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斑”色变?带您解锁颈动脉斑块

学术   2025-02-02 12:50   辽宁  

点击上面文字添加关注!推荐指数★★★★★



“斑”色变?

带您解锁颈动脉斑块

2025健康科普小知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生活质量,开始更多关注健康。而在健康议题的浩瀚星空中,“颈动脉斑块”这个词汇常让人心生忧虑,甚至“谈斑色变”。科学认识并合理应对,是我们面对这一健康挑战的正确态度。

接下来让我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带您深入了解颈动脉斑块,从成因、症状、诊治到预防,全方位解锁这一危害健康的谜题。

揭开颈动脉斑块的神秘面纱


颈动脉斑块,顾名思义,是指颈动脉内壁出现的脂质沉积和钙化物质,逐渐形成的局部隆起或增厚区域。它们如同血管内的“小石头”,可能阻碍血液流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1.动脉粥样硬化:这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老化,加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质物质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形成斑块。

2.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高盐、高糖、高脂肪) 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遗传因素: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患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小斑块”引发一系列症状,让您不容忽视

 早期症状

颈动脉斑块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也是它常被忽视的原因。但随着斑块的增长,可能逐渐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引发一系列症状。

 典型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但持续时间短暂,可自行恢复。

中风:当斑块严重阻碍血流或破裂形成血栓时,可能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引发中风,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




总有方法找到你--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

1.颈动脉超声检查:这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无创、便捷,能直观显示斑块的位置、大小及血流情况。

2.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用于更详细评估血管结构和狭窄程度,尤其是当超声结果不明确时。



总有办法对付你--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1.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

2.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3.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等,预防斑块形成和发展。

 治疗:

1.药物治疗:针对已形成的斑块,药物主要用于稳定斑块、防止其进一步增长或破裂。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狭窄或导致明显症状的斑块,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导管室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介入手术治疗,有些特殊情况,需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


颈动脉斑块虽是健康路上的“拦路虎”,但通过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应对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是守护血管健康的不二法则。谈“斑”不再色变,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从容应对,共筑健康新防线。

本科普内容受海军军医大学深蓝护理项目(2022KYG33)资助。



作者简介

吴燕燕 陈红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文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删除。


榜样科普作品

输液后手背青一块紫一块的,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注射胰岛素常见的九个问题,您学会了吗?

小导管解决大问题——迷你中线导管

中医拔罐疗法,你了解多少?



推荐阅读:

【科普征集】护理科普微课堂征稿启事

【科普政策解读】

科普晋升,你发科普了吗?健康科普成为职称晋升“新通道”,政策鼓励!各省市公布要求!

大快人心的改革!医护人员首次能靠“科普”晋升!各省市公布科普晋升细则……

医务人员职称必备!健康科普文章怎么发哪里发?相关政策为您解答!


科普文章约稿:

护理科普平台提供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大众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报刊平台科普文章发表。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hlkppt@163.com         

投稿微信:hlkppt2020


护理科普平台
全国数十万护士科普聚居地,专注护理科普,等您来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