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保险篇

财富   2024-12-06 17:02   天津  


近期,我们相继发布了《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政策篇,详见《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政策篇》和第二篇——国际篇,详见《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国际篇和第三篇——市场篇,详见《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市场篇》,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系列报告的最后一篇——保险篇。


自2015年至2021年,健康险市场经历了长达6年的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3%,而高速发展的主要保障对象是健康人群。有着更强烈投保需求的慢病人群却一直难以获得合适的健康险产品投保资格。


2018年发布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全国慢病人群数量已超4亿人,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34%,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60%。面对超4亿的慢病人群,健康险市场亟需创新产品类型和运营模式,满足广大慢病群体疾病治疗和疾病管理的刚性需求,或许可以成为保险行业健康险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


1

商业保险参与慢病管理

的需求与实践


(一)商保参与慢病管理的需求分析:重要的支付方角色与客观的引流方角色


从近年来国内保险的发展来看,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的内容日渐丰富,商业保险提供健康管理的种类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保障扩大到带病人群,慢病管理也逐渐获得商业保险的关注和参与。在这里,商业保险充当着支付方和引流方两种角色,前者为慢病人群报销或给付医疗费用,后者借庞大客群和销售能力助企业触达更多慢病人群。


(二)商保参与慢病管理的实践:业务端与投资端双轮驱动


2021年以来,我国健康险的发展明显放缓,作为新的增长点,慢病人群保险受到保险公司的关注,诸多保险公司从业务端和投资端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了慢病管理产业链中。


从业务端来看,尝试的公司比较多元化,大中型公司、产寿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等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了慢病保险领域。目前,商业保险开发慢病产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医疗险及重疾险投保人群扩展至慢病人群,该类产品在互联网渠道、线下渠道中都较常见;另一种是专门针对慢病人群场景化保障计划。


从投资端来看,典型的是投资建立医院,并积极引流客群前往旗下医院治疗,既能帮助代理人获客、又能控制疗成本还能起到积累医疗数据的多重作用。还有,成立科技类、医疗类、互联网医院类公司等,在服务自身主业、保险行业主业的同时往大健康管理领域拓展,助力集团内部的健康产业生态循环,并进一步拓展外部合作。


(三)基于风险减量的慢病管理思考:慢病管理有助于存量业务的风险减量


从广义上讲,风险减量服务可以实现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社会的多方共赢。从狭义来看,风险减量也是其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高利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期,风险减量提的相对较少,但并不是风险减量不重要,而是因为有着更多的健康体参保,产品定价相对精准,从而降低了未来的发生率波动风险,这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减量的方式,可以总结为开源。


进入存量业务阶段,节流则是风险减量更重要的一面。一方面,随着时间的进展,存量保单中带病体人群的数量逐渐增加,保险公司需要参与到存量人群的健康管理中,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医疗赔付费用。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如何更好的帮助慢病人群控制疾病进展,从而降低保险公司医疗险赔付成本变得至关重要。


总结来讲,行业进入健康险存量业务为主的时代,无论是健康险新业务的开拓还是存量业务的风险控制,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之下,保险公司客观上都有动力参与到慢病管理的产业链条中。


2

商业保险参与慢病管理

存在的问题剖析


商保虽然尝试了诸多方式参与到慢病管理产业链条中,但是普遍效果较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影响了商保深度参与慢病管理的积极性和效果。


(一)内部因素分析:多重因素影响慢病业务发展

从内部因素来分析,这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慢病的业务发展。


1、产品吸引力不足,供需不匹配


一是对承保人群放开力度不够,真正需要保障的人群无险可保;

二是产品设计层面,忽视客户眼下的就医和药械等医疗资源需求,客户感知和体验不足。


2、数据支撑不足,定价能力不够


一方面,慢病产品开发及定价所需要的数据需求更加复杂,需要横向及纵向的数据依据,保险行业无法打通底层数据支撑,因此也很难设计出针对性强、有充分定价支持的产品。


另一方面,慢病保险与慢病人群的用药习惯、依从性管理息息相关,涉及较多行为类数据,但这些行为类数据也随之不断变化,不确定、不稳定性较高,加之新药品、新器械、新治疗方式等不断研发上市带来的高成本,给保险公司的开发和定价带来较大挑战,往往造成风险评估偏保守,会进一步降低慢病产品的吸引力。


3、客户触达效率低,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慢病产品开发是基础,有效的销售和配套运营才是关键。但在销售层面,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的触达渠道,,因此保险公司亟需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场景来支撑。


另一方面,慢病保险是重运营的业务模式,对保险公司现有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挑战。


4、投产效果不好,经营动力不足


保险公司在慢病人群保险的经营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匹配,保费无法覆盖投入的问题,在公司考核压力和缺少有效评估的情况下,也进一步制约了商保的投入和深度参与。


(二)外部因素分析:错综复杂尚待规范与改善


从外部因素来分析,同样有四点:


一是服务标准化不足,服务主体长期服务能力存疑;

二是大众对慢病管理认知不足,付费意愿低;

三是有政策导向但缺乏实质性政策支撑;

四是产业融合不足,商业模式尚未形成。



3

商保参与慢病管理

的发展建议


对于慢病保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是慢病保险可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具体思路方向来看,一是承保端进一步放宽,扩大承保面;二是纳入更多慢病产业生态资源,兼顾慢病人群的眼下医疗资源需求和未来保障需求;三是配套做好风控设计,不能盲目放款责任或规则。


二是促进医疗数据与保险数据的有序互联与共享


保险公司一方面应整合形成平台优势,配套相关慢病管理服务,开发出真正的让慢病人群满意且受益的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是通过数据互通共创,尽快形成我们国内的慢病管理有效性的论证。


三是形成平台集约性优势,推动产业多方深度融合


在慢病保险承保盈利模式几乎行不通的情况下,加强产业融合能力,创新盈利模式,在闭环体系循环的慢病产业中找到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与针对性


可以考虑进一步提升健康管理服务在产品费率中的比重,让客户逐步认识和加入到通过商业保险体系进行慢病管理的服务中;进一步加大税优健康险的产品涵盖范围,提升免税的力度和额度等;进一步提升民众购买商业健康险的积极性,将已有的税优政策用好用足。



本文作者:位双双 潘守亭 王妍

位双双,中再寿险产融创新事业部精算师

潘守亭,中再寿险产融创新事业部核赔师

王妍,   中再寿险产融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



# 直播预告 #

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市场篇&保险篇

本期直播主题:慢病管理调研系列报告—市场篇&保险篇

直播时间:12月6日(周五)20:00

关注视频号“13个精算师”,一起来参与讨论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13个精算师
介绍保险知识,发表与保险财务、精算和投资有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
 最新文章