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 材料二: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07 16:00   山东  

材料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①,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选自《老子》,有删改)

材料二: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箸,炮烙生乎热升②。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摘齿,筐③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④。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夫玉璞不厌厚,角 ⑤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四者相反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今之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此代为常者也。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故《老子》曰:“不尚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

(选自《淮南子·齐俗训》,有删改)

[注]①难得之货:珠玉宝器。②热升:熨斗。③筐:小簪。④黑蜧:神蛇,能兴风雨。⑤角 :覆盖刀剑外表的角饰。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之裘A与蓑孰急B见雨则C裘不用D升堂E则蓑不御F此G代为H常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尚贤”与“见贤思齐焉”(《〈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贤”词义相同。

B.“强其骨”与“自胜者强”(《〈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强”词义不同。

C.“圣人之见”与“今人乍见孺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见”词义相同。

D.《老子》,即《道德经》,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的传世作品。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要满足百姓的饮食,削弱百姓的意志,还常常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

B.太公望认为鲁国尊敬尊者而亲敬亲者会使鲁国削弱。后来鲁国一天天削弱,终于灭亡。可见圣人可由开始的微小变化而知道结局。

C.愚笨的人有他擅长的地方,聪明的人有他不足的地方。世间万物都可用在适合自己特性和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只是功用有大有小。

D.尧治理天下时,任命舜、禹等各自担任适合自己的官职;人民能用他们所拥有的交换所没有的,离叛的人少,听从王命的人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4分)

(2)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不尚贤”,统治者为什么应“不尚贤”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BDF[(原文标点)今之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此代为常者也。]

11.C(两句中的“见”词义不同:前者为“见识、观察”,后者为“看见”)

12.C(“只是功用有大有小”不合文意,文中强调的是世间万物都有功用,并没有涉及功用大小的问题)

13.(1)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妄为。用无为(顺应自然)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安定太平的。(“不敢为”“治”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不敢为,不敢妄为;治,安定太平)

(2)万物没有宝贵和低贱之分,依据它的宝贵之处(或长处)而珍视(或崇尚)它,万物无不是宝贵的。[“无贵贱”“贵之”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无贵贱,没有宝贵和低贱之分;贵之,珍视(崇尚)它]

14.①统治者不崇尚贤者,可使百姓不争夺,没有贪婪的欲望,让天下安定太平。②周公认为,举用贤才而崇尚功德,后代必定有弑君夺权的人出现。③世间万物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没有贵贱之分,因此不必崇尚贤才。(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在上位的统治者)不崇尚贤能之人,使百姓不争夺;不以珠宝玉器等难得的财货为珍贵,使百姓不做强盗;不炫耀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被惑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满足百姓的饮食,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健百姓的筋骨。常常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妄为。用无为(顺应自然)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安定太平的。

材料二:

从前太公望、周公旦受封在宫廷相见,太公问周公说:“用什么办法治理鲁国?”周公说:“尊敬尊者而亲敬亲者。”太公说:“鲁国从此就要削弱下去了。”周公问太公说:“怎样治理齐国?”太公说:“举用贤才而崇尚功德。”周公说:后代必定有弑君夺权的人出现。”之后齐国一天天强大,一直到称霸诸侯,但是二十四代后田常弑君而代之。鲁国一天天削弱,到了三十二代终于灭亡。因此《周易》中说:“踏着寒霜,冰雪时节就要到来。”圣人的见识,由开始的微小变化而知道最后的终结。因此纣王饮酒积糟成丘产生于象牙筷子,酷刑炮烙产生于熨斗。因此愚笨的人有他擅长的地方,聪明的人有他不足的地方。木柱不能够剔牙齿,小簪子不能够支撑大屋,马儿不能够负载重物,牛儿不能够奔驰,铅不可以制成刀,铜不可以制成弩,铁不可以做船,木头不能够制成锅,各自使用在适合自己特性的地方,施用在适合发挥作用的环境中,那么万物的功用便可以整齐划一,而不存在相互指责的地方。明镜是便于照形的,用它来蒸食物就不如竹算;毛色纯一的牛,对于宗庙祭祀是适宜的,用它来求雨,就不如黑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万物没有宝贵和低贱之分,依据它的宝贵之处(或长处)而珍视(或崇尚)它,万物无不是宝贵的;依据它的短处而认为它低贱,万物没有不是低贱的。对于玉石人们是不嫌它厚的,对于角不会嫌它薄,对于漆不嫌它黑,对于铅粉不嫌它白,这四种东西的用处是相反的。但所急需都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现在使用的皮裘和蓑衣哪一个更急切?看到天下雨那么皮裘就用不上了,登入殿堂那么蓑衣就不能用来侍奉国君了。这就是互相更替担任主宰者。比如舟、车、楯、肆、穷庐,因此各种环境都有适宜的交通工具。所以《老子》中说:“不崇尚有贤才的人。”说的是不把鱼送到木头上去,不把飞鸟沉到深渊中去。所以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任命舜担任掌管土地之官,契担任军政主管之官,禹掌管工程建设,后稷为农业主管,奚仲为百工之长。他们引导万民的方法,让居住在水边的人以打鱼为主,生活在山林中的人以采木为主,活动在山谷地区的人以牧业为主,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以农业为生。土地上要种植适宜的作物,不同的农作物要用适宜的器械,不同的器械要有合适的用途,使用器械要有适宜的人。河泽地区要织网捕捞,山陵坡地可以用来耕田,人民能够用他们所拥有的交换所没有的,用他们制作精巧的产品交换他们不善制作的产品。因此离叛的人少,而听从王命的人多。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