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装不下也要装,以至于师德又成了某些学校领导拿捏教师群体的又一法宝。
01、师德概念泛化,教师群体负重前行
在很多学校会议上,学校领导都会跟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全体教师严守师德底线,不要给学校惹麻烦,过后还要求教师们写心得体会,足以见得当下社会公众对教师师德要求之高。
所谓师德,即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概念很抽象,大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参与有偿补课、接受家长或学生的宴请和红包、歧视差生等行为,都是公认的有违师德的行为。
要知道教师群体直面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自然是有必要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师德”成了一个大箩筐,教师做错一点事情就可以被装进去,教师在言行方面稍有出格就会被认定为违反师德。不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没师德;不服从学校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没师德;不听学校领导的话,没师德;教师假期辅导自己子女没师德;学生成绩太差,没师德……当师德概念泛化之后,教师群体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什么时候不小心被冠上没师德的标签,毕竟师德评判标准主观性很强,容易被某些有心之人所利用。
由于公众的期望和舆论的压力,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本来不属于师德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事关教师的事情都纳入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甚至要求对教师违反“师德”零容忍。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只对教师群体做道德要求,而对其他行业予以忽略,真把教师当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只配活在想象之中。
02、光跟老师讲师德,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并不反感对教师群体提出道德要求。因为在我看来,教师群体就是应该在滚滚红尘里坚守住道德的最底线,哪怕迂腐和穷酸一点点也没有问题。或许正因为适当的迂腐和穷酸,才能彰显教师职业的伟大和荣光,但教师群体不应该背负太多的道德骂名。
我们不否认教师队伍中确实有师德败坏分子,但也有一个事实我们要承认,绝大多数教师,始终是对社会默默奉献认真负责地,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从这个层面来讲,“神化”或“妖魔化”教师,都是不正确的。更多时候,教师只是一个社会个体,他就像你今天在街头遇见的“路人甲”,过多期许和责难都不可取。
遗憾的是,其他行业没有关于道德的简单词汇,而只有教师行业有师德的要求,奇怪现象的背后实则是公众对教师群体的苛责,以及方便某些人对教师群体的肆意妄为和权力欲望的满足。
凭借师德的威力,学校管理人员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拿着师德的大棒,迫使教师工作层层加码。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们想,就能推给教师群体来完成,哪怕事情在学校之外,也可以让教师群体承担责任。反正有师德做后盾,哪个老师敢出头抗议,因为教师要有师德。
有人说,不讲道德的人要求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才是最大的不道德。有些学校领导在台上大谈职业素养和理想抱负,鼓励老师敬业奉献和学生为国效力,严守师德红线,不要给学校抹黑。然后自己却在背地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用权力换荣誉等,践踏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学校师生深受其害。等到东窗事发后,自己被处理后,学校教师还要继续接受师德师风教育,真是让人恼怒。
因此,既要跟教师群体群体讲道德,也要给其他行业讲道德,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否则就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