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胜楠博士后以《中国电视剧提升海外影响力研究》为题,基于7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研数据,分享了受众视角下当前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现状,并介绍了海外观众调研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的方法路径。她指出,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已从“借船出海”来到“造船出海”阶段,其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均出现了巨大突破。通过挖掘电视剧在海外传播中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针对性提出了推动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中国电视剧实现更有效的海外传播。
岳宗胜博士后作题为《数智时代中国节庆晚会海外传播的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研究》的课题汇报,该课题近期入选为第7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同时他也分享了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流程及成功经验。该课题紧随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步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节庆晚会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而塑造一个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形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刘学华博士后作题为《“愿原力与你同在”:基于技术迷恋的科幻电影迷影景观》的学术分享,剖析了科幻电影创作与接受的深层心理机制。她从影视文化消费现象的发现,展开关于智媒时代技术与艺术、现实与虚拟等关系的阐述,指出技术迷恋在塑造科幻电影迷影景观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这种情感依恋在后电影市场的延续与增强。
吴飞,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他汇报了题为《AIGC技术与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建构展望》的论文成果,分析了AIGC技术对影视产业带来的变革。他指出,AIGC技术为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机遇,同时警示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为影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思考。
宋欣欣,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她具备从事产业工作经验,同时基于学术期刊、报刊文艺评论的撰写与发表评论经验进行了分享。其论文《非遗题材短视频的视觉语法与国际传播研究》聚焦于短视频在非遗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视觉语法分析模型,宋欣欣深入解析了非遗题材短视频的编码机制,为提升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曹晓露,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她汇报了题为《从“电影引擎”到“引擎电影”: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形态与产业演化》的论文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通过对媒介理论的回溯和技术电影史的分析,曹晓露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形态与产业的演化趋势,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AIGC内容赋能影视产业也是司若教授课题组近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互动环节中,参会的同学们围绕“竖屏时代的影视新样态”“海内外观众反馈调研实践方法”“视听+文旅产业融合”“中国健康产业的视听传播”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现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的学术实力,也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组会最后,司若教授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视角,对本次组会进行了精彩总结。她分享了自己在视听传播及影视产业领域的科研思路与研究心得,指出学者应实时关注学界最新成果及产业发展动态,积极敏锐学习影视文化的政策动向,始终秉持着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行胜于言、执笔落地的学术产出热情,致力于探索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影视内容的创新传播。同时,她鼓励大家继续在影视研究领域深耕细作,确保研究成果能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共同推动中国影视良性发展。
文字|张维肖
图片|张维肖
编辑|张 夕
审核|司 若
“清新科研·公开组会”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院馆重张起,推出的系列品牌学术活动,旨在加强学术氛围,拓宽师生学术视野,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良性学术生态。
活动依托学院教师的常规课题组会,以“每位教师每年承办一次”的规律,邀请老师们“开门办组会”,并自行确定组会的研讨议题、组织形式等,以期实现“有组织、有特色、共成长”。欢迎院内外的学界同行和在读学生关注并报名参与!
▼公开组会回顾
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