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是:“我知道每个人最终都应该去面对自己人生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真的有做不到的事情……我真的做不到的事情,我的逃避可以被允许吗?”评论里倒有不少人劝他,“逃得过一时,逃不过一世。好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面对还是要面对。”挺刚的。不过这个话题,倒也让我联想到身边的几个朋友。朋友A,微胖。她一直想瘦个20斤,然后去相亲。她努力了很多年。比如,试过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吃瘦身粉,不吃晚饭等花样百出的方法。但钱花了不少,罪也没少受,体重却稳如泰山。所以,她还是一直没有去相亲。还是一直在减肥。朋友B,一直想考公务员。连续考了两年都没上岸。第三年,他豁出去了,把几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报了巨额的培训班。但这一年,他还是连面试的线都没达到。再后来,听说他把手头的工作都辞了,决定一门心思复习再考,直到有一天考上为止。 在很多人眼里,无论是A还是B都很“励志”。因为他们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但,我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B为考公务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借了不少钱,连女友都分手了。不禁令人深思。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如那位知乎网友所说,遇到一些“做不到”的事。但是,如果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为何你不允许自己“做不到”呢?
我曾跟朋友A聊过她减肥这件事。她告诉我,想要瘦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好好相亲。“为什么现在不能去,有很多可爱的男孩子啊,为什么要让他们等呢?” 我开她玩笑。A坚定地驳斥我,“瘦不下来,怎么配去相亲?与其到时候被人嫌弃,还不如早点有自知之明。” 说实话,我觉得挺奇怪的。凭心而论,她虽然不算骨感美人,但也绝不是胖到离谱。而且,带着一丝肉感的她,很像一只可爱的小熊,让人想亲近抱抱。她为何在这20斤上这么用力呢?后来,我才知道A的母亲对女儿的体型非常在意,常常“激励”她,“少吃点,这么胖,不然以后没人要了。”“我和你爸都不胖,你咋就没遗传到我们呢?”所以,“瘦不下来”这件事,在A的内心深处可能激发起了强烈的羞耻感。如果我们对“做不到”的感受是羞耻的话,就会极力地去避免自己感受“做不到”。于是,你会极力地要求自己自律,要求自己强大,要求自己上进。在你的眼里,你感觉到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自己就不行?越是这样,你越是痛恨自己的懒散,厌恶自己的无能,轻视自己的弱小。这就进入了一个滚雪球状态。也许你感觉到越来越累,但是却也感到更加无力和匮乏。而再往深层走一步,这份羞耻感也许不仅仅局限于做事上的挫败感。对经历者和体验者来说,那还意味着“是自己不够好”。你也许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值得被珍视对待,生而为人,却像一只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把自己和整个世界都隔离开来。而说到底,这可能是源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来自于父母处比较好的镜映,可以建立起一个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自体结构。所以,在外在事件上的挫败感,会比较容易激发起内心深处的低价值感和羞耻感我一度很喜欢Keep这个APP的宣传语,“自律给我自由。”它也许是365天每日不落的背单词,也许是每个月坚持看掉的五本书,也许是每天1小时训练留下的马甲线。文中开头那个考公务员的朋友B,就是自律信念的高度信奉者。所以,他可以做到每天12小时地看书,做题,不社交,并坚持了一年半载。我佩服他的毅力,同时也有所疑问:那就是如果一直考到35岁他还是没有上岸,那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会感觉到一种很深的失控感。” 很久以后,他这样回答我。这句话很有感觉。他那种憋足了一股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背后,是想要用力地抓住一些东西,来获得自身的稳定和安全感,来防御突如其来的变化。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是单一的线条和逻辑,而是充斥着无尽的变数。热恋的情感也许会变淡,忠诚的伴侣也许会出轨,辛苦工作多年的公司也许突然有一天倒闭,昨天还把酒言欢的挚友也许突然会离开,更别提突然的台风、洪水、疫情等天灾人祸。这些变数与我们紧紧相连,牵扯着最深的喜怒哀乐,令我们感到失控,感到恐惧。面对这份失控和恐惧,如果可以允许自己接纳,去感知去体会,那么你会慢慢地去拥抱这份失序,这份变化,甚至会去创造变化。就像我曾经询问一个朋友“你如何保持自律”时,她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做得到当然有好处,如果实在做不到,也没损失啊。”但有些朋友却无法面对这份失控。这可能和他内心的全能自恋有关,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完成,所有的需要都能被满足。为了防御这种自恋的破碎,他们通常会采取的防御方式是付诸行动,就像那位朋友B一样,一旦设定目标就绝不允许自己“做不到”。在这份僵硬紧绷的“不允许”里,他似乎感知到自身的一些控制感和力量感。但是,这种力量感就像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一样,气温一高也就散化得无影无踪了。
