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太强的人,为什么我建议你冷淡一些

情感   2024-11-06 20:03   河南  

精彩不错过  🌟  点击 预约 直播

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冷淡亦然。


点击收听  动人音乐

有一阵子,我被一个叫#不要做一个太容易共情的人#话题深深吸引。

这个帖子有2亿多网友关注。

他们说:

“看到别人抱怨生活的种种,我每次也会跟着emo,走在共情一线,没救了。

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却忽视自己的感受,活得太累了。

那种被对方汹涌的情绪给淹没,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的感觉,太难受了。

这些评论真心实感,令人深思。

作为一个心理行业的从业者,多年来我一直接受的训练,是“共情非常重要,且需花点功夫去提升的能力”。

的确,那种人与人之间因为共情而产生的连接,很温暖。但有时,也真的觉得很疲惫,甚至产生一种“为什么我要一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念头

当然那种念头一上来,我会觉得有点惭愧。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真的要一直处于对他人的共情状态?如果感觉疲劳了,有权利冷淡吗?

▷1◁

过度共情,是一种自虐

我的答案是,YES。

朋友季是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曾带着团队多次深入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给很多孩子送去物资。一说起那些经历,她满含热泪。

“那些地方路都不通,我们得徒步十几个小时才到孩子家里,高原地方阳光烈,我们每个人皮肤都晒脱皮了。那些孩子真的是苦,一年洗澡都洗不了几次,满头的虱子……”

我问她,“这么多年坚持做公益,你觉得疲惫过吗?”

“当然有啊,有些孩子我们支持了很多年,就因为家里人的配合度不够,那孩子就自己放弃了学业,我们多年的心血就付之东去,那是真的很伤心,觉得没意义,就想撂摊子不干了。”

季的疲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心理学家西蒙·科恩说:“人类的共情能力,就像人的身高和其他特征一样呈正态分布。”

这也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共情能力就像车辆的汽油,有些朋友的共情能力强点,油量多点;有些人弱点,油量少点。无论怎样,都有一定的额度

有些朋友因为职业要求,比如医生、护士、学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油就用的更多更快。

有些朋友的特质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很敏感,也容易过多使用它。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对共情能力的使用超过自身极限时,也都会产生“共情疲劳”。

心理学家查尔斯·菲格利这样描述此类现象:“因为长期暴露在共情压力下,身体和情感感到疲惫和功能障碍,导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

对应的症状包括: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被惊吓;很难对事情保持客观态度;总是觉得很累或很焦虑;出现麻木、抑郁的情绪或是缺乏自我价值和意义感。

这些症状的出现,就像肌肉的疼痛,是作为一个信号在提醒你:亲爱的,需要休息了

这时,不妨冷淡一点,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跟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待在一起,朋友的需求不想回应就不回应,想撂摊子就撂。

如果在自身已经耗竭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共情,那等同于一种自虐。

冷淡,仅是造物主赋予的自我保护,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我们知道,所有对他人的设身处地和感受理解,须得经由我们自身才能流到对方身上。

如同心理咨询一样,咨询师自身就是一个容器。如果容器本身耗竭、毁损,那强行给予对方的,就不知什么了

也许,它会变成一种对对方的隐性攻击,也许会将愤怒迁移到其它的关系中

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2◁

过度共情,是边界不清

“我也想让自己累的时候不去回应别人,但臣妾做不到。”有网友评论说。

此类认知和行为上的冲突,值得停留一下。

说一个来访者M的故事。

有一回,她坐飞机去参加一个财富身心灵工作坊。她的经济并不富裕,几天的工作坊费用近万,她也是狠了狠心才掏的钱。

参加工作坊的人不少,M等了很久,才在最后一天得到机会向老师呈现自己的困扰和议题。

她走到场子中间,问老师,“很多年了,我妈妈一直处于经济很糟糕的状态,请老师帮帮她。”

老师温柔回应:“我很好奇,如果你把眼前这个机会给你妈妈,那你自己呢?

这一句话,让M当场落泪。

一直以来,她亲眼目睹着母亲糟糕的经济,先是失业,然后是赌钱,高额的债务……父母不断争吵,整个家庭几乎分崩离析。

作为女儿,她感同身受于母亲的痛苦,并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卷入了进去

她用尽办法劝阻母亲不要再赌,帮母亲想办法赚钱,做小生意、找工作、或给母亲报班,让她学点可以谋生的技能……

但这些统统都失败了。M的母亲一如既往地循环着自己的模式。

“我真的好累,有时候想想,干脆死了算了。你见过那种木乃伊吗,外面缠着一层一层的白布,里面的脏腑都已经被掏空了。我就是这样。”M无助地对我说。

可以看到,M已经将母亲的生命痛苦整个地吞到自己的身体里来,将本属于母亲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肩膀上。很显然,这一切已经超过了极限。

