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会给人一种“对事情更有控制感”的假象。
对于未来控制感的缺乏让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担忧明天汇报出错,担忧项目进展不顺,担心伴侣不爱自己,等等。担忧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对事情更有控制感”的假象,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甚至会带来更多问题,比如夜不能寐和压力焦虑。今天我们分享ABC情绪疗法帮助你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种担忧让我们难以入睡,有时还会阻碍做决策,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可能出错的地方,而不是可能正确的地方。
担忧会导致疲劳和烦躁,但是如果担忧对我们如此有害,我们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担心呢?为什么这种令人焦虑的心理状态如此普遍?
▷1◁
我们为何要一直担忧?
很多时候,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没有控制权。我们不能仅凭努力就保证结果,我们付出了努力,但未来仍是不确定的。我们可能会生病、失去亲人、错过重要会议。不确定的事情数不胜数。
因此,我们不断地问自己:如果......会怎样?
研究表明,过度担忧的人相信担忧会带来积极的后果,这强化了他们的担忧行为。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塞斯-吉利汉(Seth Gillihan)博士解释说:“每次我们担心而没有坏事发生时,大脑就会把担心与预防伤害联系起来。”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担心是件好事。
一项对担忧的积极信念进行评估的研究发现,有四个主要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担忧会让人感觉如此“有益”:
1. 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我们觉得担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情况,并为面对情况做好更好的准备。这可能会鼓励我们想出更多替代方法来解决潜在问题,避免最负面的后果。我们将担忧视为一种工具,使我们采取更有成效的态度,成为一名负责任、谨慎的人。
2. 免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如果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担忧会让我们不至于措手不及,还能减少失望。我们觉得,如果已经预测到了特定的负面结果,我们就不会那么沮丧了。
3. 积极的自我认知。我们可能会把忧虑倾向视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他人担忧可能会证实自己是一个敏感、体贴、有爱心的人。我们甚至会觉得,如果不为身边的人担忧,他们会很失望。基本上,我们把担忧和做一个好人混为一谈了。
4. “迷信”思维。最后,我们可能会认为,担忧这种行为本身可以降低坏事发生的风险,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迷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研究中,第一个因素单独占了32%的分数。虽然作者指出样本量相对较小,但他们认为第一个因素明显是最重要的。这个因素与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尤其相关。
忧虑和解决问题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限。忧虑是指没有系统地思考问题,这往往会导致焦虑。解决问题则是运用创造性的策略和思维模式来解决具体问题。
夜不能寐,头脑飞速运转,想象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所有负面结果,这就是担忧。坐下来,手拿记事本和笔,准备勾画思维导图,找出潜在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忧虑呢?有可能完全消除它吗?
事实上,忧虑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无法完全避免。
不过,虽然你可能无法完全摆脱它,但有一些简单的策略可以帮助你减少其影响。
通过学习识别和管理忧虑,你可以创造更多的心理空间,让自己更加平静和专注。
▷2◁
意识(Awareness)。管理忧虑的第一步是意识到忧虑。注意自己何时开始担忧,不要试图推开这种感觉,而是要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你为什么会担心?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元认知的力量:只需承认并理解你的大脑在做什么,就能让你更有意识地处理忧虑。
界限(Boundaries)。即使是二级思维,也不可能预测到每一个结果,这没关系。不确定性是生命的固有组成部分。虽然我们无法控制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充实的生活。围绕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设定心理界限,会让你在生活中少一些担忧,多一些自由。
冷静(Calm)。担忧往往与压力和焦虑有关。要让神经系统平静下来,可以尝试一种或几种平静练习:慢慢呼吸、伸展或冥想,洗个长时间的澡或者读一本好的小说,散散步或看看电影。虽然你不应该逃避挑战,但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力从事情上移开,可以帮你恢复平静,提高自己清晰思考的能力。
意识、界限、冷静,这就是用心管理担忧的 ABC方法。这些策略很简单,但并不意味着它执行起来很容易。处理忧虑通常意味着直面自己的恐惧,无论是害怕失败、害怕评判,还是害怕错过更好的选择。
▷3◁
▷3◁
咨询师心语
承认自身控制力的有限性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但这对我们向前迈进至关重要。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我们无法预测或控制的结果上,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努力。
当然,抛开烦恼和担忧需要练习。忧虑是人的天性,有时忧虑会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悄然而至。但是,通过更多了解自己的想法,为自己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设定健康的界限,并积极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就能让忧虑变得更容易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变得更有同情心、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
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很好地把担忧作为成长的工具,而不是任由它称为我们成长的阻力吧~
科普系列讲座 | 往期录音精选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情绪急救:如何应对心理伤害》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用父母的大格局,筑最好学区房》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的恶性循环》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
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