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地将科学技术与全民医疗健康战略有机结合,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重要任务。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为主题,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的深度融合,为技术赋能人民的健康福祉、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轮值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院长助理陈梁主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致开幕辞。他强调后疫情时代健康传播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健康传播的学科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同向而行。周庆安院长表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健康传播领域展开了长期的探索与尝试,未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健康传播的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贡献更多智慧。
图: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致辞。他回顾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在推动健康传播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努力,并表明未来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健康。
图:孙少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王帆研究员主持。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发表了题为《基于OBE的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她回顾了健康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培养实践,并强调OBE理念在健康传播领域的重要性。许静教授指出,明确的教育目标不仅能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健康传播环境。
图:许静,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周裕琼发表了题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笃行致远和跨界融合》的主题演讲。周裕琼教授结合实证研究分享了健康传播领域的学术生产和研究现状,并指出健康传播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科认同、推动健康传播的本土化发展,从而打造健康传播的学科共同体。
图:周裕琼,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晓静教授立足智能技术与公众健康,发表了题为《智能媒体与记忆健康》的主题演讲。李晓静教授介绍了技术对大脑思维的影响,并指出智能手机和算法可能对人类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下降。未来学界需进一步关注技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
图:李晓静,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
随后,健康传播领域业界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实践与传播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健康传播工作”等主题,基于各自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洞察与观点。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分享了企业在低资源地区中健康普惠的实践探索。他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高低资源地区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实现企业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共赢。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静茜与肖黎明探讨了健康传播领域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向,她呼吁加强学界与业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负责任的健康传播环境。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肖黎明、陈静茜
联合早报执行主编韩咏梅介绍了新加坡在人工智能与健康科普方面的经验。她指出新加坡注重预防性健康信息的传播,帮助人们了解健康风险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汤筠冰与韩咏梅进一步探讨健康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和媒体公信力。她提出,未来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既能推动创新,又能维护公众信任与社会责任。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韩咏梅、汤筠冰
分论坛汇报
在多学科融合视角下,本次年会向人文社科、医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界业界开放学术论文投稿,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150余篇,经专家评议,最终44篇论文入选口头汇报、18篇论文入选海报评议。最终,年会设有6个分论坛和海报展示环节,以促进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分论坛一以“数字技术与健康行为”为主题,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杨晓冬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张连珊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围绕移动健康应用、在线健康平台等话题展开探讨,讨论了数字技术如何促进公众健康意识、改善疾病管理和推动健康行为改变。
分论坛二以“人际传播与健康心理”为主题,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匡恺老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苏婧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围绕社交支持、情感传播等话题展开探讨,讨论了人际传播在促进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和改善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分论坛三以“虚假信息与网络治理”为主题,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聂静虹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潘文静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聚焦信息疫情背景下虚假信息对公众健康的威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应对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
分论坛四以“人工智能与数字健康”为主题,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梁老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达军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围绕人工智能在视频媒体、信息治理和健康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探索如何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促进技术向善的发展。
分论坛五以“健康叙事与信息行为”为主题,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红峰老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锦辉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探讨了叙事方式如何影响公众对健康信息的接受程度和行为改变,并分析了健康传播语境中不同群体的信息回避行为。
分论坛六以“健康传播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王帆老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静茜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者分享了不同地区和群体在健康传播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推动健康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发展。
此外,本次会议设置海报评议组,由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黎藜老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贾煜老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马鑫老师担任评议嘉宾。与会嘉宾分享各自研究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分享,为健康传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为健康传播领域带来理论创新和新的方法路径。本次年会致力于搭建健康传播领域学界与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力求推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开拓创新。未来,健康传播学者将持续推进跨学科合作,深入探索新技术如何有效服务于健康传播,以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
图: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文字丨张馨月
排版丨张馨月
审核丨陈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