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合影
史宗恺为本届论坛作开幕致辞。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学术研究应重视提炼研究方法,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重视初创团队在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期待,清华文创论坛能够推动文化创意研究和产业的长远发展。
史宗恺致辞
傅瀚霄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把握正确价值导向,挖掘利用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意赋能,培育塑造文化品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文化优势。要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傅瀚霄致辞
周庆安以视频形式致辞并表示,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文化事业具有强烈的精神属性,文化创意产品既蕴含着进一步凝聚价值体系、鼓舞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又“飘洋过海”,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文化名片,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到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这一学科发展领域,未来将更好地和国际国内学术界密切合作,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独特的清华贡献。
周庆安线上致辞
柳斌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届论坛聚焦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文创产业的创意活力,新质生产力的运用将推动文创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发展,使文化、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发展,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指出,要在开拓文化创意新境界,推动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及注重创造人和技术融合共推文创新模式等中国文创发展新方向上着力探索,创造既为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让世界人民共鸣共情共振的文化成果。
柳斌杰作主旨演讲
胡钰主持论坛
吕舟就“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与对话”展开分享。他指出,世界遗产是文化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世界各国通过世界遗产讲述的有关各自文明、历史和社会的故事,使人们互相理解、尊重并表达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是构建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的体系的过程,也是发掘、阐释、讲述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以恰当方式让更多人理解世界遗产所讲述的历史、文化故事,是世界遗产地的重要责任。
吕舟作主题演讲
贺艳以“重塑:数字遗产新质生产力”为题,结合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考古遗址、工业遗产的具体案例,介绍数字技术如何介入文化形成跨行业、跨领域深度融合,促进转型升级。她指出,创新、质优、促进经济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关键词,强调“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整体思维方式及全新产业链条的重要性,认为在数字文化内容生产、IP资产再造、科技和产业创新等过程中,数字知识型人才是稀缺资源。
贺艳作主题演讲
费俊从数字艺术、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演艺、数字文创五大应用场景出发,探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即通过数字艺术结合数字科技的方式来挖掘并转译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语境。要基于不同文化遗产特定属性及其应用场景特殊性来形成独特且相关的演绎方式,提升公共可达性、活态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文化遗产活化,产生广泛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费俊作主题演讲
解学芳指出,数智时代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和“强文化、强市场、强人本”的特点,呼吁打造“文化内源力、生态成长力、科技延展力、范式创新力、内生发展力、全球竞争力”合一的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基于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遗产数智化的空间、文化、生产、创新路径四大表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现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保护的时空破局。
解学芳作主题演讲
齐康结合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和爱奇艺“文旅异业”双向赋能的内容商业模式,分享了“内容+”热潮下的冷思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我的阿勒泰》是“文学-影视-旅游”联动机制的良好合作案例。回顾创作过程,他深感要在追求“创新性”的同时坚持守拙、探索“电影感”的同时冷静去魅、谈论“文旅热”的同时体会乡愁,以人为本,由生命的回望触发精神远行的力量。
齐康作主题演讲
论坛中,文创院联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了《AIGC发展研究报告》,沈阳对报告成果进行介绍。《AIGC发展研究报告》提供了AIGC技术发展、产业格局、具体应用及未来趋势的全景视角。沈阳对报告中着重讨论的三大AIGC应用“爆款”进行了介绍,分别是AI+搜索+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多模态应用和复杂任务的工作流,并指出AIGC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内容再创、文化创造的全球化和平等传播。
沈阳介绍报告成果
张铮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创发展与智能传播人才培养项目进行了介绍。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传播形态深度变革,为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清华大学“数字文创传播”专业硕士学历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思维、审美能力、能够在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以文化新业态进行创意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新闻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启动“智能传播与品牌影响力提升”高级研修证书项目,提供系统化的AIGC+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我国传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张铮介绍人才培育项目
本届论坛共设5个学术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新质生产力下的文化产业创新与理论反思”“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文化活化”“文化创意设计与文化IP的产业融合”“特别设计:中非文化艺术互鉴融合新文创”。40余位入选论文作者在分论坛上报告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万超,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红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沙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系副主任、副教授白晓晴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与论文作者进行热烈交流与讨论。
分论坛五:特别设计——中非文化艺术互鉴融合新文创
清华文创论坛至此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展现清华文创力量,汇聚国内外各界文创智慧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吸引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投稿。过去七届文创论坛的主题分别为“文化中国:转化与发展”“文创发展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创发展与人类新文明”“文化科技融合与当代文创发展”“文创发展与乡村振兴”“文创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文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