- “做不到也得做到啊,不勇敢生活的话只会越来越艰难。”
-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困住你,限制住你,还会放大问题的麻烦性质。”
- “如果做不到这件事我就亏了!就损失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好机会。”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你也许了解到小王12岁一年能写5000首诗,小许14岁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小罗90后已经是年轻的区委书记。所有人都如滚滚大潮,向着“成功”“成就”奔腾而去。你似乎也被卷进了这样单一的以效率、结果为判断标准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里。与此同时,你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激烈竞争,感受到资源和机会的有限,感受到发展的不平衡。内心的焦虑如杂草丛生,并且外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声音:“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不然,我就会有所损失,事情会越来越糟。” 所以,你甚至不需父母、师长、伴侣拿着棍棒督促“快跑啊”,自身就会不断地给自我加压,以增加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让渡了自身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权。那就是,无论事情是否真正艰难,自身是否足够努力,你都不允许自己“做不到”。因为你的个体自我被镶嵌进了整个群体中,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内卷和泛化性的焦虑里。
在间隔年的时候,我曾经独自去了欧洲。有一天傍晚,在古罗马的广场的中心,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字母“LOSER”(失败者)。它们屹立在断壁残垣间,孤寂得像一根最后挺立的脊梁,唯有夕阳在上面拖出一道暗影。说实话,我从未在任何一个其它的国家,看到有人可以这样堂而皇之地呈现失败。因为,那也许暗示着曾经骄傲的古罗马帝国,终于可以松弛地接纳自身的失败。那从中,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作为一个人,我们当然可以向前奔跑,带着赤子的骄傲,坚持到底去看到生命的闪耀。但奔跑的同时,是否也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空间,去允许自己“竭尽全力后的做不到”呢?可以试着去拥抱那个自己,那个一直以来活得“像个乞丐”,充满低自尊的自己。同时也可以做一个澄清,一件事情上的挫败是否可以直接归因为“自身不够好”?这份羞耻感到底是来源于现在,还是来源于过往?也许会有答案。有意识地在僵硬的“掌控”中,带入一点点柔性的,松弛的力量,比如告诉自己,“做不到也没关系”。而这份松弛,也会让我们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和无序。
- 试着去辨析,这些焦虑到底是来源于个人,还是来源于群体;
- 试着去了解,这份无法允许的“做不到”,究竟是来源于内心源源不竭的渴求,还是来源于群体性的焦虑内卷?
- 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为此负责,也许你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摩尔所说,“我们想象着自己像建造中的摩天大厦直冲云霄,而不是像毛毛虫蜕变为蝴蝶。”允许自己慢慢来,而这份允许,不仅不会损害我们的自律,反而会这份坚持更加的有弹性、更加的有效率。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和失眠说再见:做自己的失眠治疗师》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数字家庭教育: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恶性循环》
21《赞美与责备:评价如何影响我们》
22《正面管教:抚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23《学会真倾听 :轻松与所有人沟通》
24《父母老后难相处 子女如何和谐相处》
25《如何减少内心冲突 实现理想人生》
26《如何正确求助 告别求助困难症》
27《别对我撒谎:如何识别谎言》
28《这不是矫情,不可忽视的产后抑郁》
29《控制愤怒: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30《反焦虑思维:破解快乐生活的密码》
31 ……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如果您想进行更加 专业系统 的心理学习、甚至成为心理咨询师,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心理志愿者大家庭。 9 个月,全程免费,0 基础,种子咨询师(心理科普志愿者)成长课程 ,第 11 期( 2024年12月1日)又开始报名啦……
为响应大家对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呼吁, 罗博心理门诊(公众号:萝卜心理Psyrobot )自2024年1月于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不限于读书会、心理科普讲座,专题诗会在内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报名方式为:扫码海报👆添加罗博医生微信(微信号:luoboxinli007),注明“同学会+省市”,罗博医生会把大家把抱到你所在省市的学习交流群。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