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俏蕾老师做开场介绍
首先,刘海龙老师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范式变革”成为“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引出主题,在现实社会中,AI已经在逐渐改变知识生产的范式,算法的存在也冲击传统人类的现实真实性感知。
刘海龙老师介绍讲座内容
刘海龙老师介绍了两种视角来理解人工智能,即“作为传播者”和“作为媒介”,“AI是传播者”的视角认为计算机可以作为信源和社会行动者而存在,交流者也会在无意的反应中将计算机作为人和社会存在而看待;“AI是媒介”的视角认为人工智能缺失作为主体应有的意向性和自由意志,更多体现在作为媒介的居间性,即对于人类所生产和提供的知识进行加工与组织。
接下来,刘海龙老师从介绍媒介与知识生产的关系对于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媒介能够作为知识传播的渠道、中介;媒介能够对于知识格式产生影响以及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媒介也能够直接参与到知识生产当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所积累的知识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化和体系化,人工智能也被纳入其中,体现在符号主义所认为的造就心灵或者连结主义所认为的“建立大脑模型”的两种方式来进行知识生产。
刘海龙老师进行讲座
AI所产出的内容是知识吗?针对于这个问题,刘海龙老师从可解释性、身体与感知性、内容准确性和情感意向进行阐述,并结合海德格尔的“常人”思想,介绍AI作为一种“新常人”的形态成为一种新的共在方式,并且对于人类已经知识进行高效率的整合,不过,新常人的创造性目前在学界仍然有所争论。
同学们认真听讲
在最后一部分,刘海龙老师分析了AI对于知识生产的影响,AI的知识生产能够更加高效和系统地对于人类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冲击了人们对于知识概念的传统认知,带来算法偏见、算法依赖等问题,不过,AI并非是真正的人类之“思”,在未来的道路中,需要对于知识生产中的AI进行辨证化看待。
同学们与刘海龙老师提问交流
讲座的交流与分享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刘海龙老师交流,提出了“如何看待AI在知识生产中的错误率问题”以及“当AI真正拥有主体性并成为知识生产的传播者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刘海龙老师也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午餐会合影
“清新书院 · 学术午餐会”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分会承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午餐会以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为核心研讨内容,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分享近期研究的选题过程、领域概况、研究方法和创新性结论等。学术午餐会将为嘉宾和参会同学提供午餐,嘉宾和同学们将在共进午餐的同时,开展深度的学术交流。
排版 | 马博文
摄影 | 马博文
审核 | 黄一洋 雷凌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