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个博主反对NPD泛用,但我持相反意见。

文摘   情感   2024-11-15 18:19   四川  

图片均为作者AI作品。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我喜欢的一个博主,今天发了文章,反对将NPD泛用化、标签化,认为这是精神病领域的一个专业性术语,不应该扩大其使用范围。如果真的要在日常中使用、也应该说是具有NPD表征特性——没有专门的精神病医院诊断结果,就不能说对方是NPD。
其实我是理解他的观点和立场的,说白了,真正的NPD也是需要被拯救的人,如果这样过度泛用,可能让这些人隐藏起来、拒绝治疗了。但我更认为,虽然NPD也值得同情,但更值得同情的人是他们身边的血包。只有将NPD这个词语日常化,才能让血包们意识到原来如此、他们才能觉醒、进而摆脱被NPD的控制。
这就好比是社会上有一群人得了一种怪病,得了这个病的人只会到处咬人、很多人深受其害,可是大家也不知道这个病叫什么,就没有形成公开的讨论,不知道病理、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每个被害人都是独自在思考着、甚至怀疑自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NPD这个名词,才知道这是一种绝症,了解了其成因、症状、危害,才明白原来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自己一点错都没有!
你猜这些受害者是怎样的反应?绝对是豁然开朗、脑回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在一切都有了科学解释之后,他们当然就觉醒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NPD的话,我倾向于这段描述:他们就是没长大的三岁巨婴!他们的心理年龄锁死在三岁,只有完全且绝对的个体意识!
正常的儿童会自然产生客体意识——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具有该意识的生物,其他的有一定智力的动物比如海豚、大象、大猩猩等等,也都不具有这种意识。比如,把水桶套在大猩猩头上,它们只会知道自己看不到,而不会换位思考其他人这样也看不到。
客体意识并不简单,它更是一团小火苗,有了它,就能点燃 同情心、同理心,接着就是构筑仁义道德,再就是公平公正和法律。一个缺乏客体意识的生物,可以说就连畜生都不如。他们无法做到换位思考,也没同情心,就算恩人要死在面前,他们也会认为事不关己。
这是我查到的一个全球数据:
我很想找到东亚的数据、以及中国的数据,但没有找到可靠来源,就只能用自己的经验性猜测了——也就是说,下文的阐述均为作者个人的猜测,大家可以做个逻辑性参考,但较真就是你对、你赢了。
NPD本质就是缺爱的产物。内卷的社会文化、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就很容易催生NPD。所以,我相信在中国,NPD的比例是远远高于6%的。
儿童学家做过实验,分别拿毛绒娃娃玩具和铁猴子玩具给婴儿喂奶,前者会嘻嘻哈哈地开心大吃,后者会发了疯似的嚎啕大哭。还有注视实验,被大人注视的婴儿会更开心快乐,更有活力。而被大人无视的婴儿,要么会郁郁寡乱,要么暴怒如雷。
在内卷的东亚社会,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工作繁忙没多少时间陪孩子玩,半年多就开始断奶——还有很多母亲根本不愿母乳、都是奶粉。虽然,营养上好像没有什么欠缺,但是相当于少了一个最天然的亲子互动,那么就必须用更多刻意、人为的亲子互动去弥补。但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有几个家庭的父母做到了?条件好的丢给了保姆,条件一般的就丢给了双方的老人,但事实上他们都无法替代父母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npd就是先天环境不良造成的。他们没有逻辑、没有交易思维、只有自私,会破坏正常人认知中的信任、契约、原则、底线、恩惠等概念,如果一个正常人被NPD所影响,那么就会让自己也陷入这样的思维困境、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会处于低级维度——一元思维,连二元思维都很难达到,更不用说多元思维,进而会认知失调、产生认知障碍,导致自己所创造出的价值和产出的成果,都会被NPD收入囊中,成为他们的血包
凡是和金钱和权力关系密切的圈子,都是NPD的重灾区——因为他们为了进圈子可以不择手段,在这一点上,普通人会受自我的道德约束、基本很难与NPD竞争。
所以,用NPD泛指真正的NPD患者和具有NPD特征的人,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且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其实这就像十六人格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一个人,而不是完全无法理解这样的人、无所适从。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不至于盲目地被人牵着鼻子走——了解之后还愿意,那就是真的愿意了,毕竟还有一种人是具有受虐倾向的。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