这是一种边界不清。

在亲密关系的领域,我们有时很难做到对他人的痛苦置之不理。就像M那样,将母亲的自卑、愤怒一一看在眼里,感同身受。她成为了母亲忠诚的拯救者。

M共情于他人的世界,失去了抽身回来的能力。

而往深一步,这里还有M和母亲的人格不够分化的问题,女儿和母亲都没有足够独立的自体,看似成年,脐带却依然相连。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将对方推开一点的“冷淡”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你的父母或者是伴侣有情绪时,这不是你的问题。你可以去共情对方,但却要明白这些情绪不是自己的,这些困境也不是自己的

如果觉得帮不了对方,那就放下。这不是自私,而是让我们有能力从你我不分的关系纠缠里,找回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去共情别人,同时又不会陷落在里面。


▷3◁

过度共情,是一种自恋

在电影《阿凡达》中,两个纳美人把辫子末端彼此连接起来,就可以感触到对方的心灵。

“I see you.”

这波操作,可谓是666。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如果要真正地共情一个人,是很艰难的事情

所以,有些情感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会毒辣地说: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喜欢容易,遇到理解很难

有多难呢?

举个例子,我和我的分析师做了快7年的咨询了,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哪怕如此,他还是在每次咨询试图共情我时说:“我试着说我的感受,如果不对,请提醒我。”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谦虚。但后来我发现,是真的呀,因为他有时候也会出错。

比如,明明我的内在已经不断成长,有能力在亲密关系中伸展自己的需求,他却还是将我对亲密关系的修复,误认为是应对分离威胁时的讨好。

“你错了,不是的。不要活在过去。”我大声地对他说。

你看,真正的共情发生,并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加小心地使用和保护这项能力

所以,如果看不见这一点、过度共情别人者是我本人,那我会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有一种自恋,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在这项能力上更加卓越?

我是不是觉得自己比TA本人更能应对情绪情感的问题,更能帮助去解决生命中的冲突?

这就像解一道很难的微积分题,别人做不到,但是我却可以。

说实话,这种感觉很爽,但却很容易破裂。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你的共情好像给不了什么安慰,并且让人疲沓,无济于事

其实这也没什么,微积分又不是1+1=2,解不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这种解不出来,我甚至觉得是老天安排的美好误差。

这就像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有一种朦胧的距离感。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能够深度共情你,精准地理解你,没有丝毫误差,那也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

你的那些人格的阴暗面,不愿与人分享的犄角旮旯,本能的冲动,无法诉之于口的欲望……如果都被对方共情了,那我们的面子该往哪里搁?

更甚,对方如果有一天想要控制自己,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基于以上,我很愿意说,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冷淡亦然

这意味着,你不会去过度使用这项能力从而导致出错,同时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一种尊重


▷4◁

咨询师心语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上天赋予的共情本能,但是当共情疲劳时,不妨适度冷淡些

因为共情的能力是有限的,疲惫时需要休息来让自己回血;

共情的前提是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人之间,冷淡让我们有空间去重新建立清晰的边界,如此也更能让人体验到共情的质感和温度

而共情的真正产生也并不容易,我们都需要去放下自恋,去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我会说,共情与冷淡,是一体两面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美丽的岛屿,有了共情的存在,这些岛屿可以相连,让我们免于孤独。

而正因为有冷淡的存在,我们都可以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免于自体耗竭和彼此吞没


科普系列讲座 往期音频精选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和失眠说再见:做自己的失眠治疗师》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数字家庭教育: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恶性循环》

 21《赞美与责备:评价如何影响我们》

 22《正面管教:抚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23学会真倾听 :轻松与所有人沟通》

 24《父母老后难相处 子女如何和谐相处》

 25《如何减少内心冲突  实现理想人生》

 26《如何正确求助 告别求助困难症》

 27《别对我撒谎:如何识别谎言》

 28《这不是矫情,不可忽视的产后抑郁》

 29《控制愤怒: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30反焦虑思维:破解快乐生活的密码

 31 ……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如果您想进行更加 专业系统 的心理学习、甚至成为心咨询师,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心理志愿者大家庭。 9 个月,全程免费0 基础,种子咨询师(心理科普志愿者)成长课程 第 11 期( 2024年12月1日)又开始报名啦……

▼ 了解更多  点击下图  

为响应大家对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呼吁, 罗博心理门诊(公众号:萝卜心理Psyrobot )自2024年1月于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不限于读书会、心理科普讲座,专题诗会在内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
报名方式为:扫码海报👆添加罗博医生微信(微信号:luoboxinli007),注明“同学会+省市”,罗博医生会把大家把抱到你所在省市的学习交流群

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

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萝卜心理Psyrobot
罗博心理门诊官方订阅号。罗博心理是一家全国连锁的专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机构,由近2000余名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及心理科普志愿者,共同担负起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援助和7X24小时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等线上线下的心理服务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