们网页端有着1500w的用户,哪怕只转化100w的手机用户,也是一个可以维持长久运营的产品。最终,腾讯方对手机K歌游戏给了一些默许,于是正式立项、组建团队,用了小半年做了一个demo后,腾讯方没有兴趣、让我们自己决策、自己运营,于是老板果断放弃了这个项目、解散团队。
至此,老板明白,后续的任何产品我们都只能依赖自己了,所以就只和我重新考虑了未来的规划。我们达成一致的是,独立组建一个成本可控的小团队专门做移动app;分歧的是,我想做K歌或者直播,老板对这些方向似乎是失去了信心,强力拒绝。无奈之下,我只能按照他的各种思路去推进,先后做了美女视频闹钟、陪聊、线上私人助理,产品研发很高效、运营也克服了各种困难,但是他期望的融资,全部失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对话是,几个投资经理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是做K歌的,且有了这么多积累,为什么不继续做K歌?做这个产品,你们的优势是什么?说实话,我回答不出来,老板的回答显然也无法打动投资经理。
一年时间,三次失败,公司没有余力再去开发新的产品了,而我自己也回不去了——让我再回去做那个网页K歌,我觉得对公司来说性价比不高、对我个人来说也失去了挑战、像是养老一样。
确实,这个网页K歌产品,让公司活到了现在,光从这一点就超过了无数的创业公司;但也因为在关键时期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最匹配我们自己的机会,导致公司始终只有这一个养老型产品——营收很小、但很稳定。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最可能翻身的落脚点,但始终没能付诸行动,就此成为我在事业上的最大遗憾。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