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春节的热闹氛围已经拉满,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饭、走亲访友的欢乐中。但你知道吗?在这些欢乐的聚餐时刻,有一种“隐形杀手”可能会悄悄来袭——那就是“异物卡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看似小问题、实则可能引发大麻烦的话题。
春节聚餐,为什么“卡喉”事件这么多?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美食,鸡鸭鱼肉、坚果水果,应有尽有。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热闹非凡。但正是这种热闹的氛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
首先,春节期间的美食种类繁多,尤其是鱼、鸡爪、坚果等食物,这些食物很容易成为卡喉的“元凶”。比如,鱼刺、鸡骨头、瓜子壳、花生米……稍不注意,它们就可能“溜”进喉咙,引发意外。
其次,聚餐时大家聊天、说笑,注意力分散,很容易在吞咽时不小心将异物吞进喉咙。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咽喉反射相对迟缓,更容易出现卡喉的情况。
最后,春节期间饮酒较多,酒精会让人放松警惕,甚至在吞咽时失去一些正常的反射功能。所以,那些喝多了的朋友,也要特别注意哦!
异物卡喉,到底有多危险?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卡了一下嘛,喝口水、吞口饭不就下去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异物卡喉可不是小事,它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 咽喉部损伤
当异物卡在咽喉部时,会刺激咽喉黏膜,导致疼痛、红肿甚至出血。如果强行吞咽食物试图将异物“带下去”,可能会加重黏膜损伤,甚至引发感染。
2. 呼吸困难
如果异物较大,或者位置较深,可能会部分或完全阻塞气道。这时,呼吸就会变得困难,甚至出现窒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3. 感染风险
异物卡喉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局部感染,甚至导致咽喉部脓肿。如果异物进入食管,还可能引起食管穿孔,导致纵隔感染,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春节聚餐如何避免卡喉?
1. 细嚼慢咽
吃饭时不要着急,细嚼慢咽是关键。特别是吃鱼、鸡爪、坚果等容易卡喉的食物,一定要小心,不要边吃边说笑。
2. 注意食物处理
在准备食物时,尽量去除鱼刺、鸡骨等硬物。比如,可以选择无刺的鱼肉,或者将鱼刺挑干净后再食用。
3. 酒后更要小心
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会下降,所以在酒桌上更要小心。避免在醉酒状态下进食,尤其是吃坚果、果冻等容易卡喉的食物。
4. 照看好老人和小孩
老人和小孩的咽喉反射相对迟缓,所以在聚餐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饮食。尽量给他们选择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带刺、带壳的食物。
5. 不要强行吞咽
如果发现食物中有异物,千万不要强行吞咽,比如用饭团、馒头等将异物“带下去”。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异物越陷越深,甚至刺穿食管,引发严重后果。
卡喉了怎么办?
别慌,这里有科学方法!
1、 停止进食和饮水
当发现异物卡喉时,第一件事就是停止进食和饮水。因为任何吞咽动作都可能让异物进一步深入,增加处理的难度和风险。
2、 尝试咳嗽
咳嗽是一种自然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排出气道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卡在喉咙口,尝试用力咳嗽,有时候可以通过气流将异物咳出。
3、 海姆立克急救法
成人急救方法:(剪刀、石头、布)
(1)现场评估(环境和伤情)
(2)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约在胸骨下端和肚脐中间)。
(3)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推压,重复多次,直到异物排出。
(4)判断急救效果
儿童急救方法:
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将其抱起,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住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4. 尽快就医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排出异物,或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情况,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器械和方法,安全地取出异物。
小贴士:春节聚餐,安全“吃”在当下!
春节聚餐,美食当前,我们当然要大快朵颐。但别忘了,安全“吃”在当下!如果实在不小心卡了喉,别慌,按照上面的方法处理。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为主,细嚼慢咽,别让美食变成“杀手”。最后,祝大家春节聚餐愉快,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王亚华 | 主管护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文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删除。
榜样科普作品
【科普征集】《护理科普微课堂征稿启事》
【科普政策解读】
科普晋升,你发科普了吗?健康科普成为职称晋升“新通道”,政策鼓励!各省市公布要求!
大快人心的改革!医护人员首次能靠“科普”晋升!各省市公布科普晋升细则……
医务人员职称必备!健康科普文章怎么发哪里发?相关政策为您解答!
科普文章约稿:
护理科普平台提供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大众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报刊平台科普文章发表。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hlkppt@163.com
投稿微信:hlkpp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